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朝鲜核危机已经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国际政治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学派主要从权力和安全的角度来解读朝鲜核危机,认为美朝两国在国际关系实践中都是从追求国家利益和国家的安全角度出发。在处理朝鲜核危机的过程中两国的矛盾会进一步的激化,不排除双方会采用武力的形式来解决争端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朝核危机是当前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实质是朝鲜半岛冷战对抗的延续,类似于政治现实主义所说的"安全困境"。要解决朝核危机,就必须坚持六方会谈的机制,并以此为平台,使相关各方彻底摈弃冷战思维,树立合作安全的新观念,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3.
朝核危机的实质是美朝关系危机,布什政府如何应对,不仅直接关系到朝核问题和美朝关系的走势,而且对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影响重大。布什政府第一任期的朝核政策是“鹰派接触”政策,即不放弃敌视与遏制,保持接触与对话,走多边主义外交路线,谈判立场僵硬,谋求“以压促变”。布什政府第二任期,为缓解其内外政策面临的压力,突破朝核僵局,诱使朝鲜弃核,采取了灵活务实的朝核政策。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日益呈现出一超三强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复杂的政治、安全结构制约下,美、日、中、俄以地缘政治为视角,纷纷采取均势战略,以寻求在东北亚地区的权力优势。它们的均势战略博弈导致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产生,也影响了安全困境的解决。但软实力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使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成为理解国际关系变化和外交政策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如果区域内各个国家都能重视软实力战略,那么各国就能逐渐由"零和博弈"向"竞和博弈"转变。因此,软实力理论成为了缓解甚至化解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对朝政策在"变"的外衣里具有"不变"的内核。"不变"的内核源自于美朝两国的意识形态差异、决策者的思想认识、对朝鲜的认知以及民情舆论,表现为对朝鲜持强硬立场且不受党派影响。认知心理学认为,观感一旦形成,短时间内难有实质性改变,美国的对朝政策典型反映了这种状况。此外,受到国际战略格局变化的影响,美国往往需要与其他国家相互协调彼此的对朝政策,因此又不得不朝温和方向进行调整。克林顿和小布什各自的对朝政策都经历了从对抗到谈判的转变的过程,但基本立场并没有发生变化。奥巴马的上台虽然为美国对外政策带来了新气象,但在朝鲜政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美国新总统的对朝政策仍将在对抗的"不变"与谈判的"变"之间摇摆。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地区是关系中国核心安全利益的最重要地区之一,东北亚稳定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的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战略选择,对实现中国的全面发展和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与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东北亚的安全战略选择应以和平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建立区域安全合作机制,确保地区安全与稳定为基本目标。这一战略要求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稳定周边安全环境;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稳定朝鲜半岛局势;提倡新安全观,探索建立新的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美两国在本世纪中叶走向对抗的原因,史学界始终论说不一,各据其理。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彼此强硬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的爆发,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无疑都是导致两国冲突的重要因素。但是,在这些因素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即中美两国外交决策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本国的利益。国家利益在特定时期有特定的内涵,本文试图阐明这一时期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是中美走向对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韩敏  李曼 《考试周刊》2010,(42):232-233
美日同盟一直是美国东北亚战略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美国东北亚政策的基石。冷战结束后,基于战略利益的需要,美国适时强化了美日同盟。本文分析了冷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进而剖析了美国强化美日同盟的最终目的.以及其对东北亚地区安全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日本与朝鲜间关系的发展不仅是两国出于各自利益的主观意愿,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度和利益。朝鲜半岛重要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在历史上成为各大国互相争夺的焦点,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工具。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更加重视朝鲜半岛在美国东北亚地区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美国以朝核问题为切入点,制造地区紧张气氛以维持和加强日韩对美国的军事、安全需要,同时将日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纳入自己的地区战略和掌控之中,以维持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遏制中国。可以说,日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度和利益,也因而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朝鲜战争是20世纪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英国作为美国的盟国和西方阵营主要国家之一,在战争各个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它一方面企图与美国一起操纵联合国,达到维护其在远东和东南亚战略利益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不愿与苏联和中国对抗,影响其经济和政治利益。英国本来打算通过这种政策坐享战争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但是朝鲜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已经具有了你死我活的敌对性质,任何骑墙政策在激烈的两极对抗中都是行不通的。英国的政策走进了死胡同。丘吉尔上台后,积极推动朝鲜停战,使英国从朝鲜战争中顺利脱身。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初,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导作用削弱,西方国家之间的离心力增强,各国为争夺未来世界的领导权而开始明争暗斗,世界进一步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国际格局尚在形成之中。美国的对外战略被迫从以苏联为敌手、以军事对抗为主要手段进行全球争夺,转向以西欧日本为主要对手,依靠经济竞争确立自身在世界新秩序中的优势地位。《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就是这一战略转变的标志和结果。  相似文献   

12.
冷战至今在美朝保持接触与对话的背景下,朝鲜先后进行三次核试验与多次卫星发射,美朝间的敌意也进一步加剧。这不仅与朝鲜改善对美关系的愿望相悖,也有悖于美国全球范围内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战略目标。同时,也使得中国矢志不渝追求的朝鲜半岛"和平稳定"与"无核化"两大战略目标越来越远。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多方共输"的结果?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冷战后美国的对朝政策。接着从战略概念的界定出发,指出冷战后美国对朝战略缺失的现实以及导致美国战略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冷战后朝鲜的国家战略特别是对美战略期待,详细分析了美国对朝战略缺失与美朝敌意螺旋形成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3.
准确把握影响朝鲜"弃核"的关键变量,是有效解决朝核危机的重要前提。对影响朝鲜"弃核"主要因素的分析,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展开。受传统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束缚,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国际系统层次变量的分析,而缺乏对朝鲜国内系统层次变量的分析。由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和朝鲜特殊政治生态等因素所决定,朝鲜"弃核"的关键因素源于其国内层次变量。其高度集权的领袖体制,使最高决策者对"弃核"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引入国际政治心理学的分析范式可以进一步发现,朝鲜最高领导人的个性特征、心理认知模式和行为逻辑,决定了朝鲜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其既有的核战略。中、美、俄、韩等国只有克服在朝核问题上的合作困境,通过新的政策组合,使朝鲜决策者形成拥核将最终危害其根本利益的正确认知,朝鲜弃核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对美外交以促进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为出发点 ,其主要内容包括 :视美国为地区稳定的主要支柱 ,极力支持美国势力在东南亚的存在 ;发展与美国密切的经贸关系 ;与美国在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上的分歧和冲突。新加坡对美外交体现出国家利益优先 ,新美相互依赖及区域战略与对美外交互动等特点 ,是战后国际关系演变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自 2 0 0 2年 10月朝鲜半岛发生核计划曝光以来 ,朝核危机一次次升温 ,一次次化解。在对待朝核危机问题上 ,美国一开始就采取了不同于对待伊拉克的政策。对伊拉克 ,美国在没有取得联合国授权、甚至没有取得一些重要盟国同意的情况下 ,就采用单边主义政策发动了战争。布什本人称美国和伊拉克的问题是“军事摊牌” ,但同朝鲜是“外交摊牌” ,是一个外交问题。① 同时 ,美国极力推行朝核问题采用“区域解决办法”。这种做法多少和共和党的一贯强硬作风有点不符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 ,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涉及到国家…  相似文献   

16.
<正>斗转星移,世事沧桑。随着中日韩三国先后于20世纪60、70、80年代掀起三次经济开发热潮,从整体上提升了东北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国际资本不请自来,东北亚再次成为全球经济社会满怀希望的"黄金之乡"。随着世纪之交朝鲜半岛核危机的接连发生,东北亚地区集体安全的重要性亦日益突出。而美国战略东移,日本加快军事大国化的步伐和三八线南北与海峡两岸统一进程中突变因素的增加,解决东北亚地区"战争与和平"的问题越来越紧迫。随着中美日俄四大国纵横捭阖于东北亚国际舞台,更使之成为大国利益角逐与博弈的台风眼,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语篇是CDA实践中的成熟领地。文章在框架理论指导下运用CDA分析了New York Times在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后期两个历史阶段有关朝鲜的新闻标题,指出两个阶段不同的对朝政策在于前者注重对抗后者突出对话。联系两个阶段的不同美朝关系,文章认为美国的对抗政策是2006年朝鲜核试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朝鲜“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朝鲜制定发表了"国家经济开发十年战略计划",成为朝鲜建设"强盛大国"战略的延续。计划列举了12个重点领域,切中当前朝鲜经济发展的要害或瓶颈问题,说明朝鲜已经将经济开发确定为国家战略。中国应以现有的国家政策和省级政策为基础,与朝鲜制定共同发展战略以推动中朝投资合作、以非市场机制手段有意识地对生产要素的流动进行调节以促进中朝经贸合作。同时,积极推进中朝重点合作项目以带来集聚效应,为深化中朝经贸务实合作注入不竭活力。  相似文献   

19.
以强校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以才力,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一种可持续开发的资源,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深入贯彻黑龙江高教强省战略,需要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做到人才优先发展、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推动高校又好又快发展、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摆脱越南战争的泥潭以及由此带来的与苏联对抗中处于下风的不利局面,开始全球性战略收缩。在东北亚地区,美国抛出了旨在减轻美国对日、韩战略负担的交叉承认方案,其核心是谋求在朝鲜半岛制造南北朝鲜被由美日韩构成的"南三角"和由中朝苏组成的"北三角"分别承认的局面。交叉承认的本质是在冷战时代背景下的国家集团间外交。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各当事国对朝韩两国态度的变化,交叉承认问题的变迁分为南北三角对峙、"北三角"分化和后交叉承认三个时期。交叉承认未能实现其初衷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及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目前,随着朝核问题由于美国和朝鲜在朝鲜先弃核还是美国先同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这一问题上僵持不下,重提交叉承认以促使美国承认朝鲜、给予朝鲜安全感未尝不是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一个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