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志琼 《云南教育》2008,(10):37-37
书面表达是中考英语的重头戏,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来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能力。综观近几年中考英语试卷,书面表达题的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突出“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然而,很多考生往往无从下手,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得分普遍不高。这一反差投射出初中生英语写作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抓住教材”,分“三步走”。  相似文献   

2.
书面表达是NMET语篇运用能力测试的中心.分值30分。历年考试中.差生与优秀生的差距有10—20分,所以书面表达的好坏对考生的英语成绩影响极大。把握《大纲》对高中生英语写作的要求.认真分析英语书面表达的特点,总结规律,了解学生在写作中的典型错误.确立训练写作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对于提高英语高考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付长军 《课外阅读》2010,(12):124-125
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中一项重要测试内容。它主要考查考生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是否能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用合乎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进行思想交流。许多学生写作时存在的问题有:①汉语式英语,逐字翻译。  相似文献   

4.
“书面表达”题是历年各地中考必考题,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写作的能力。从笔者研读的2003年30多份试卷的“书面表达”题来看,题型主要以短文类的写作为主,这说明对考生的要求,特别是对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还要求考试时运用一定的答题技巧。  相似文献   

5.
高考英语广东卷写作题中包括了15分的基础写作.目的是要检测考生最基础的书面表达能力.如用词的合理性、句子结构的复杂度、语法运用的正确性、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句子之间的连贯性等。作为长期奋战在第一线的高三老师.笔者总结出基础写作“五步”写作方法。并以历年高考基础写作题为例进行分析,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步骤一:认真审题,分析文体,确定时态。  相似文献   

6.
张雪红 《甘肃教育》2008,(14):49-49
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书面表达能真实地反映出考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体现其英语水平。然而.当前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在外语整体教学中严重滞后,以致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头痛”的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在平时的英语写作课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7.
书面表达是高考必考题型。要想书面表达获得高分,考生除了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外,还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点齐全 要点齐全是指考生的作文要写明全部的内容要点。高考评分细则对不同档次的书面表达的内容要点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档作文“明显漏掉了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主要考核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要求考生按照一段字说明或图画写出一篇立意准确、用词恰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的100-120词左右的短。这对部分英语基础平平、且习惯先打好中腹稿,然后逐句硬译,用中用语格式翻译英的高中生来讲,无疑有一定难度。为了克服这一现象,使其养成用英思考,下面就笔训练考生英写作中采用的“分合训练方法”,做一浅析。  相似文献   

9.
书面表达是中学生学习英语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题型,全国各地中考无一不采用此种题型。因此要想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此题必须做好。可是有不少同学觉得用英语写作很难,不知从何练起。在考试时学生们往往不能很好的根据所给信息和要求来作文,以致于考生得分率不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西江教育论丛》2005,(3):58-59
“书面表达”是历年高考英语的重头戏之一,它旨在测试考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考查其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掌握的写作技能进行书面语言交际的灵活和熟练程度。“书面表达”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写一篇100字左右的书面材料,近几年的NMET(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全国英语高考)书面表达命题路子坚持与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保持一致,以体现“写是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09年高考英语湖北卷将2007年、2008年高考第二部分中第二节的“完成句子”列入现在第四部分“书面表达”中的第一节,而原来的“书面表达”变成了现在的第二节“短文写作”。这样试题结构就更加科学合理,整体感更强,因为“完成句子”也是书面表达的一种形式。该部分考查了学生的语法、词汇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运用英语来进行书面交际的能力。该部分分值高(40分),区分好,考生备考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旨在测试最基本的英文表达能力,主要看考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正确进行思想交流。试题强调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考查。因此,命题者在编拟试题时,总是力求使学生对写作的目的、体裁、对象、内容及字数等一目了然。试题提供的信息一般为汉语提示,连续画面或英语短文。试题的难度适中.要求考生做到“内容切题,文理通顺,语言准确,无语法错误”。要求考生表述的词汇和句型多半出自于初中教材。  相似文献   

13.
杨彩燕 《考试周刊》2012,(33):96-96
英语写作训练是组织学生进行英语书面表达和交际的练习,是语言逻辑和语法结构的综合体。英语写作在中考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学生书面表达的主要问题在于:不敢动手;言不达意;文章条理不清;不习惯用英语思维。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写作现状,介绍写作训练方式并提出相应的写作要求,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试题中的重头戏之一,因此写好书面表达是确保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宜采取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训练“六步法”,即“一审、二理、三译、四连、五查、六定”,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何珍 《考试周刊》2012,(50):3-4
书面表达在高考英语试卷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如何获取书面表达高分是同学们关注的问题。那么,近年来英语书面表达有哪些命题特点和趋势呢?一、书面表达题的命题特点1.体裁。以交际应用文为主,记叙文和说明文次之,也有少量议论文。2.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熟悉。话题通常选自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交友等。3.出题方式。一般用文字、图画、图表或表格描述试题。写作的目的体裁、对象内容和字数都一目了然。4.时态。书面表达的时态多为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5.人称。人称以第一人称为主,间或使用第二或第三人称。二、书面表达的命题趋势1.由控制型向开放型过渡。近几年来,各省市的书面表达题都不同程度地要求考生适当添加信息或直接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所提供的情景组织写作内容。这一趋势向考生表明:英语书面表达虽然不是自由作文,但也不是简单地将汉语译成英语。答卷时,考生必须认真审题,根据试题要求,构思表达的内容和结构。  相似文献   

16.
书面表达题是中考的必考题,分值在15-20分左右.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内容常常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就对几种常见的题型进行一下“揭秘”。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强调:“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足见书面表达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比如浙江省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在英语高考中所占的分值为30分,分值权重较大.因此,无论是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应对高考的需要,书面表达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如何发掘高三学生的潜力,探索书面表达写作的奥秘,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获取优异的成绩,就应该是问题的关键.笔者研究发现,书面表达遵循训练“四化”,可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英语书面表达在高考150分中约占25分,写好英语书面表达是英语考试中重要的一环。如何才能写好英语的书面表达呢?我们要重点注意的有下面几点:结构、语法、体及词汇。下面我们以一篇高考被评为20分的英语作为例进行详细分析,就英语写作里的一些技巧进行阐述。希望学生们读后能有所收益,可以写出更高档次的章来。  相似文献   

19.
《新高考》2005,(7):69-70
一、2005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写作要求的变化 2005年全国高考英语《考试大纲》中比较笼统地提出了写作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1)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2)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由此可见,2005年强调了写作的要求,告诉考生在写作时语法和词汇使用要准确,并能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文字表述上分析,2005年首先强调的是“语法和词汇的准确性”;其次强调了“考生用一定的句型和词汇所表达的意思要清楚,有连贯性”;第三强调了“要表达自己的意思,不是其他人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李文宏 《求学》2004,(6):51-53
书面表达能反映出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素质。它通过限时写作来考查考生的写作水平是否达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写作要求。《考试大纲’在书面表达部分中指出:“根据所给情景,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书面材料。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短等。”同时对考生书面表达的要求是切中题意;语言准确得当;条理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