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敬 《科学中国人》2006,(6):111-111
美的事物,总是为人们乐意醉心追求的。然而,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江山如此多娇”的自然美,抑或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这些艺术之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后里面,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境界。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简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知数学之史是良好数学素养的基础;懂数学之美是良好数学素养的关键;悟数学之语是良好数学素养的核心;创数学之用是良好数学素养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人对美的认识是有共同性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则明确地指出,人对美的认识是有差别的.一个科学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感受到的科学之美,与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美,是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的;而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所感悟到的科学之美,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在数学和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里,人们比较容易体验到科学之美.而在一些工程科学或应用性较强的领域里,科学之美的展现似乎要少一些,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也比较少.本文希望就工程科学的美,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课程改革正在不断向前推进,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学、大学都有了不同的规定、要求,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方面也有了新的目标要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新型的、完善的、经过精心设计的人才培养框架,而学科的核心素养又是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确立的。其中,"数学核心素养"包含"真、善、美"三个维度:其一是懂得数学的文化、感受数学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其二是具有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其三是爱上数学之美。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任何阶段学生的教学中都相当重要,因此,本文对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要重视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即亲身经历的数学探究和反思活动.我认为数学之所以能赋予人以创造性,就是因为数学的探究充满无穷的魅力,反思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思维,享受数学思想之美、数学方法之美,陶冶人的情操.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的真谛是探究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罗泽忠 《内江科技》2010,31(8):203-203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之羡体现在课堂,如何在课堂上展现数学关,使学生能够欣赏敷学的美学价值,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数学简洁之美、思维之美、数形结合之美、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5)
美对生活和科学等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因素,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数学只有达到学习理解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慢慢发现数学与美存在一定联系,无论是初代和高代数学,相互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如美之简洁、美之对称,美之直观、美之奇异,美之统一、美之创新。  相似文献   

8.
数学中的美,不仅表现在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还表现在它的精确美、抽象美、逻辑美、简单美、符号美、和谐美、对称美、秩序美、统一美上。只要我们教师潜心挖掘数学之美,细心培养学生对美的意识和追求,通过"观、品、悟"的教学,加强美育渗透,让我们的学生都去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与精彩。  相似文献   

9.
教师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的美,了解到数学的精密之美、严谨之美、逻辑之美,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引发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乐在其中,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源泉和动力。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美、鉴赏数学美,让学生从中受到数学美的熏陶,使学生在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天地里产生感情的共鸣,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惑",获得思维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刷刷 《科学大众》2013,(Z2):106-107
美珍的英语和语文都很出色,可数学却一团糟,所以美珍总在嘴边挂着"数学是个大麻烦"口头禅。"美珍啊美珍,你数学成绩这么差,就不能多花些时间在这学科上吗?"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曾经说过:“数学在使人赏心悦目和提供审美价值方面,至少可以与其他任何一门文化门类媲美”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和形式,一组数学符号、一条数学定理、一个数学公式……无不发散着数学思想所独有的美感因此,作为初中数学的执教者,我们应该深入解读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并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将这种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步入数学美的殿堂,得到数学之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13.
<正>不少研究表明:人的素质高低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关系极大。"数学是锻炼人的思维的体操"。数学教人以科学认识世界之方法,促成人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数学教会人求索真理的方法,不仅培养求同性思维,求异性思维更能启迪、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数学还给人美的熏陶,数学美能提高人的鉴赏力、创造力,数学还包容了无数爱国主义题材,是培养人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铸造人美的心灵的工具。总而言之,数学无不充满智慧因素,有无法比拟的魅力。作为  相似文献   

14.
正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工作者的聚集之地,根据中央关于"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哪里建立科协组织,建家交友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的指示精神,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应成为当前科协工作的一个重点。为了解企业科协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湖南省科协与中国石化长炼科协联合承担了中国科协八大代表课题"国有企业科协组织建设与功能发挥的研究"。2013年10—12月,  相似文献   

15.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强调教学应面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把之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正旅行至一处山美湖美的地方,同行的几个朋友都不愿匆匆而过,于是大家来到不远处的村子,租了两间房子住下。房东对我们说:"这里的湖不但景色美,里面的鱼还很多。对了,说起打鱼,我们村里有个渔翁最会打鱼,只要撒下网,几乎没有空网的时候。"对于这话,我们几个人全都不信——这么大的湖,绕一圈都要几十里,谁能对它哪里有鱼、哪里没鱼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17.
正德国数学家高斯曾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因为她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所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都需要使用数学。这门利用符号语言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科学,总能清晰地描述不同领域的实际问题并给出漂亮的解决办法,让人无法不感叹数学之美。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科学只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教师要善于与小学生沟通感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分析数学问题要联系生活,化抽象为具体;用数学之美陶治学生情操;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兴趣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学术期刊编辑中的创造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期刊千刊一面的雷同现象不仅表现在外观上,也表现在内容上,这和编辑主体性意识不强导致的对"创造美学"的认识与发挥不够有很大关系.改变这一状况的策略是,视学术期刊为一生命个体,以闪光的内容创新塑造其"精神之美";以巧妙的栏目架构凸显其"体态之美";以精心的装帧设计表现其"服饰之美".这样,编辑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编辑产品的创造性与审美性得以高度统一,使期刊获得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欣赏数学美,而学生普遍感到数学"抽象"、"枯燥"、"神秘"、"繁复"、"乏味",难以接受,然而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其本身具有许多美的特征和丰富多彩的美的因素,数学美深深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她的欣赏,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感受数学美的意识,唤醒学生欣赏数学美的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