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量短语+竟+动"句式中,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完成了时,"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小量;当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未完成时,"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大量.在"数量短语+竟+形"句式中,如果"竟"后接的形容词部分的含义为肯定正方向形容词的,则"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小量;如果"竟"后接的形容词部分的含义为否定正方向形容词或肯定负方向形容词的,则"竟"介绍给数量短语的主观量为主观大量.  相似文献   

2.
“V它 数量短语 O”句式的来源是汉语的基本句式SVO在言语运用过程中基于语用的动机而产生的定心移位句式。“V它 数量短语 O”句式逐渐固定化的过程,伴随着“他”从代词到后助词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燕南 《英语沙龙》2011,(9):23-23
短语转换成句子 英语往往把可以用句子表达的意思缩减成为短语以求精练,因此英译汉时要使之松散化,将短语译成句子,这样更符合汉语表达方式。下面引Jane Eye的例句如下:  相似文献   

4.
“V它+数量短语+O”句式的来源是汉语的基本句式SVO在言语运用过程中基于语用的动机而产生的定心移位句式。“V它+数量短语+O”句式逐渐固定化的过程,伴随着“他”从代词到后助词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现成语料的调查,发现“有的是”的词汇化经历了由跨层的“有的”和“是”到短语化“有的+是”,再到词汇化“有的是”的过程。“有的是”的语法化和词汇化受句法条件、语义条件、句式条件、特定词汇形式和客观世界现实的制约,其中对举结构的撤消、句法位置外围化、语义虚化、特定句式和特定虚词的出现、客观现实等都制约“有的是”词汇化.语法化进程进一步促使“有的是”词汇化。“有的是”在虚化链上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属性。在非完全虚化阶段,呈现动形两种属性,完全虚化后,只有形容词的属性。  相似文献   

6.
"有V"新解     
"有V"结构是古代汉语固有形式在现代的一种回流,它越来越成为普通话的一种常见表达方式.在肯定句中, "有V"结构表达的语法意义是主观强调,它在形式上填补了"有没有"疑问式肯定回答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沈阳根据动词所能投射的名词的数量而划分出的V1、V2、和V3三类动词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可以不受语义、语法、句法等方面的限制,在句子中进行移位,从而产生空语类,并留下一个痕迹.以沈阳的研究为基础,通过英汉对比,发现被动句式、名词短语提升、同一信息不同形式的表达、对某一成分的强调是汉语名词短语移位的四个主要激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的"V+得+时量短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汉语学界,对于"V 得 时量短语"格式几乎未有专门的讨论, 通常只是将它作为"V 得 数量短语"的一个部分,而"V 得 数量短语"格式又仅仅作为"V 得 O"的一个表现形式被提及,同样不被重视.我们依据<敦煌变文集>、<祖堂集>、<景德传灯录>、< 五灯会元>、<朱子语类>前五十卷等相关语料,结合其它学者的研究成果,考察唐宋时期的"V 得 数量短语"与"V 得 时量短语"的用例、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和功能,同时探讨"V 得 时量短语" 、与"V (了) 时量短语 了"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不消说"最早出现于北宋,后从最初的短语到现在常用的话语标记,其语法化经历了三个阶段:1.仅仅表示"不用说"的短语;2.表示主观判断的固定短语;3.可以独立成分句的话语标记。其最初的含义越来越虚化,主观化程度越来越高。"不消说"的语法化完成于明朝。  相似文献   

10.
张雪平 《天中学刊》2005,20(6):67-71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可"除了作语气副词表强调语气的意义外,还兼属程度副词,有程度意义."可"表程度义主要出现在感叹句中,一般表主观程度.它这种用法萌芽于战国末,发展于两汉六朝,成熟于唐宋时期,由兼表主观客观程度到现代汉语中主表主观程度.这其间语法化过程中的语义泛化、语境影响共同作用,并有强化和更新现象发生,使得"可"在虚化程度一步步加深的同时又保留了其表程度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不成"由词组演变为语气词是汉语词组语法化的一个典型.其在唐代已可用在句末,语法化过程为由偏正词组演变为反诘副词再到语气助词这样两个阶段.其在句中语法位置、结构关系的改变引起其词义虚化,而词义的虚化又导致其词汇语法位置和结构关系的改变."难道……不成"与"难道……么(吗)"的演变与"么(吗)"和"不成"在虚词系统中的互相影响制约有关."不成"的虚化受词义内容支配和语境影响,表现为由行域向知域渐变,即由客观向主观投射,渐变是其虚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语法分布的角度,通过对能进入"看(瞧)+把+NP+V+得(的)"句式的动词类型进行分析,进一步从语言的具体使用方面探讨动词类型对整个句式语义方面的影响.此外,本文还略谈了虚化的助词"看"或"瞧"对该句式语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常用时间副词"马上"由短语到词,由实义泛化,再虚化而成为时间副词,大约完成于宋元时期.经明清时广泛使用沿习至今."马上"的语法化是由于在句子中结构位置的变化,语义变化,以及语言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不”是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否定词,意义虚化,使用范围广泛,易使表结果的“V不C”发生重新分析,使得能性述补结构否定式“V不C”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生语法化.与“不”相对应的“没”因英语义特点,使得“没VC”更倾向于表达一种“存在/实现”,不易发生主观化和语法化.否定词“不”在能性述补结构否定式的主观化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嘉应学院学报》2015,(10):15-18
南康客家话中有丰富的程度表达方式,可用主观标记词"系"、"子"标记程度量的增减。"系+程度结构"、"程度结构+子"分别构成"低量强化"和"高量弱化"手段,表达了说话人对偏离客观程度量的主观感受。语言使用过程中语义的主观化是"系"、"子"演变为程度标记词的主要动因。南康话中的"系"、"子"还有其他用法,反映了语法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通过语义、语音及句法等条件对程度标记词"系"、"子"进行辨识。  相似文献   

16.
英汉表量结构都经历了虚化度最低→虚化程度较高→虚化程度更高的语法化路径。英汉表量结构语法化都涉及到语义演变、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类推和重新分析的语法化机制。通过英汉表量结构虚化程度的对比,可以得出汉语中出现了典型的表量结构,其虚化程度比英语表量结构高;通过对英汉表量结构语法化路径的对比,证明汉语表量结构的结构更加固定,英语表量结构有着向汉语表量结构的结构发展的趋势。因此,汉语表量结构的语法化程度比英语表量结构的语法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V哭了"格式是近年在网络上出现的流行语格式。本文分析"V哭了"格式的语法、语义、语用特点。从语法看,"V哭了"中的"V"是表心理、生理感受的动词、形容词以及部分性质形容词。从语义看,"V哭了"格式中的"哭"表一种程度上的极致,其语义发生虚化,主要原因是"哭"的词义扩大引申和"V哭了"格式句法结构功能的转变。从语用看,"V哭了"格式运用夸张手法,使表达的感情更为强烈,能让受话者一下子注意到句子的话题和焦点,能最大限度地表达说话者强烈的主观感受,能拉近说话者与受话者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有人认为"V2+的+是+N"是多义句式,意思是它是句式,并且多义。但是,其本来面目是:既不是句式,也不多义,只能算是一个短语格式。属于这一格式的某些短语具有多义性,但原因不是这一格式固有多义性,而是其中的N词语有时具有施事和受事两种语法意义。当其中的N词语具有两种语法意义时,属于这一格式的短语是多义短语;而当其中的N词语没有两种语法意义时,属于这一格式的短语便不是多义短语。  相似文献   

19.
构式"V+Num+是+Num"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紧缩复句结构,在Num的聚合成员中,"多+形容词"类程度表量短语很特殊,也非常重要,值得注意。Num不表实际量的多少,而只表量的范畴,是能力的量化表达,其认知基础是概念转喻理论。基于构式分析中形义并重的原则,不宜将一些形似而实异的句子盲目纳入该构式之中。  相似文献   

20.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他"存在由无定到定指,实虚并存的语法化过程,又有实指、泛指、语义虚指共存的现象。本文利用北京语言大学ccrl工智检索通、北京大学网上语料库,搜集到了现当代小说近300万字句式语料。总结出虚化"他"存在的几种句式,分析了句式对"他"虚化的影响和含虚化"他"句式中的动词的特点,总结出虚化"他"出现的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