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关于三峡经济区区划 1.区划范围: 三峡经济区,或称环三峡经济区,是指以长江三峡(瞿塘峡)为中心,500公里为半径的大范围区域。其境跨川、陕、豫、鄂、湘五省,集四川盆地、两湖平原、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南阳盆地以及襄汉地区等中华内陆之精萃;有武汉、重庆、西安、成都四大经济重镇和长沙、襄樊、岳阳、宜昌、株州、宝鸡、咸阳等一批明星城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超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极如何通过提高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创新能力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构建长江三角洲“超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目标、组织模式、要素构成与制度框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长江三角洲“超区域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康庆禹 《资源科学》1994,16(5):8-15
我国北方平原素以生产粮豆为主,经营十分单一,由于生产成本提高而粮豆价格偏低等诸多因素,农民长期收入水平低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原农区的经济出路何在?本文通过典型实例调查,从平原农区的资源特点出发,认为“粮、多、企”协调发展是平原农区经济的可行出路,并提出了这种发展模式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平原农区素以生产粮豆为主,经营十分单一,由于生产成本提高而粮豆价格偏低等诸多因素,农民长期收入水平低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原农区的经济出路何在?本文通过典型实例调查,从平原农区的资源特点出发,认为“粮、多、企”协调发展是平原农区经济的可行出路,并提出了这种发展模式的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5.
试点政策已经成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优势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科技创新试点为深化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挥了引领性作用。从“增长极”到“创新极”的理论增进过程中,“创新增长极”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发展方向。然而科技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成效如何,试点能否成为创新增长极等问题仍缺乏系统性分析。研究界定了“创新增长极”的概念与内涵,并结合科技创新试点的政治运转逻辑搭建理论框架,最后基于实证分析验证了其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实施的科技创新试点能够成为创新增长极,理论和实证分析都支持这一观点。科技创新试点伴随着“集聚创新资源—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辐射带动邻近地区发展”的发展机理,通过强化综合优势成为创新增长极。此外,相比于系统性评估,单项试点政策的集聚效应和经济效应会存在约7%-19%和8%-26%的高估。研究基于中国实施的典型科技创新试点政策,旨在为优化地区资源配置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河北南部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利用GIS技术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河北南部平原1985年和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揭示了河北南部平原1985~2000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方向、分布特征以及区域差异,阐明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为今后该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景才瑞 《科协论坛》2006,21(10):43-43
湖北省早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江汉平原中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有如“满天星斗”,其中以四湖地区——洪湖、长湖、白露湖、三湖地区最为集中。各湖周围水田连片,一望无际,人称“鱼米之乡”,也有“两湖熟,天下足”之称。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其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在阐述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鄱阳湖生态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35公里处,北襟长江,东扼鄱阳湖,屹立于一望无际的赣北平原上。庐山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共有90多座峰峦,峰峰奇秀。大部分山峰高程在1000米以上;其主峰大汉阳峰高达1474米,地处山腹地牯岭镇海拔为1167米。拔地而起的庐山与周边平原之间高度强烈反差,使得庐山愈显高峻险奇。毛泽东的诗句:“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正是庐山雄姿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科技创新的讨论中,有人提出了“原始创新”和“源头创新”的概念(见《发明与创新》03年第10期严建新:《原始性创新综议》)。其实,两者都是要强调“原创性”,即创新的原始性,是要强调研究者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的首次性,即是研究者提出之前所未有的。因此,“原始创新”也就是“源头创新”。有人提出“源头创新”应同时具备“原始性”和“唯一性”两个基本性质。我认为“唯一性”是许多情况下做不到的苛求,强调它反而不利于科技创新的事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一个研究人员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考虑的主要问题是:需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