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表面上看Ag~ 离子氧化能力应比Ag(NH_3)_(2~ )离子强,因为E_(Ag~o) /Ag=0.799(V),而=0.373(V)。但实际上硝酸银溶液不能直接被醛还原产生“银镜”,而必须被氨络合以后才能反应。 AgNO_3水溶液由于水解原因呈弱酸性,pH值约5左右。Ag~ 离子和NO_(3~-)离子均有较强的氧化性,根据它们在酸性溶液中标准电极电势的大小,不难判断NO_(3~-)离子比Ag~ 离子氧化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银镜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镜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鉴别醛基存在的典型实验,该实验的条件要求严密,科学性强,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精神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索生成光亮银镜的实验条件、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实验条件及操作技术和实验成败关键等。1实验原理银氨络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醛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把醛氧化成羧酸,而银氨络合物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附着在试管内壁形成银镜,故称银镜反应,可以鉴定醛基的存在(1)CH3CHO 2[Ag(NH3)2]OHCH3COONH4 2Ag↓银白色 3NH3↑ H2O(乙酸铵)总之:凡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如:醛、甲酸、甲酸酯、葡萄糖等)都可…  相似文献   

3.
银镜反应是中学及大学有机化学的一个典型反应,在许多教材中明确指出醛与硝酸银的氨水溶液共热,醛氧化成相应的酸,银离子被还原为金属银,沉积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在同样条件下,酮不起反应,因此利用这个反应可以区别醛酮。但在学生实验中却发现,某些酮、酸甚至酯可以和硝酸银的氨水溶液作用产生银镜,而某些含有醛基结构的化合物却不发生银镜反应,就此现象,作者通过实验以及文献查阅,探讨了不同类型有机物发生银镜反应的原因及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做醛的性质实验时,学生提问:既然氧化还原反应是争夺电子的反应,反应总是在得电子能力强的氧化剂与失电子能力强的还原剂之间发生,为什么硝酸银溶液不能直接与醛起银镜反应?现对此问题作以下分析。表面上看银离子氧化能力应比银氨络离子强,因为中一0.799V,而小”=O.373V。但实际上硝酸银溶液不能直接被醛还原产生“银镜”,而必须破氨结合以后才能反应。硝酸银水溶液由于水解原因呈弱酸性,pH值约为5。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均有较强”的氧化性,根据它们在酸性溶液中标准电极电位的大小,不难判断硝酸根离子比银离子氧化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银镜反应是有机化学醛类的特殊反应,其原理是醛基具有还原性,与银氨溶液的弱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醛基发生反应的条件,改变反应物来实现银镜反应.本文主要研究Na2SO3的银镜反应.  相似文献   

6.
甲酸,可以将它看作羟酸,又可将它看作带一个羟基的甲醛,因此它同醛类一样,可以和银氨溶液起银镜反应:HCOOH 2Ag(NH_3)_2OH=2Ag↓ CO_2 2H_2O 4NH_3但人们通常用甲酸代替醛类做银镜反应时,还原出来的银常常不是银镜的样子,而是黑色的沉淀。现介绍如下的实验方法,能得到较为理想的银镜。1、试管处理取一支硬质试管加浓硝酸5毫升,置于沸水浴中加热1-2分钟,倾去硝酸,用自来水冲洗后,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5毫升,同样于沸水浴中加热1-2分钟,倾去碱液,分别用自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释银镜实验为什么用银氨溶液而不是直接用硝酸银溶液,通过计算乙醛在硝酸银溶液和银氨溶液两种环境下可能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动势来判断反应的活性。解析了银氨溶液与乙醛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对银镜实验选用银氨溶液的主因提出了新的看法,即碱性银氨溶液能显著提高乙醛的还原性,形成缓冲溶液,加快化学反应速率,避免醋酸银沉淀生成,使银镜反应更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重铬酸钾作为常用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强弱与体系的酸性强弱相关。通过手持技术,利用氧化还原电势(ORP)传感器和pH传感器探究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反应的条件。实验发现,重铬酸钾与乙醇反应,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当溶液pH小于等于1.47时,0.1 mol/L Cr2O72-被还原为Cr3+,溶液由橙红色逐渐变为绿色。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中教材第二册(必修)1995年10月第2版)P.142,关于银氨溶液(即Tolens试剂)的生成及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银镜反应,教材是用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际给出的是离子方程式)表示:Ag++NH3H2O=AgOH↓+NH4+①AgOH...  相似文献   

10.
易错点一氧 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辨析例1制备氰氨基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N=CaCN2+CO↑+H2↑+CO2↑在反应中( )(A)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B)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CaCN2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D)CO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  相似文献   

11.
一、原理照相机中的感光胶片上涂有溴化银,人或物站在相机前使胶片被不同程度地曝光;从而使溴化银发生程度不同的分解作用:光子AgBr→Ag十Br加入具有还原作用的显影液,使含有银核的AgBr粒子还原成银金属,并适时加入具有停止还原作用的冰醋酸溶液,使显影液仅还原曝光的部分,最后加入定影剂硫代硫酸钠,使未受光和已受光但未被还原的溴化银变成可溶性的银盐溶解下来,从而得到一张照相底片.AgBr+ZNa2S2O3=Na3[Ag(S2O3)2]+NaBr本实验能在两张滤纸上明显生动地显示上述过程,从而使学生了解黑白照相原理,增加学生对相关化…  相似文献   

12.
在化学实验室和化学教学中,银镜反应一直广泛地应用于鉴别醛和酮。是否一切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成功地发生银镜反应而不含醛基的有机物都不起银镜反应呢?我们通过实验对银镜反应的应用范围、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浓度及溶液的碱度对银镜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现将讨论情况分述于下。一、银镜反应的应用范围我们在两个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多伦试剂,再分别加入8滴0.1M苯酚溶液和3滴98%甘油,把试管置于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后,都能得到与醛类有机物同样光亮的银镜。此外,具有一定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可见光条件下,用实验室合成的Fe3+掺杂TiO2为催化剂催化降解酸性红染料,重点考察了Fe3+的掺杂量、Fe3+掺杂TiO2为催化剂的添加量、酸性红溶液的初始浓度、溶液pH值、光照时间对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3+掺杂比为1.5%、催化剂用量为1.5 g/L、pH为2.0、质量浓度为40 mg/L的酸性红100 mL,用白炽灯光照降解酸性红30 min,酸性红降解率可达98.45%.  相似文献   

14.
通过理论分析,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也能产生沉淀,是因为碳酸氢根离子HCO3-的解离而产生了足量的碳酸根离子CO32-所致。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Ca(HCO3)2溶液不产生沉淀的条件是其溶液中H+的浓度应大于2.26×10-7mol/L。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因会产生H+而无沉淀生成;只有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至溶液呈微酸性时才能使产生的碳酸钙溶解,这些实验现象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不能用CaCl2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B)发现元素周期律(C)提出分子学说(D)发现氧气2.下列各组微粒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A)K十和Na+(B)CO2和NO。(C)CO和CO2(D)N2和CO3.将某溶液透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A)2mol·L-1H2SO4溶液(B)2mol·L-1NaOH溶液(C)2mol·L-1MgSO4溶液(D)硅酸溶胶4.已知酸性大小:羧酸>碳酸>酚。下列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子,在适当条件下都能被羟基(-OH…  相似文献   

16.
WO3-TiO2复合催化剂对Cr(Ⅵ)离子的光催化还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iO2和WO3粉末研磨混合体作为催化剂,在酸性条件下,不同浓度的Cr(Ⅵ)离子光还原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水杨酸的加入对Cr(Ⅵ)离子光催化还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强酸性和水杨酸存在条件下,TiO2-WO3复合催化剂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的动力学模型依然符合表面催化反应的零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用乙醛做银镜反应的实验,教材中虽列出了具体的实验步骤,但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成功率较低,若将实验过程稍加改动,实验成功率可达95%以上。如果用pH试纸测试一下乙醛,就会发现乙醛显酸性。因为乙醛溶液容易发生聚合反应,聚合成三聚乙醛或四聚乙醛,而聚合后的乙醛不发生乙醛的特性反应,需通过加酸、加热来解聚,因此乙醛通常显酸性,而银镜反应却需弱碱性环境,可将乙醛用氢氧化钠调至中性,然后按书上步骤进行:先用NaOH溶液清洗试管,后配银氨溶液,再滴加3~4滴已调好的乙醛溶液;最后水浴加热溶液很快变黑继而有光亮的银镜出…  相似文献   

18.
实验证明醛基对 [Ag (NH3 ) 2 ]+ 的还原作用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 6 - 8,而甲酸是较强的羧酸 ( 2 0℃ K =1 76 5× 1 0 -4 )。银氨液的PH值范围是 1 0 - 1 1 ,当向其中加入甲酸后若混和液的PH值小于 6时 ,澄清液会开始出现浑浊 ,加热条件下是绝对不能生成银镜的 ,因银氨液中的如下平衡 :Ag(NH3 ) + + 2H+ Ag+ + 2NH4+ 在酸性条件下向右移动而使银氨络离子受到破坏 ,因此曾有人提出应增强反应混和液的碱度 ,也有人提出用甲酸的强碱盐代替甲酸的方法 ,无论哪种作法都离不开要使反应混和液的PH都≥ 1 3时才出现银镜。笔者多次作了向银…  相似文献   

19.
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中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也是历年各地中(会)考中的必测点。纵观全国各地中(舍)考试题中对化学方程式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直接书写型例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1)加热氨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氯化铁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捐析此类题直接考查同学们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功,要求同学们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注意标明必要的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中的“牛”和“*”符号。正确答案如下:Mno,ti)ZKC10。——ZKCI+3O。平凸(2)FeC13+3N。OH—Fe(OH)3…  相似文献   

20.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溶液的酸碱性是由H”与OH的相对含量决定的:当H+的含量大干OH-,则显酸性;当H+的含量小于OH,则显碱性。酸或碱溶于水时,能电离出大量的H+或OH-而使溶液具有酸性或碱性。因而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反过来讲,却未必能成立。如Na厂0。是一种常见的碳酸盐,但它的水溶液呈碱性,这是因为Na厂已溶于水时与水作用生成了少量OH的缘故。同样,长期施用肥田粉「(NH4)ZSO。」会使土壤酸性增强,就是因为(NH4)。SO‘的水溶液呈酸性的缘故。2.溶液的酸碱度是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