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实施方便、效果良好的学校心理辅导模式,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建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档案的必要性、意义、内容、建立程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运用实验的方法,将自愿报名参加团体辅导的成员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来研究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的改善。结果显示:(1)实验组的前测和后测在可理解感、可控制感和心理一致感的总分上差异显著,而在意义感上差异不显著;(2)在学生的主观评价上,88%的学生认为团体经验很有意义,86%的学生认为团体辅导后自己的内心更有力量。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一致感有一定的帮助,有助于增强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基本信息、自我评定、心理测试、跟踪指导、心理咨询与辅导五个方面充分挖掘医学生心理特征的体现,其目的是合理利用医学生心理档案,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医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干预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浅谈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重 《兰台世界》2006,(7):44-45
新的时代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使作为高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档案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高校档案工作如何创新,如何保持与时俱进,如何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服务就成为高校档案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会动态     
▲九月二十七日,市档案学会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和宝荣副教授作了一次《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的辅导报告.市档案学会会员及档案工作者700多人听了辅导.这对我市进一步开展档案学术研究,提高写作档案学术论文的水平,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震 《兰台世界》2006,(1):35-36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开展心理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心理档案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智能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做出鉴定和评价的记录,建立心理档案是系统地收集资料与证据的过程,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描述、分类的过程。心理档案像“学籍档案”和“身体健康检查档案”一样,打破了以往老师、家长仅凭主观意识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心理档案不仅为开发学生潜能提供了帮助,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与培养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教师进行心理辅导提供了保证。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平等性原则。即教育者与学生之…  相似文献   

7.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心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目前,高校普遍使用整合了较多功能的系统软件开展心理档案工作,工作效率、档案利用率有了显著提升.信息化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存在着模块利用不均衡、建档程序不规范、档案制度建设不完善和资源整合困难大等问题,在将来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8.
江西卫视《金牌调解》这档调解矛盾、纠纷的节目,自开播以来获得了观众及业界的极大认同.作为调解类节目形态,它的情感调解价值在家庭、婚姻、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的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本文以团体心理辅导的视角,分析《金牌调解》栏目发挥着的拟团体辅导功能、对求助者心理成长的积极影响,以及其在中国社会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引入高校图书馆导读服务中,开展文化讲坛渗透幸福教育的立体阅读活动。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者进行测试发现:幸福大讲坛注重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改善网络依赖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心理档案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介体,健全与完善心理档案的管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本文分析了心理预警视阈下探讨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档案建立的具体内容,并提出管理高校心理档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