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的《昭明文选》其选文多为“事出於沈思,义归乎翰藻”的经典之作,多姿多彩的比喻更使全书文若春华,语言炉火纯青。建立在类比联想上的比喻,是人类共同的思维特征;《文选》比喻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早期汉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初识经典《昭明文选》,初名《文选》,是由我国南朝时期梁国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一部诗文总集,因为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因此被后人称为昭明太子,这部书也随之被称为《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一部研究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的珍贵文献资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相似文献   

3.
正初识经典《昭明文选》,初名《文选》,是由我国南朝时期梁国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一部诗文总集,因为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因此被后人称为昭明太子,这部书也随之被称为《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一部研究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的珍贵文献资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收录大量先秦到梁代最具价值的文学作品。我国古代不少作家作品得益于此才保存下来,它是研究梁以前古代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昭明文选》编纂中对赋的选取研究,是在研究古典文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赋在《昭明文选》中共有56篇,占到《昭明文选》总体篇幅的三分之一以上,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因此《昭明文选》编纂中对赋的选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昭明文选》编撰中对赋的选取研究作为主要内容,以分类研究作为研究基础,对赋的选取特点以及具体的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另外,本文的研究也分析了未入选《昭明文选》的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政府的鼓励,在这情形下,文学迅速发展起来,所以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对《昭明文选》赋的选取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昭明文选》自身的研究发展,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文选》的编辑宗旨是"选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便来学之省览"、"作为辨析文体、指导写作的范文"、"为宣传萧统的折衷派文艺政策服务"、"对前代文学进行全面总结"与"为满足疾病缠身的昭明太子的赏读需要"等说均似非《文选》的编辑宗旨。对《文选序》与《文选》进行综合考察的结果是,《文选》的编辑宗旨当只有一个,即为方便读者阅读与欣赏内容雅正、形式华美的作品。昭明太子酷爱文籍的生活情趣与南朝统治上层爱好文学风气的盛行,是《文选》得以编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梁昭明太子肖统所编的《文选》作为现存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总集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为人所共知。然而,关于昭明在《文选序》中阐明的理论意义,却鲜有提及者。本文认为,要全面认识《文选》,就没有理由忽视对昭明的《文选序》作认真探讨。因为《文选》与《文选序》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另一方面,又由于《文选序》集中说明了昭明对文学的认识与《文选》选文的特点,对其所进行的研究,也将从一个特定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我三年前曾写过一篇《“昭明太子十学士”说》,作为首届《昭明文选》国际学术讨论会的论文,载在《昭明文选研究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6月版)中。对于“十学士”和《文选》编辑的关系,虽曾提到,但不曾明确地指出他们不能代替昭明太子萧统对于主持编辑《文选》的地位。因此在这一篇论文中,我要补充说明我对于这一事实的看法。仍得从“十学士”谈起。  相似文献   

8.
萧统编订的《文选》是我国最早的文章总集。萧统(501—531),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幼时立为太子,未即位而卒,谥号昭明。他自幼遍读五经,爱好文学,后与刘勰等才学之士讨论篇籍,商榷古今,编成《文选》。所著已佚。明人辑有《昭明太子集》。《文选》,世称《昭明文选》,共选入先秦至  相似文献   

9.
萧统与《昭明文选》●李捷《昭明太子文选》又略称《文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古代诗文选集。前年到香港访问,在会见南怀谨先生时,他在谈话中提到此书,我在书店留览时,也看到了不同版本的《文选》,在报刊杂志上,也曾读到援引《文选》中诗文的篇章,由此可见《文选》影...  相似文献   

10.
昭明太子即萧统,由于他编的一部《文选》(即《昭明文选》),而使他享有盛名。古代贵族向来有养士之风,如吕不韦养士而编写了《吕氏春秋》;汉文帝之侄淮南王刘安招致  相似文献   

11.
一、回顾如果从昭明太子编《昭明文选》算起,文选型教材已经走过了将近1500年的历史。《昭明文选》之前的语文教材,除识字课本外,多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孔子是以六经为教材,荀子是一位传经大师,汉代教师(博士、经师、孝经师)的主要任务也是传经,必修课增加了《孝经》和《论语》,汉武帝之前,也有用先秦  相似文献   

12.
结合《文选序》及相关文献,探讨《昭明文选》包含的文学观念及文体分类思想,进而梳理《文选》成学的文献依据,兼具文学史、学术史、文化史等多方面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选全译》注释述评张开城(贵州大学中文系)《文选》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选,故世称《昭明文选》。《文选》共选作品700余篇,有赋、诗、骚各种文体38类。所选作家作品,除屈原、宋玉等少数作家外,绝大多数是汉、魏、晋及南朝宋、齐、梁各代的作家作品,因而...  相似文献   

14.
根据历代众多的历史文献记载,一千多年绵延不绝池州明俗"昭明会"的文化习俗,保存至今昭明太子圣迹地面遗址,以及近几十年专家学者和文史爱好者的探索、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梁太子萧统曾到(游)池州,《昭明文选》的广泛传播是池州地域文化昌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昭明文选》的研究始于隋,至唐则形成了专门之学──文选学。之后,文选学的研究不乏其人,至清为鼎盛时期;近代"选学"渐衰。近十几年选学又受到重视,大有复兴之势。近50年,特别是近十几年,学者对《文选》的编者、版本、注释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文选》研究要有新的突破,必须实事求是,开拓新的领域,寻求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闲情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评价,最初昭明在编《文选》时没有选它,而在其编的《陶渊明集序》中却又进行高度评价,这非昭明之矛盾,而是不同的审美价值取向所致。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文学繁荣的南北朝时期,在风光绮丽的江南,相继出现了两部辉映文坛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和《玉台新咏》,成为中古文学百花园里两朵引人注目的奇葩。令人欣喜的是,我校文学院张葆全教授继主编、出版六卷本《新编今注今译昭明文选》(台湾黎明文化公司,1995)后,现又出版了他多年潜心研究的新成果《玉台新咏译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朱彝尊“《昭明文选》初成,闻有千卷,既而略其芜秽,集其清英,存三十卷”说,本元末赖良《〈大雅集〉序》之“《昭明文选》初集,至一千余卷。后去取不能十一,今所存者三十卷耳”说而来,然这不仅无坚实的文献支持,即使在“理”的层面也说不过去,故断不能成立。因之,何氏据此而竟得出《文选》“非一人所能完成,自甚明显”之结论,或许能打动人们的感情,却实在难以经得起理性的推敲。  相似文献   

19.
以“深爱接”、“大重”及《金楼子》有“袭自《文心》”观之,昭明编纂《文选》或受到舍人的某些影响。然沈约“大重”《文心雕龙》,说明不了其在当时得到多大的关注;刘勰虽说被“深爱接”,然其远非昭明之最亲近者,“深”无以落到实处;《文选》与《文心雕龙》的诸多共同点,或在“历赏”之后,或人人均会如此,故不能不同。综合方方面面的情况看,《文选》深受《文心雕龙》影响之说,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昭明文选》自成书后,写本、抄本及其后的注释本便广为流传,现代学者对其版本考辩成果颇丰,专业性强而受众面较小。本文结合诸家研究成果,不做考辩,仅对《文选》各版本进行简单梳理,试图使《文选》版本有简单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