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国内学者对哈代小说的研究硕果累累,对哈代诗歌的研究比较少,这与哈代自己对诗歌的执着不相匹配。而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哈代诗歌的研究鲜有。文章从语音、词汇、句子、意义四个层面对哈代诗歌《生死迎日出》进行文体学分析,同时借助语料库BNC网页版获得一些基础数据,帮助阐释此诗的文体特征和意义,以期使传统的文学文体学分析更加客观、准确和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英国诗人布莱克和华兹华斯的两首英文诗歌的文体分析,试图阐释运用文体学分析诗歌是学习和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本文的分析侧重于这两首诗中具有“前景化”特征的语言现象,如,重复和典雅措辞。并对文体分析诗歌的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从文体学视角出发,对诗歌<雨天>音韵、结构、意象和修辞四方面的文体特征以及各特征所产生的文体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从新的角度探索朗费罗诗歌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4.
刘心竹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159+161-159,161
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必须运用某些衔接手段来达到意义上的连贯,否则就会导致语义含混甚至交际失败,尽管衔接手段在各种文体中都被运用,但每一种文体中使用的衔接手段又各具特色.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其衔接手段有极为独到之处.本文以英国诗人马维尔(Marvell)的To His Coy Mistress为例,对这首诗进行了衔接分析,将逻辑语义学与文学语篇相结合,并阐明了逻辑与语言之间、逻辑语义与衔接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读者分析诗歌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文体学的角度对诗歌The Rainy Day的节奏与韵律、句法、意象、修辞四方面及其产生的文体效果进行分析,从中体会英文诗歌的美学价值,感受文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李瑞敏 《海外英语》2014,(10):201-204
作为玄学派诗人的创始人,约翰·多恩因诗中运用的玄学奇喻而著名。诗中感情的表达与其它诗不同,通过推理和辩论层层展开,而不是简单的抒发感情。《别离辞:禁止哀伤》是多恩玄学诗歌中最出名的一首。诗中运用的玄学奇喻非常经典,形式中所采用的文学文体学技巧值得探讨,因为这些技巧是诗歌艺术之美的一部分。该文将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出发分析这首诗,从而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似文献   

7.
从赠序的文体角度出发,以唐代赠序为论述主体,以其辐射出的文学现象作为研究范围,界定了赠序文体的基本范围;梳理了唐代赠序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初盛唐时期赠序程式化的原因;索解了赠序从赠诗附序到众诗总序,直至脱离诗歌而最后拥有独立生命的文体诞生与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朱淑媛 《考试周刊》2010,(23):92-93
在英语文学文体中,特别是诗歌小说中,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文学效果,词语搭配往往有变异。本文从矛盾、共轭、移就三种修辞手段的角度来分析英语文学文体中词语搭配变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第三代诗在诗歌观念、语言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对以朦胧诗为代表的现代新诗进行反叛并重建了一套自己的诗歌范式,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非诗化倾向。本文从反诗、泛诗、生命体验的角度来分析其诗歌审美现念的变化,从口语、前文化语言、返古语言的角度把握其对现代诗歌语言的自觉探索,从反讽、变形的角度研究它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革新运用;“非诗”是诗歌创新的一种手段,也是诗歌发展演变的一条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10.
分析目前英语诗歌教学的特点,提出将文学文体学分析方法融入英语诗歌教学中,改革英语诗歌教学模式。通过分析、比较英语诗歌在格律和韵律方面的文体特征,使学生对英语诗歌音乐性的文体特征有深刻的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英语诗歌的兴趣,完善英语诗歌教学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诗歌类型角度考察,梁陈音乐类诗在主题、艺术特征、情感上有其相似性。但是陈代音乐类诗呈现出知音主题回归、家园意识增强,诗歌咏物特征减弱,情感心灵化趋向增强等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陈代文人集团特征、南北文学融合趋势以及文人心态,其后的隋唐代音乐类诗歌强化了这种变化,诗歌情感心灵化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Emily Dickinson死亡诗歌中的基本隐喻,指出虽然诗性隐喻是基本隐喻的扩展和延伸,但有其特殊性;隐喻在文学语篇中具有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是选择文学文本中具有文体特征的语言,从词汇、语法、修辞和篇章等层面对其进行文体分析,发现其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运用文学文体学的分析方法,对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五册收录的文章《此处无声胜有声》从修辞、句法和词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对文章语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联系文化背景知识,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组诗的构架是它区别于单体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文体特征,也是帮助读者理解组诗的重要线索。因此,对组诗的构架进行探析有其必要性和实用性。在分析《露西》组诗所包含的每一单体诗具体内容的基础上,从组诗的创作时间以及诗人在每一首诗里所表露出的情感流程等角度,文章不仅发现了其传统框架的弊端,同时还探讨出其最佳框架。  相似文献   

15.
栾莺 《现代企业教育》2008,(16):134-135
“墓园挽歌”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美的诗歌之一。诗人对音和韵的把握是该诗显著的特点。本文拟从语音修辞的角度,即从音素强化和超音段成分两部分对该诗进行分析,探讨其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诗语·诗味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中.中国古典诗歌积淀形成了特有的言说方式和审美特质——诗语与诗味。从文章体式的角度讲。诗语与诗味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性。我们以阅读常规文体的方式阅读古典诗歌,读不懂诗;以鉴赏常规语言的方式鉴赏古典诗歌。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先生作为我国著名译家之一,译介了众多经典作品,涵盖了小说,戏剧,诗歌等。而诗歌翻译在其翻译作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目前,对郭沫若先生的诗歌翻译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对翻译作品本身的研究以及对作品中所反映出的翻译理念的研究。而以文体为导向进行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因此本文试以郭沫若先生的诗歌翻译,尤其是其英诗汉译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文体特征并做出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论海明威独特的文体风格--以《老人与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对《老人与海》独特的文体特色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运用统计法和描写法揭示其风格要素即小说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和叙事方式的具体特征,进而指出《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客观、简洁、朴实的创作美学思想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体式是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的基点。诗歌与散文(广义)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最重要的两种文体,"诗"与"文"体现着从"走路"到"舞蹈"的文学意味,"诗文互转"蕴含着从"变化"到"理解"的教学意义。进行"诗文互转"是文体图式教学的一种范式,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诗转文""文转诗""诗转诗"的教学策略,实现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田绮  凌青 《海外英语》2012,(6):198-199
《她走在美的光影中》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代表诗人乔治.戈登.拜伦的名篇佳作,是一首歌颂女性娇美的咏美人诗。该文基于文学文体学理论,从语音、词汇和修辞层面分析此诗的文体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体现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通过演绎一个美丽动人、秀外慧中的女子形象,表达出真和善与美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为善,才能使外在的美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