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跨学科研究已成为21世纪研究型大学进行科研设置与创新的流行举措。以打破学科壁垒、交叉学科知识为基础的跨学科组织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过创建跨学科研究组织,促进了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各种组织模式的形成战略要素启示我们,我国研究型大学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时应建设相应的跨学科组织和模式,更好地推动我国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研究型大学促进跨学科研究的组织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美国研究型大学普遍把促进跨学科研究作为学校战略,设立支持跨学科的种子基金,建立研究中心,以吸引外部科研资助。这些策略是促进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条件,但可能会因外部科研资助情况的变化而波动。为了使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3.
牛力 《煤炭高等教育》2009,27(1):67-69,90
现存的学科和院系结构是大学推进跨学科交叉与合作的主要障碍。近年来美国大学通过设立资助跨学科研究的种子基金、推动共享性核心设施的建设、在教师的聘任和考评中推行新的模式、创建新的跨学科院系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来推进大学的跨学科交叉。这些举措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推进学科交叉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升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应有之义。针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核心资源如跨学科组织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及评价机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定跨学科研究战略,建立共享服务体系,促进学科边界开放,培育科研共同体是提升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加州大学跨学科研究的组织结构与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中跨学科研究面临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缺乏专门稳定的组织系统支撑,二是制度存量不足。加州大学在开展跨学科研究的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成立了专门的组织系统——组织化的研究部门(ORU与MRU),并形成了稳定的组织结构;同时,建立了组织系统内部的管理制度与基于整个大学系统的科层化管理制度,并定期对ORU与MRU开展评价。本文就上述问题对加州大学个案进行了考察,以期对我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开展跨学科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日本研究型大学已将积极推进跨学科研究作为充分实现其自身发展和促进社会繁荣的自觉行为。本文以东京大学GSFS为分析单元,剖析其如何有效促进跨学科研究,揭示其在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成功做法,以期为我国高校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与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供可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学的发展要求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与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应运而生.作为现代大学的一种制度创新,跨学科研究中心在推动知识创新的同时,也促进了大学创新力的发展.本文从制度创新的视角,对跨学科研究中心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力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加快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是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陈翠荣教授的著作《英美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全面而深刻地研究了英美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内容、方式、保障机制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我国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以促进跨学科研究生高质量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蓬勃发展,各高校出现了大批跨学科组织。现阶段,我国跨学科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表现形式多样,且发展程度不一。通过了解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的运行,学习其经验来促进我国跨学科组织的发展,本文从国家提供政策支撑、研究型大学的内部支持和跨学科组织自身建设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型大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高等教育发展而变化,在内涵和外延上也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对研究型大学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资助体系的设立应遵循公平性、针对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资助体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增加"三助"的岗位,加大研究生资助的力度;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以及与金融机构建立默契,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1.
提高"种子"教师研修质量,必须贯彻"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研修理念;必须注重研修参与教师学科业务能力、校本研修能力的提升及"种子"意识的养育;课程设置应聚焦问题,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方面的专业成长,培育他们引领学校教师从事校本研修的基本素养;研修组织形式应贴近教学实际,给予"种子"教师实习引领的机会;研修应以学科业务能力及校本研修能力为基本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河池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为例,探讨其专业化建设路径,主要是构建学习组织,夯实教师专业知识;创新培训模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倡导行动研究,提高教师教研水平;提倡终身学习,催生教师专业自觉;强化实践反思,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完善评价制度,生成教师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13.
解决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分离的问题是高校创业教育深化发展的关键。美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实践体系涵盖包容多元的培养理念与目标,松散联合型、渗透嵌入型、交叉整合型和跨学科整合型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中心扩散型组织、平台协调型组织和中心统筹型组织构成的组织模式体系;专职型创业师资、整合型创业师资和实践型创业师资构成的师资体系。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发展可从理念与目标、课程体系、组织模式与师资体系等方面改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借鉴苏联教学法小组建立的非行政性组织。从发展过程来看,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研究组织,也是教师集体学习组织、教师业务组织和教师管理组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学校教研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研"教"和研"学"上,教学研究组织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行动·反思·超越——英美概况课程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行动研究不仅有助于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然而,国内行动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介绍,实际教学情境中的实证研究较少。笔者通过亲历的教学行动研究,试图从实践的角度来证明本文中提出的假设:行动研究可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信念,可以帮助教师在实践中通过反思寻找适当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形成教师个人实践理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认同感,最终实现教师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新教师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在入职初期的职业适应情况会极大地影响其日后的教学工作以及对待职业的态度、职业价值观等信念体系,并持续数年甚至影响其整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分析得出已有研究在高校新教师职业适应的问题类别、影响因素以及预防和应对职业适应不良策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境。未来,高校新教师职业适应研究将从实现思辨与实证研究的有机融合、提升研究工具文化效度、扩展研究内容问题域、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等维度作出努力,丰富相关研究成果并突破解决研究中的困境与难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一种多方合作办学的教师教育机构,师生的参与决策、相互沟通、教师领导和新颖的小组工作方式保证了学校的有效运转,改善了教师职前培训质量,促进了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应改造与提升现有师范学校的学科与知识结构,促进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密切合作;实施不同阶段的教师教育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个体和组织机构是教学反思的两个方面,在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中,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这就要求从教师个体和组织机构两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师反思质量,促进教师发展。在教师个体方面:要重构教育教学及反思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丰富日常教学反思内容,重视教学反思中的情感体验,积极交流教学反思成果。在组织机构方面:要革新教研组功能,营造教研组反思氛围;建设学习型组织,将学校打造为支持教师反思的最佳场所;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结合实际为教师反思提供支持;创新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模式,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不够高已是不争的事实。"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唯有促进新疆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才是根本之策。特别是目前新疆的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正处在巨大的转型时期,怎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该研究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到新疆中小学维吾尔族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需求是培训模式与合作模式,从理论上论证分析了教研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基于合作教师文化的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组织。在此基础上,该研究提出,"教研员+教研组"是促进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大学对科研生产日益重视。"唯论文"成为了一些高校开展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致使不少教师在科研付出与教学努力方面出现厚此薄彼现象,这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实现大学教学与科研并重?制度理论提供了一个从组织环境的角度去研究、认识的出发点。通过深入剖析大学的基本功能入手,在制度理论逻辑下进行研究发现:第一,大学的教学功能符合制度环境的合法性要求,符合政府、社会、家长、学生的关切,是推进人才培养层次提升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的科研功能是技术环境所追求的效率标准的产物。高校所开展的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教师论文(著作、教材)生产为主线的教育评价方式便于量化,这些都是大学服从技术环境的规则选择的结果。第二,以科研为先的大学组织面临着教学与科研失衡的困境。一方面是面临来自组织外部的排名压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与教师在对待科研生产方面,具有较强的异质性;高校倾向于制定各种实现绩效最大化的政策与激励措施,以便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的潜在动力;科研奖励模式对于青年教师群体而言,其促进效果是突出的。另一方面是面临来自组织内部的科研竞争压力。科研评估不仅是大学实现自身合法性的需求,也是大学为二级学院设立的竞争机制的需要。第三,应借助帕累托改进方法,建立组织代表构成规则、学院对资源再分配、树立教学权威,构建大学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理想状态。大学应充分利用已经积累起来的科研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于教育教学,把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差距缩小到可以承受的水平;尊重教育教学与科研生产的内在差异和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