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华 《云南教育》2004,(2):10-10
心态不同、情绪不同,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的人对同样事物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和反映,即使是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态下对相同事物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迥然不同的情况。心理学有过这样的实验:内容是看一张一群青少年正在沼泽地区挖地的图片。一位实验对象在心情愉悦时对这张图  相似文献   

2.
建议一:合理定位,成功转换角色,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年轻人无论对生活还是工作都有着美好的幢憬和无穷的冲劲,可谓朝气蓬勃,有的年轻班主任甚至想在较短时间内成就一番事业,成名成家。但其实做班主任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不是付出了就能收获立竿见影之效。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很快由勤奋、积极、自信转到抱怨、烦燥、厌倦的情绪中去,工作的热情越来越低落。因此,  相似文献   

3.
如何激发中小学生对第二音乐课堂的兴趣刘芳兴趣从心理学上讲是一个人富有积极的情绪去探索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有某种兴趣就会对一定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音乐所具有的提高人的智力、陶冶人的情操、开拓人的视野等诸多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  相似文献   

4.
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情绪的好坏决定人们的生活质量。好的情绪会使人积极向上,伴随着成功、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健康的身体,不良情绪则会让人陷入苦恼中,失败和沮丧会如影随形,严重时还会影响身体健康。那么,我们怎样来帮助孩子调节情绪呢?情绪调节三步骤至关重要。一、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内在的情绪任何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对于一个新的观念,一定要能够用话语标明,并善于跟别人清楚地沟通,当他清晰地了解你传递给他的信息时,他才会对这个观念有更深刻的了解,才能很快地接纳吸收并转换成自己的。情绪也是如此,当你可以清晰地用话语标明自己的感受并传递给对方的时候,你才有办法疏导,并且处理自己及对方的各种情绪与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5.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勤能补拙,俭以养廉。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勤劳,即使天赋差一些,他也会把工作、学习做好,能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绩来;只要节俭,不贪图物质上的享受,不追求奢华的生活,保持廉洁的美德,在事业上就会不断追求上进,有所成就。因此,家长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例如,姚明对篮球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所以才会关注篮球,才会为篮球倾注热情、付出努力;有的人对美术感兴趣,他就会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2010,(4):5-5
1.英译汉优秀翻译作品 作品一你介意被称为坏学生吗?当然介意。据我所知,每个人都想成为模范生。 然而,成为一个模范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他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获取知识。没有足够知识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其次,他必须记得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只有强壮的人才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业。再次,他应该接受道德教育。如果他的行为欠妥,没有人会想要和他交朋友。  相似文献   

8.
写作文最重要的是观察。为什么我们有的同学写出的作文生动,而有的同学写出的作文干干巴巴,谁也不爱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对事情观察。什么是对事物的观察,又怎么观察呢?你们一定会问。其实,这里面并没有更深奥的道理。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你要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他的眼睛是什么样子,鼻子是什么样子,嘴是什么样子,就得细心观察一番,然后才能动笔。当然了,这还是最简单的说法。观察一个人,光是外在形象是不够的,还要注意他的举止、神态,说话的样子,走路的样子,高兴时的样子,生气时的样子,这样写起来才会生动。…  相似文献   

9.
细节的威力     
一个青年大学生毕业后去了广州,想靠打工闯出一番事业来。但很不幸,一下火车,他的钱包被偷,钱和身份证都没有了,在受冻挨饿两天后,他决定去捡垃圾——虽然受白眼,但至少能够解决吃饭问题。一天,他正低头拾垃圾,忽然觉得背后有人注视自己。回头一看,是个中年人。中年人拿出一张名片:“这家公司正有招聘,你可以去试试。”那是一个很热闹的场面——五六十个人挤在一个大厅里,其中很多人都西装革履,相形之下他有点儿自惭形秽,想退下来,但最终还是没走。当他一递上名片,小姐就伸出手来:“恭喜你,你已经被录取了。这是我们总经理的名片,他曾吩咐,…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或者同人的需要相抵触的事物,会引起消极的或不平衡的情绪体验。学生的情绪体验在他的行动和行为的调节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积极性质的情绪能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消极性质的情绪对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既然情绪体验对学生的认识活动有着这么大的影响,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就应该十分自觉地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的感情和行为,在学生身上发挥最大的心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个青年,大学毕业后去了深圳,想要靠自己打工闯出一番事业来。但很不幸,一下火车,他的钱包就被偷走了,身份证明和所有的钱都没有了。在受冻挨饿了两天后,他决定开始拣垃圾——虽然饱受白眼,但至少能够解决吃饭的问题。一天,他正在低头拣拾垃圾,忽然觉得背后有人注视着自己。他回过头去,发现有个中年人站在他的背后。中年人拿出了一张名片,“这是一个正在招聘的公司,你可以去试试。”那是一个很热闹的场面——五六十个人,同在一个大厅里,等着小姐叫号。其中很多人都是西装革履的,他有点儿自惭形秽,想退下来,但最终还是等在了那里。当他一递…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利一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山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就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来谈谈笔者近儿年在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面对大千世界,面对我们周围无穷无尽的事物,哪怕一睁眼,就会有太多的东西进入我们的视野。那么,睁开眼睛,在眼前那么多事物中,你会看出什么?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一些图片。这是一个瓷瓶,还是两个人头侧影?此图中间位置横向看,你看到底是鱼,还是大雁?你看到的是一个人的头像,还是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为了达到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哭闹不止,把父母搞得精疲力尽。有人把这种任性归咎于家长对独生子女太娇惯,其实不尽然。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也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但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他们却不能像成人那样做出正确的判断。孩子只会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有些参与行为会对他们不利。家长们大多是以成人的思维更多地考虑结果,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些兴趣与要求也正是孩子心理需…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学习、生活和事业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则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坏影响,如果长时间维持恶劣情绪,甚至会导致身体心理疾病。因而及时调节情绪,把自己的情绪升华到有利于自己和他人、有利于社会的高度,是明智的选择。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人的情绪和其它一切心理过程一样,是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的,这决定了人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驾驭自己的情绪呢?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改变教育,成功者却寥寥无几。我们还是希望再试验一两次或许会成功,可是不管我们付出多大代价,结果依然比预期的要糟得多,许多美妙绝伦的主意竟然会令人如此失望,究属为何?我以为有三大原因。一、他们只注重事物,却忽略了人。每一项措施均集中于事物,如教具、方法、课程、组织或管理方法上。然而,教育是一项人的事业。设想依靠行政命令或者用计划和管理来修补可以引起巨变是虚无缥缈的。只有靠人的实在的变化,才能实现有  相似文献   

17.
浅论教师情绪的起因及调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是影响个人思维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情绪可以让人充满激情,精神饱满,思维清晰;不好的情绪则会让人思维紊乱,精神低落。情况严重的甚至会行为失常。好的情绪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情绪不仅仅会影响到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也会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  相似文献   

18.
微心理 不论是1’白一个人睡觉还是个白黑,根源都在于自身的恐惧。恐惧是人最早发展出来的情绪,教他懂得自我保护,但每个人的恐惧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小孩很早就可以自己一个人睡,有的到了初中还不敢一个人睡。  相似文献   

19.
这次习作,不出题目,请你自由写。写大自然美丽的风光,写千姿百态的事物,写各种各样的人;写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写自己的幻想和理想,都可以。写之前,先想一想最想告诉别人一些什么,想好写的顺序。写的时候,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写完以后加个题目,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要问:“两位班长,没那么夸张吧!”怎么不夸张,他们还是一个人,一个名字,都叫葛辰杰。什么,难道他会分身术不成?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他,不高的个儿,不大的眼睛,对了,还有一个不大的头。从他身上可以否定头大就聪明的说法。然…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有些职场人士精神越来越空虚。我认识一个朋友,姑且叫他K吧,男性,50岁。K在一家搞软件研发的外企当项目经理,工作了七八年,有车有房,事业家庭都很让人羡慕。他有一个很好的妻子,美丽优雅,他俩在众人眼里就是模范夫妻、幸福家庭的样板。但K还是在外面找了情人,不断寻求刺激。按说,职场白领文化高、学历高、收入高,生活幸福,为什么他们还会沉溺于追求各种刺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