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语言本质上是隐喻性的,现代隐喻观的主要思想包括认知心理学、多值法、原型说和概念隐喻等。结合实践分析隐喻,在外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隐喻被认为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隐喻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而从韩礼德的语法隐喻观可以推出语法隐喻是这种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在句法结构上的不一致性体现,其体现了语义和语法关系之间的转化.本文首先介绍了隐喻和语法隐喻,然后把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结合起来对语法隐喻进行语义分析,以更好地理解语法隐喻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普遍的隐喻性思维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习语中.通过阐述概念隐喻理论.以及对习语理解的传统现、认知观及其可行性与实效性的分析,认为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是英语习语认知的意义理据.  相似文献   

4.
传统修辞学家认为隐喻的本质是其修辞性,并且独立于人类的认知系统之外。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认知方式之一,语言能反映人们的概念体系,是关于思维、推理模式和概念系统的研究课题。而语言是人类认知的产物,隐喻就可能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探讨。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都着眼于隐喻思维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曾庆敏,2004;彭建武,2005;李明,2004),而对概念隐喻在特殊用途英语(SPE)教学中的认知力鲜有论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帮助学生构建隐喻观能对商务英语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传统修辞学家认为隐喻的本质是其修辞性,并且独立于人类的认知系统之外。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认知方式之一,语言能反映人们的概念体系,是关于思维、推理模式和概念系统的研究课题。而语言是人类认知的产物,隐喻就可能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探讨。国内学者的研究大都着眼于隐喻思维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曾庆敏,2004;彭建武,2005;李明,2004).而对概念隐喻在特殊用途英语(SPE)教学中的认知力鲜有论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帮助学生构建隐喻观能对商务英语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的隐喻理论中有不太为我们所注意的一面,他认为,隐喻具有十分重要的认知功能,人类赖以思维的范畴、概念,都建筑在隐喻之上;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不过是一种比喻、象征的、像煞有介事的(als ob)、诗意的认识。这一认知隐喻观无疑是我国认知隐喻思想的滥觞。德国思想家费英格《虚构哲学》(Philosophie des Als Ob)中的隐喻观对钱钟书认知隐喻思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肖清玲 《文教资料》2008,(31):36-37
认知隐喻观打破了传统隐喻观将隐喻看作语言附加物的看法,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给人类提供了一种观察事物的新角度和认知事物的手段.隐喻基于意象-图式转换原则和一个语义场与另一语义场之间的映合原则,实现了意义扩展和意义创造.本文试图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来探析隐喻的意义扩展和意义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8.
当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而基于人类认知的基本规律,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其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探讨人体隐喻的理论基础和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内,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家Lakoff&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是改变人们隐喻观的一个重要转折。他们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1]。  相似文献   

10.
从修辞到认知——隐喻研究范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隐喻观把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而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研究已从对语言现象客观条件的真值描述转为参照主观对客观的经验以及对人们隐喻概念体系的解释。通过比较分析两种隐喻观的研究目的、方法、范围以及隐喻的内涵、分类、功能和工作机制的差异,探讨隐喻研究范式的创新,以期掌握隐喻研究的发展趋势,更好地认识隐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高维 《教育学报》2015,(1):21-27
我国当前的公共知识领域仍然普遍地持有狭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现象。在隐喻认知思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持有广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认知观主张,隐喻的本质在于认知,隐喻建构了大部分概念系统,新颖隐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作为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隐喻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学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中隐喻观的培养与英语水平的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性的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之一.从整体上讲,人类语言是一个隐喻性的符号系统,作为英语教师,帮助学生树立隐喻观,教会他们用隐喻的思维看问题对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至关重要.文章对比考察了传统隐喻观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重点评述了隐喻的本质、定义、两概念及其判别标准.文章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教学中的隐喻无所不在,灵活多样.这进一步证明了认知语言学者所提出的"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则"这一全新隐喻观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隐喻经常被人们认为是修辞概念,事实上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大量使用隐喻。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思维重要的认知手段。本文试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特点和概念隐喻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4.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普遍方式。中医术语中存在大量概念隐喻现象,正确理解和翻译隐喻,能帮助目标读者更好理解中医内涵。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通过翻译实例,探讨了隐喻的翻译策略,认为有效的译文应当为目标读者所感知。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普遍存在的,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工具。语言中遍布的隐喻表达是由于人类概念系统中存在着概念隐喻,但不同文化中的概念隐喻是否相同需要跨文化的研究。语料表明在英汉中都存在"人是物体"这个概念隐喻,而对比由此衍生出来的隐喻表达,可以为概念隐喻提供跨文化方面的依据,并为一词多义现象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这对语言的教与学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结构清晰的始源概念来解释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概念,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和现象的主要途径。英语财经新闻中常借助隐喻的不同类型如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等来描述和解析经济活动中的抽象概念和专业术语,使抽象的财经新闻变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于传统的语言观,认知语义学认为,汉英短语的表达同英语习语一样,是在人类的概念体系中产生的,其本质是概念性的和系统性的,而非任意性的。而作为三种认知机制之一的隐喻为人们理解汉英短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文章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汉英短语的语义,旨在服务于汉英短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通过映射有助于人类从源域到目标域来认知世界。《围城》中"人是动物"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证明: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和英汉两种文化模式的异同决定了有些隐喻可译,有些隐喻不可译,以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英汉隐喻完全移植的实现是翻译过程中求"同"忽略"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义学认为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工具,对人类情感范畴的概念化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经验主义认知观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的情感体验,认为隐喻和转喻对喜悦、愤怒和恐惧三种情感范畴的概念化起着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隐喻既是一种外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思维,是人类感知世界与形成概念的重要方式.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性投射,按照概念隐喻源域的不同和投射方式的差异,并以汉英隐喻性谚语为语料对概念隐喻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概念隐喻对人的认知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和表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汉英谚语多数具有隐喻性,其句式简洁、寓意深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蕴藏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经验,对概念隐喻的认知类型及应用特点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