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学恐惧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性情境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并伴有不安全感、危机感、无能为力感等情绪体验。教学恐惧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教学恐惧会造成教师的教学分离,导致学生的发展受阻。为此,我们要积极应对教学恐惧:首先,直面恐惧,巧用积极因素;其次,克服恐惧,鼓足教学勇气;其三,超越恐惧,引发心灵共鸣。  相似文献   

2.
教学恐惧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性情境所产生的防御性反应,并伴有不安全感、危机感、无能为力感等情绪体验。教学恐惧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教学恐惧会造成教师的教学分离,导致学生的发展受阻。为此,我们要积极应对教学恐惧:首先,直面恐惧,巧用积极因素;其次,克服恐惧,鼓足教学勇气;其三,超越恐惧,引发心灵共鸣。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设各种情境去推进教学。它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中倾情投入,提升了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去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分析、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4.
殷丽 《中学物理》2021,(8):36-38
教师有目的地物化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通过交流互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物理教学是一种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物化情境教学策略是激发学习兴趣和引起互动教学的重要措施,通过设疑、实验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根据情境设计教学片段,结合课堂效果与教学反思,总结出不同情境下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相似文献   

5.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习得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针对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来创设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亲近文本,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王淑坤 《新职教》2000,(8):44-44
支撑跳跃动作的教学对于身体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存在着一定危险性,因而学生易产生恐惧心理。一、恐惧心理的产生引起恐惧的原因有情境性恐惧和感染性恐惧两种。所谓情境性恐惧,用俗话形容叫做“一朝被蛇  相似文献   

7.
教学情境是指为实施整个教学过程而设计的情景、意境、环境、影像、氛围和组织形式等。通过对哈尔滨市三所学校的125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一部分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认识有偏差。另外,在教师看来,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所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有显著差异的。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情境教学越来超受到化学教师的关注,并在实战中也取得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如创设令人恐惧的情境,牵强附会的情境,居高不下的情境,呆板僵化的情境,缺乏和谐的情境等。化学情境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并优化的过程,我们应当多加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走进误区。  相似文献   

9.
在器械练习中,由于器械是体操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项目,导致学生在练习中往往低估自己,产生自卑心理,缺乏信心,不敢练习,限制其能力的发挥。在教学中,引起学生恐惧的原因,不外乎情境性恐惧和未知性恐惧两种。所谓情境性恐惧是指,若学生以前在练习中发生过危险,当再次接触这个动作时,受伤的情境则立即再现,从而引起恐惧。  相似文献   

10.
中学化学情境教学的误区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情境教学越来超受到化学教师的关注,并在实战中也取得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如创设令人恐惧的情境,牵强附会的情境,居高不下的情境,呆板僵化的情境,缺乏和谐的情境等.化学情境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并优化的过程,我们应当多加反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走进误区.  相似文献   

11.
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关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教育研究》2012,(3):100-106
教学行为同时涵盖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教师的教是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学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是促进学生学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教学行为具有外显性、动态性、个体性、目的性、情境性等特性;根据不同维度,教学行为有多种分类。教师与学生能结成稳定的、持续的、牢不可破的关系就在于二者的活动与行为趋向具有相关性,有不可或缺且无法割裂的内在必然联系;但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是不同的行为,具有各自特有的性质与特点,故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相似文献   

12.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个性的彰显,教学境界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升华。教学风格是一种客观事实,具有个性化、稳定性和代表性等特点,教学境界则有感官境界、表达境界和音乐境界三个层次。教学风格和教学境界是教师教学中个体表现出的综合统一和自我的整合,是一种自我的意义世界和视域,当我们宣扬教学风格和教学境界时,个人应当努力使学生获得一种个体或自我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13.
教学制度是对教学生活的制度安排,主要由不同层次的教学规则构成。教学规则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学校教学常规和课堂纪律体现了核心的教学价值观念,反映了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规范和要求,它们是正式的教学规则。非正式教学规则主要体现为教师的教学习惯和课堂仪式。教师的教学习惯往往隐藏在教师的观念背后,是无意识的、"没过脑子"的,但却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仪式也是一种课堂"潜规则",它对教学活动和师生的课堂行为也具有同样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4.
随笔写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提高随笔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将随笔教学与学生思想结合,与自然环境结合,与课外读物结合,与探究学习结合,与重大事件结合,与时代发展结合,以更好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促使学生写出言之有物、个性纷呈的好文章来。  相似文献   

15.
We explored teachers’ views and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going beyond the syllabus in Advanced (A) level Mathematics.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 sample of 200 schools and colleges. Teachers were asked about the necessity, importance and benefits of additional teaching. Students were asked about the extra activities they undertook. Forty-seven teacher questionnaires and 299 student questionnaires were completed. Over half of the students claimed to undertake at least some extra activities. Although a few teachers thought teaching beyond the syllabus was unimportant and unnecessary, over 70% felt it should be undertaken if time allowed. Teaching efficacy was measured by comparing each teacher’s students’ Mathematics results with those students’ results in other A level subjects. Significantly more teachers with relatively high Mathematics results than with relatively low results believed teaching beyond the syllabus strengthens and expands students’ existing knowledge and adds interest to the course.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必然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推进教育方法的创新,转变教学理念,即: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教师讲授向学生主体参与转变;"近视教育"向"远视教育"转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转化。  相似文献   

17.
教学机智背后存在教师个体的教学哲学。教师个体教学哲学的价值体系当中存在着"聚焦-非聚焦"的向度"内部-外部"的向度,其中又包括了四种不同作用的价值观类型。个体教学哲学遵循着实践的逻辑与教学机智发生关联,体现在教师知识的实践获取,教学情境的实践融合,师生关系的实践生长三个方面。个体教学哲学与教学机智之间的相互生成是在教师的元认知过程,也是在矛盾中发展的过程,还需要厘清两者之间必要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教学乃“为己之学”——教学行为的道德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未必有德性,教学未必是德行,因而教学行为是需要道德评判的。教学行为的道德评判,就是对某种或某类教学行为在道德意义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从而把教学行为区分为善的或恶的、有利的或有害的、正义的或非正义的、合理的或不合理的等类型,通过对教学行为的赞许或谴责来干预教学生活,从而使教学走上人性化的道路,真正全面地丰富、涵养和提升人性。教学行为的道德评判应当在教学行为的全过程中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即看教师是否在既定的客观环境中做了他所应做的、他所能做的和他已做到的。通过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形塑和完美自身,通过形塑和完美自身不断形塑和完美学生,这两者不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而是一体化的过程。教学良心为教师的教学行为“立法”,规约和制导着教师的现实教学生活或实际教学行为的选择,所以教学行为的道德评判在某种程度上又是教师教学良心的自我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