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相似文献   

2.
我不是考古工作者,也非历史学家,但是近年来,我对三星堆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三星堆古遗址发现之前,那里只是一座无人在意的荒丘。就像一声“芝麻,开门!”唤开了阿里巴巴的宝库,在此之后,天堂之门开启了,积存数千年的文化宝库打开了。这个荒丘开始告诉人们,许...  相似文献   

3.
大干世界,民族风俗各异,女性结婚与否也有着形形色色的标志,十分有趣。 戴花南太平洋岛屿的一些土著民族,女子求偶别具一格。如果一位少女把一朵鲜花戴在左耳上,那就表示“爱我吧!我待聘闺中”。鲜花戴在右耳上,那就表示“对不起,我已经有主了”。  相似文献   

4.
礼貌是对“文明”、“文化”的尊重,表现了一个人的内在素质。有知识而欠缺应有的礼貌,说明这个人的文化修养不足。听说某次在某书院的文化讲坛上,一位讲者表示自己对世界礼节的蔑视,居然坐到讲桌上,翘起大腿,下面的听众有的退避三舍,有的立即将此场景摄入像机,作为笑话资料。不讲礼貌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应该加以批评。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理论学者荷米·巴巴在论述第三世界文化特征时,运用了“混杂性”这个看似中庸然则中肯的词汇。首先,它表明了世界文化之间的吸纳和融通,摈弃了自我缠绕式的“对抗”性质和“颠覆”企图,以共时性的眼光把民族电影的发展摆在历史的过程中考察,真正做到既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性”,又有和谐圆满的“世界性”。而电影发展史上关于民族电影探讨争论的焦点,无非“民族性”还是“世界性”的莫衷一是。电影是一种国际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而世界文化只有在交流与互通中才能发展,“混杂性”因而本质上也是由电影文化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陈英雄与张…  相似文献   

6.
“世界杯”足球赛,这个星球上最恢宏的单项体育盛会,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离我们如此之近。这种亲近是由于空间距离——她第一次光临亚洲,仿佛中国球迷只须向东轻轻地一跨,便可以融入其中,甚至有球迷设想,骑着自行车到韩国去看球;这种亲近更是由于心灵距离——中国足球历经44个春秋的守候,终于在神奇教练米卢的引领下进入世界足球圣殿,中国球迷终于不再是“世界杯”的局外人了。舞台——“世界杯”:我们来了!世界杯决赛圈是四年一度的人类盛典,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足球竞技本身,它是一个地球村的节日,不同肤色和种族的人以足球的名义聚集到一起,共同促进着彼此的经济、文化和情感的交流。有人把2001年称为“中国年”,北京申奥成功,APEC会议在沪举行……,标志着中国找到了与世界交流的越来越多的机会,而中国足球队梦圆沈阳,自然也是“中国年”浓墨重彩的一笔。带着几分羞涩与激动,我们登上这个舞台,聚光灯徐徐地亮起来,也许球技本身还稚嫩,但中国足球知道,应该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世界杯”可以在一夜间写下一段传奇,成就一名球员,全世界所有睿智的目光聚焦于此。于是,它也成为中国球员的一个梦想,我们需要经由这里获得足球世界更多的了解,李铁、李玮峰、祁宏...  相似文献   

7.
记者:有人说,21世纪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世纪。在这个漫长世纪的开始之初,您认为中国应以一种怎样的姿态与世界交流?孙家正:应该说,关于“21世纪是人类进行全方位交流的崭新世纪”的观点,早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说到中国与世界进行文化交流,我认为首先应该清楚当今中国的基本态势。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眼中的中国,我会说,我古老的祖国就像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若说得再全面些,有三个词最能够概括当今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一,“改革”。改革和开放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新时期中国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改革开放的中国。正是改革开放才使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像少年一样生机勃勃;第二,“发展”。发展早已成为中国建设的一个主题。我这里说的“发展”,除了经济外,还有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三,“稳定”。新时期的中国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与中国各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密不可分的。“改革”、“发展”、“稳定”,应该说是当代中国最本质的特点。由此,决定了中国对外方针的根本宗旨,即江泽民主席高度提炼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两句话,就可以完整地概括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形象和中国的内政外交方针。以此为宗旨,...  相似文献   

8.
周放 《寻根》2007,(3):41-45
世界文化是在东西方不同民族长期互相交往中形成的。这在东西方语文各有不同的“中国”名称而语词却同出一源这一点上也得到了印证。对于“中国”一词的外文译名出于同一词源,学术界争议并不大;至今依然无法做定论的问题是,这个词源究竟确指什么?就阿拉伯语“中国”一词而言,“隋尼”(Sīn)究竟是对中国地名或朝代名称(秦或隋)的音译,还是对中国特产(丝、瓷、茶、粳等)名称的中国发音的模拟?  相似文献   

9.
志向的源泉     
母亲虽已不闻世事,但她的身影仍时刻不离我的心头,有时天尚未破晓,我就应着她的话音醒来:“要是世界上还有我不能忍受的,那就是懒汉。”这话音在我一生中不绝于耳。如今躺在床上,在黑暗中醒来时,我还能感受到她要铲除我身上那份懒散劲儿的不可压抑的怒火,我想重新进入梦乡而不愿起床精力充沛地去面对新的一天。我默默地抗议着:我再不是个孩子了。我已有所作为,理该睡睡懒觉了。“拉塞尔,你木头木脑,没有上进心。”自从我度过了孩提时代以后,她就一直用类似的战斗号令  相似文献   

10.
吹牛续考     
王春瑜  文方  成画 《寻根》2000,(5):107-109
20年前,我写过一篇《吹牛考》,刊于上海《文汇报》。大概是由于彼时“文革”结束不久,人们对“左”风大炽时形形色色的吹牛现象深厌之,故这篇芜文被一些报刊转载,并编入《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卷》,笔者不免有受宠若惊之感。民间有句俗话说“吹牛不纳税”。此话始于何时?见于何典?待考。不过,想来年头也不会少于千儿八百了。细想起来,吹牛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不见得所有的“牛”都让人讨厌。李白的名句“白发三千丈”,可以说也是一种“牛”,因为若就事论事,白发长达三丈,就是世界奇闻了,怎么可能再乘上一千倍?但这不过…  相似文献   

11.
《北京日报》今年6月24日有一篇题名《想起彭德怀的“害怕”》的文章,上海《报刊文摘》(7月2日)加以摘要介绍。我看的是《报刊文摘》,读了几遍,爱不忍释。文章说,巴金曾经描绘彭德怀给部下讲话,“像长者对子弟讲话。”彭总看了觉得很不自在,他给巴金写信,建议将这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彭总说:“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文章的作者说:“原来,彭总是害怕颂扬啊!”  相似文献   

12.
尼日利亚的文化史虽可回溯至2000多年前,但其较为近代的历史却与外来文化交融在一起。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化和欧洲的基督教文化,都对尼日利亚这个曾有“黑非洲文化摇篮”美誉的文化形态产生过极大影响。因此,早于外来文化入侵而在本土形成其自身文化征貌的尼日利亚古代三大文明,就成为世人认识和分析具有真正本土特色文化形态的首要途径和必要手段。作为尼日利亚古代三大文化之一,贝宁文化在时间上是最晚产生的一个。因而,它在艺术形态上的技艺水准较之早期艺术则更为细致入微,其审美原则也更易为今人所认同和接受。然而,这一艺术…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编读往来致读者《文化译丛》自今年第一期起正式更名为《世界文化》。在我刊创办以来的十几年里,我们始终坚持原定的办刊宗旨,向广大读者介绍健康、向上的世界优秀文化,用读者的话说“是一份难得的高品位读物”,“既有知识性、专业性、可读性,又有趣味性”。然而我们...  相似文献   

14.
<正>一位国际公认的卓越的艺术大师,想必都善于从世界文化精华里汲取营养,又能让自己的优秀作品给世界文化施以积极影响和正大能量。已故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1921—2007),就是这样一位中外景仰的艺术大师。孙道临祖籍浙江嘉善县,在当地堪称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其祖父系清朝举人,父亲孙文耀在上海法国天主教会办的震旦学院学习西学,1908年孙文耀与本校同学翁文灏、胡文耀共同考取官费留欧,都进了比利时布鲁塞尔的鲁纹大学,他们被称为名噪一时的"震旦三文"。孙道临在北京出生后,很小就受到家庭特有的多元文化的熏陶。父亲对这个小儿子并不娇宠溺爱,而是严加管教,在学习上要求苛刻。小以亮  相似文献   

15.
当代美国的“涂鸦”文化姚文彦编译美国人历来喜欢在圆领衫上印制一些文字,诸如:“我爱纽约”,“请吻我”,“热爱运动吧”等等,到处都可以看到不干胶的纸条上面印着各种标语口号或者警句名言,这似乎已成为美国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从70代起美国又兴起了在墙上“涂...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建立,全球经济一体化呈不可抵挡态势。面对经济发展对文化发展的冲击和影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亚欧基金共同主办的“亚欧文化产业和文化发展国际会议”于今年5月21日在北京落下帷幕。“亚欧文化产业与文化发展国际会议”的与会者来自亚欧会议各成员国及有关国际组织。其代表由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文化产业和文化政策高级研究人员以及文化界知名人士等近90人组成,并邀请有中国国内数十名观察员列席。会议以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为基调,就大家共同关心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为文…  相似文献   

17.
一千颗弹子     
万新 《世界文化》2005,(3):35-35
我是一位业余无线电话务员,平时把大量的业余时间都花在鼓捣无线电接收设备和电子器件上了。几个星期之前,我在“电话诉衷肠”节目里听到了“一千颗弹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不经意之间,生活教给了我们许多道理。  相似文献   

18.
刘国松常用的一方青田石印上,以白文镌刻着“一个东西南北人”的字句。这个印文具体而微地反映了在其艺术创作的漫长历程中,他所面对有关“东方”与“西方”、“大陆”与“台湾”,以及“传统”与“现代”等文化课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好莱坞以强劲的势头横扫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面对好莱坞的“气势汹涌”,素有“艺术电影基地”的欧洲也无力回驳,尤其是亚洲电影长期处在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中。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第五代”导演脱颖而出,以历史叙事作为对现实发言的方式以及以语言的陌生化方式,构成对好莱坞“权力话语”的颠覆,成为特定而短暂的历史契机所造就的文化奇迹。而到了90年代,韩国电影以其异军突起的气势取代了中国的历史寓言叙述,成就了别样的亚洲电影景观,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影坛的一支主力军。  相似文献   

20.
干禧龙年,华夏神州大地龙腾虎跃、莺歌燕舞。江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就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面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就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江总书记的讲话精辟论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打开人类历史和自身发展进程中大门的一把“钥匙”,为我们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三个代表”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之本,也是我们文化工作的工作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