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社会文化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向,转向的标志就是大众文化的兴起。大众文化将审美的文化转向消费的文化,将神圣的文化转向世俗的文化,将批判的文化转向娱乐的文化,将灵性的文化转向技术的文化,将传统的文化转向时尚的文化。大众文化颠覆了经典文化的观念,改变了以往的生活和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2.
翻译研究在经历了以索绪尔等的结构主义为特征的"语言学转向"和以哈贝马斯等的交往理性为特征的"语用学转向"之后,随着文化研究的兴起,也发生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域,为翻译研究的本体带来了新的维度和视角。本文拟从"文化转向"的视角探求"翻译文化效应研究"的基本范式和范畴。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美国外交史学中的"文化转向",存在着无视传统外交史学与文化转向的关系、夸大文化转向的革命性的倾向。回顾传统美国外交史学可发现,现实主义传统在方法论上忽视了文化因素和文化分析,但进步主义传统的修正派史学家威廉·A·威廉斯却为外交史学提出了文化分析的框架,并深刻影响了后来者,为文化转向打开了最初的大门。美国外交史学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调和传统范式和新兴文化转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翻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翻译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重大的“文化转向”.因此,从科学革命的视角探究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介绍翻译研究如何从“语言学派”到“文化学派”完成了“文化转向”,从库恩“范式”、“危机”、“革命”的视角对“文化转向”进行分析,探究“文化转向”的原因,以期为相关翻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翻译学文化转向下的普通高校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理论百家争鸣的时代,以翻译学学科构建为理论目标的翻译文化学派占据主流地位,推进了翻译学的文化转向。翻译学文化转向的大潮让更多翻译课程的教学者思考如何建立文化转向下的翻译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观出现了文化转向,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开始走向对文化的关注。人是文化的动物,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教育管理也凸现文化转向。今日教育管理理论却走上了一条构筑大帐篷的道路。这种多元综合实质就是教育管理文化转向的体现。教育管理的文化转向具有一系列的表征,在教育管理观、管理组织、管理职能、管理的民族性和研究方法上有所显现。  相似文献   

7.
赵祥云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7-119
在二十世纪以前,整个翻译研究是建立在心灵感悟的基础上的,缺乏科学性。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两大“转向”,即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文化转向将翻译研究带到了十分广阔的文化层面。本文综述了西方翻译研究中的两大“转向”和四个范式(即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解构主义范式和综合研究范式等)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翻译学的文化转向给翻译研究带来了一股文化气息。辩证地看待文化转向对翻译教学的影响,用其长,避其短,发挥文化转向在翻译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会为提高学生的各种翻译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化翻译学派以"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的主要范式,这给传统的语言学研究范式带来了挑战。本文浅析了"文化转向"翻译观的内涵,产生的背景及意义,并探讨了"文化转向"翻译视角下的译者角色定位、翻译策略的选择以期对译学研究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中有几次“转向”对人类文化哲学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几次“转向”逐渐废除了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特权,使得一个系统的现代文化哲学得以建立起来。具体而言,维柯、赫尔德、卢梭试图在现代哲学思想的语境下构建文化哲学,因而分别提出了哲学的“语义学转向”、“语言学转向”和“民族学转向”,而恩斯特·卡西尔则在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学转向”,把符号思维确立为哲学的新原则,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化哲学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世纪以前,整个翻译研究是建立在心灵感悟的基础上的,缺乏科学性。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两大“转向”,即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文化转向将翻译研究带到了十分广阔的文化层面。本文综述了西方翻译研究中的两大“转向”和四个范式(即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解构主义范式和综合研究范式等)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把翻译研究从纯语言层面解放出来,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空间,拓宽了视野,开拓了领域。然而文化转向后期所呈现出的无所不包的研究倾向使得其研究缺乏重点性、一致性和连贯性,学科边界和学科独立性日益模糊,翻译研究本体面临被替换的危机。本文通过对文化转向的哲学渊源、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影响进行分析,反思翻译的文化转向和文化学派研究,探讨当今翻译研究发展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13.
翻译研究的范式和视角的嬗变总是随着社会文化语境中主体文化精神和主流哲学思潮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一始于西方且具有西方文化渊源的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浪潮,在我国译学理论研究界可以说是"百家争鸣",毁誉参半。本文以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在国内的现状和产生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分析了"转向"的时代性特征和学科综合性需求,对"转向"后翻译研究具体的文化视域给予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文化角色正面临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实现新的角色转变和定位。具体表现为:从文化绝对论者转向文化相对论者,从学生文化的征服者转向学生文化的关怀者,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向教学主体间的对话者,从学生文化价值观的训导者转向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15.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文化角色正面临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实现新的角色转变和定位。具体表现为:从文化绝对论者转向文化相对论者,从学生文化的征服者转向学生文化的关怀者,从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向教学主体间的对话者,从学生文化价值观的训导者转向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16.
当前,企业文化面临着从单元文化转向集成文化与多元文化、从制度文化转向协作文化、从软文化转向强文化的变革;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围绕观念形态、物质形态和制度形态三个不同层面展开,以文化力来促进生产力,使文化效应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媒介文化是近年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文化的范畴,也是穿凿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领域的轴心势力。涉及到了包括文学艺术、价值体系、制度建设在内的诸多边界,甚至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媒介文化的话语也从公共领域转向私人领域、从精英阶层转向普通大众、从社会政治经济转向日常生活、从严肃价值观念的推广和道德的教化转向审美体验甚至功能的快感。可以说,媒体文化已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类当下的生存境遇,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8.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已经成为当代译学研究的热点。在分析了“文化转向”为译学研究带来的重大贡献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指出“文化转向”只是翻译研究多元系统中的一个向度,是一种外在性的研究,不能取代语言本体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学校教育要完成自己的文化使命,客观上需要教师文化发生具有时代意义的转向。这一转向具体表现在四个层面:教师的角色要从"神"转向人;教师的价值要从外在工具转向生命发展价值;教师的权利与责任要从非对称转向对称;教师的文化素养要从单向维度转向多维视野。  相似文献   

20.
林子森 《海外英语》2012,(1):160-161
在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翻译研究越来越关注外部因素对翻译行为的影响,这便是所说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它拓宽了翻译研究领域内的视野,提高了译者的地位。但是与此同时翻译的文化转向也使得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学科之间的过于界限模糊,过分的夸大翻译文化转向的作用就存在翻译研究成为文化研究的分支危险,不利于翻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