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比较我国汉、苗、傣族龙舟竞渡文化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苗、傣族的龙舟竞渡在我国多种龙舟文化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对这三个民族龙舟竞渡的文化渊源、演化过程、祭祀习俗作比较研究,可看出,竞渡活动起源于水上生活和劳作.汉族龙舟竞渡从祭龙神转为对英雄人物的纪念,成为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苗族、傣族龙舟竞渡受汉族龙文化的影响,主要是祭龙祈年,各自成为龙舟节、泼水节的活动内容.由于汉、苗、傣族龙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都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体现出特殊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初探龙舟竞渡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舟竞渡,在我国历时几千年而延续不断,并在古代已经传向了邻近各国。如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龙舟竞渡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向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龙舟竞渡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人民认同和赞赏,主要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旨在探讨龙舟竞渡文化内涵的源和流,并就开展龙舟竞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对龙舟竞渡仪式的属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龙舟竞渡中包含着对龙图腾的崇拜,竞渡的缘起也与这一崇拜密切相关;依据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制的宗教本质四要素理论,认为龙舟竞渡仪式为宗教性的民俗活动。龙舟竞渡仪式作为一个象征体系,包含着物化象征符号、行为象征符号、感觉象征符号、自然象征符号和社会象征符号等诸多因素,龙舟竞渡仪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其传递象征意义的方式。龙舟竞渡仪式作为一项宗教性的民俗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它能够促进中华龙舟竞渡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社会成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为民族文化大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并促进社会群体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龙舟竞渡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的基础上,对龙舟竞渡与奥运文化的相融性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认为:龙舟竞渡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特点、规则、精神、理念等与奥运文化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5.
"龙舟竞渡"的发展及特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舟竞渡”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引起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关注与喜爱。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问调查法对“龙舟竞渡”的起源进行了概括;对“龙舟竞渡”发展的社会基础进行分析;对现代“龙舟竞渡”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探讨。对“龙舟竞渡”在现代文化环境背景下的发展和继承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梳理了汨罗龙舟竞渡从乡土民俗到现代体育赛事的发展历程,总结并分析汨罗乡土龙舟竞渡的地域特色及乡土竞技发展的现实困境,概括汨罗龙舟竞渡的现代发展走向,反思汨罗龙舟竞渡从乡土竞技到现代体育赛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汨罗龙舟竞渡赛事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龙舟竞渡是一项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现代社会的龙舟竞渡,在保留了其原始的娱乐性和民俗信仰的同时,增加了竞技成分.龙舟竞渡也由民间习俗变成了一种竞技体育运动.从龙舟竞渡运动发展中的竞技性、教育性和经济性等角度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以“竞”母题为视角对龙舟竞渡进行研究.认为,与文学和神话学中的概念界定类似,母题是构成体育项目的最小元素和文化因子.在“竞”母题的统领下,“龙”“舟”“水”“人”等元素共同构成了龙舟竞渡这一体育项目,并在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伴随着对社会需求的不断适应与满足,龙舟竞渡的表现形式逐渐定型,文化内涵日渐丰富.母题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工具,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体育现象的研究中,应加以重视,构建体育的母题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浪潮的裹挟和冲击下,中国体育文化受到巨大冲击。有必要对我国体育文化在全球传播进程中所面临的具体语境、文化心态、价值冲突与融合等问题进行审视,分析其成因,寻求解决之道。研究表明,体育文化系统要素具有独特性,与全球传播之间存在天然的亲缘关系。体育物质文化、身体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四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分别从硬实力、显实力、巧实力、软实力等方面构成并完善体育文化系统。认为,体育价值文化决定着体育文化的价值和方向,应克服文化语境差异带来的障碍,把握好价值传播的主旋律,对各种体育要素文化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实现中国体育文化价值在全球化时代的复兴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岩画中的原始体育文化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法和实物分析法,从体育考古学视角研究中国岩画中的原始体育文化方面的内容,如舞蹈、射箭、射驽、投枪、马术、龙舟竞渡、摔跤、杂技和鹿棋等,是我们深入了解和认识我国原始体育文化的历史源流与特征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调查西双版纳州傣族泼水节龙舟赛的发展现状调查,探讨龙舟赛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找出制约泼水节龙舟赛发展的因素,以期达到促进版纳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对"龙舟竞渡"在现代文化环境背景下的发展和继承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建议有关教育部门重视加强泼水节龙舟赛的管理,促使其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和传承.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哲学对生活的批判性研究视域,剖析了城市品牌体育赛事作为城市层面的活动方式而彰显出的塑造城市文化精神的价值功能;在具体地分析厦门三大品牌体育赛事的实践活动过程内聚厦门城市文化的生成意义基础上,提出厦门三大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对厦门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生成的塑造价值:厦门帆船赛塑造和谐、包容的城市精神,厦门集美龙舟赛塑造城市的历史文化内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塑造快乐、休闲与健康的城市生活精神,为城市品牌体育赛事构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回顾、实地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上海体育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店龙船进行个案研究。梳理了罗店龙船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了其特点和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在当代发展进程中发挥的增强凝聚力、强身健体、文化传承等社会功能。指出,罗店龙船的传承和保护虽然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目前还难以还原原始的龙船风貌,且群众参与程度低、传承队伍缺失、经费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建议重视传承过程中的群众参与问题,与素质教育结合培养新生力量,尝试商业赞助模式,并借助罗店旅游开发的平台,不断提高罗店龙船的影响力和参与度,促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龙舟运动员某些生理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龙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生理和生化等指标。结果显示:龙舟运动能增强运动员心脏机能,肺活量和上肢、腰腹力量。旨为我国龙舟运动科学选材、训练及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徽州民间游龙舟传承与现代转型作为研究切入点,探究了徽州民间游龙舟生存方式、组织形式与传承方式,其中传承方式出现传承主体变迁、传承心理失范与传承土壤破坏等困境。认为:徽州民间游龙舟传承路径应选择传承主体多元化、传承体系制度化保障与竞技表演社会化传承的路径;徽州民间游龙舟应朝着由民俗向体育的文化转型、大众媒介推助龙舟运动宣传的传播转型、文化保存与市场化和谐发展的经济转型等方向进行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龙舟优秀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评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6年"中国天津‘塘沽杯’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暨中国首届大学生龙舟锦标赛"62支参赛队伍中的部分运动员(男子)为研究对象测试了63项指标,其中形态指标29项指标,机能指标11项,素质指标23项。利用T检验、相关矩阵进行指标筛选和因子分析法得出有效反映龙舟运动员体能结构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新模式下大学体育龙舟运动品牌构建与特色课程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大学龙舟运动的独特性以及与其它运动项目的对比分析、大学龙舟运动品牌构建的可行性、大学龙舟运动品牌与特色课程构建的途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的构建等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大学龙舟运动特色明显、作用突出;大学体育龙舟运动品牌与特色课程创建需要水域、经费、人才、环境等基础条件;大学龙舟运动品牌化要通过建设高水平龙舟队,增加资金来源,深化课程改革,塑造团队形象,利用各种媒体等来实现;“四位一体”发展模式为大学龙舟品牌化和特色课程的创建提供了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全面分析了广西融安龙舟节的旅游开发对当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积极的与负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产品开发应遵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本真与商品化均衡发展的原则,应加强对旅游业的宏观管理,尊重旅游地居民的地位,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赛事节庆旅游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舞龙舞狮运动的价值及其在高校开展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舞龙舞狮运动是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很适合作为体育课教学内容在高校中推广。从舞龙舞狮运动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表演价值、竞赛价值和教育价值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其在高校中开展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