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老师信箱     
《中华武术》2002,(1):54-56
一、安徽肥东县青春路10号王双才:我非常崇拜李小龙宗师,近年收集了不少有关宗师的著作,其中也有您推介的《李小龙技击法》,但总也不全,还想收藏一些关于宗师的资料,所以想请问您“湖南李小龙截拳道总会”和“振藩截拳道香港分会”的准确地址、邮编及联系人。  相似文献   

2.
李小龙截拳道思想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龙堪称功夫哲学大师。如果我们单纯地把“李三脚”、“蔽目粘手”、“寸劲拳”等绝技视为截拳道,甚至望文生义,简单诠释截拳道为潜步接近或半路拦截的一种武道的话,我们就根本不了解李小龙,更不了解李小龙之所以博采众家之长,经过长年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而创立截拳道的初衷。 李小龙是这样的人:只要认为有用的东西就吸收过来,并不断发展更新的一种方法、思想和概念。如果我们沿着李小龙成长的足迹进行透视,会惊奇地发现,李小龙截拳道的伟大意义就在于:把“一定之规”的东西加以深化和提炼,从中抽出更精辟的而社会又更容易接受的东西,舍去一切冗长的论述,把广阔的思维空间留给了后人。这种截拳道不仅仅限于武术方面,同时也是我们人生的指导思想。那么,截拳道思想能冲出众多技击流派的荫庇,而闪闪发光,其奥秘何在呢? 1、战而胜之 就李小龙的体魄和动作,并不见有什么惊人之处。  相似文献   

3.
刘岩  唐龙 《中华武术》2000,(7):50-51
本文为截拳道日本首席传人中村赖访谈录,记述了他在李小龙精神的感召下如何从一名普通的“李小龙迷”成长为李小龙门下截拳道日本首席传人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一位李小龙的忠实信徒为追寻截拳道堂奥而付出的非凡努力,披露了截拳道传承中的奥秘,对于我国截拳道爱好者颇具启发性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每每看到截拳道研修方法系列的“截拳道内功修炼法”、“截拳道基本技法”、“截拳道高超腿法”等等文章及书籍,内文大都以“李小龙曾说……”、“李小龙常日……”之类的,其中还不乏强加自己意愿于李小龙先生身上,把自己的一些所谓片面而又自以为是的观点,附于已故的李小龙先生应该受到后人尊重的名誉之上。这种做法,实在不敢苟同,因为,很多东西已经不是截拳道的本来面目了。截拳道,是以打破传统束缚,引导大家走进创造一个适合于自身的武学体系之道。而并不拘泥于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名人所概定的任何‘名称”─—或者称为“束缚”里…  相似文献   

5.
本文撷敢的五组一招制敌的技击方法.都是振藩截拳道的自卫术精华。全部由李小龙本人与他最杰出的门徒共同示范。其中,“振藩拳法”一组动作技术照摄于1963年.示范:李小龙、李小龙振藩拳法大弟子木村武之;“截拳道”部分的四组动作照摄于1967年和1968年,示范:李小龙、李小龙截拳道两大顶峰门徒伊鲁山度、黄锦铭。  相似文献   

6.
在西雅图李小龙墓前,有一本精美的石雕书,在翻开的书页上,左边用中文镌刻着“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名言和振藩截拳道标志——太极图,高度概括了李小龙一生的学术成就;右边,则用英文镌刻着李夫人琳达女士和振藩截拳道门下众弟子对一代宗师李小龙的献词:“你的在天之灵依然指引我们朝向个性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7.
1995年,美国遗产制作有限公司曾经公布、出版了一套李小龙1969年前后部分家庭训练纪录片录像带,取名为《李小龙截拳道》(Bruce Lee's JeetKune Do)。影片的主要部分,是李小龙好莱坞明星弟子詹姆斯·科本所拍摄的、李小龙为他进行私人授课的家庭纪录片,穿插以李小龙截拳道助教大弟子伊鲁山度、李国豪等的现身说法。使我们今天仍可有幸一睹李小龙当年截拳道训练的真实风采。  相似文献   

8.
熟悉李小龙生平的人都知道,他成名以前曾就读于华盛顿大学哲学系,是地地道道的“科班”毕业,同时,他还刻意研读了中国古代哲学论著,这在他关于截拳道的论述中多有表述。无疑,他的哲学修养是构成截拳道的思想基础。他死后的挽联中有如下文字:“哲人其陨·艺海星沉”。对于这一评价,李小龙是当之无愧的。今天,我们读下他的悟道体会,无疑会使我们对武术、截拳道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截拳道是李小龙经过长年累月对不同拳种的研究和锻炼,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重实战,博采众长而独创的新技击术。虽然李小龙认为其名称无刻意解释的必要,截拳道的技术和内容很广泛,但他在某一段时期,对截拳道的解释是:“截”的意思是潜步接近或半路拦截,“拳”的意思是拳法或风格,“道”则意味着路数或基本的方法。人们也称截拳道为截击的拳术。后来李小龙认为如此解释易使人们对截拳道的理解陷入刻板、僵化的认识之中,因为截击技术毕竟是其技术内容中的一种。所以他称“任何实用的技术都可称为截拳道”。尽管如此,从他的言行与技击风格中,可以看  相似文献   

10.
廖志武 《精武》2006,(10):45-45
翻开2004年11期《精武》的俱乐部,我被许德林先生的一篇短文《读〈我眼中的李小龙〉有感》所吸引。许德林先生在文中对《我眼中的李小龙》一文的作者张先生关于李小龙截拳道武学体系的观点甚为不满,甚至一笔抹杀了张先生该文的价值,称张先生此文只有“抛砖引玉”四个字是正确的,维护李小龙截拳道正统地位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与张先生素不相识,但是对于李小龙截拳道的看法与张先生较为一致,有必要站出来说上几句。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李小龙文化现象的兴起,关于李小龙截拳道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在国际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门学问——振藩学。文章从哲学的角度,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论述李小龙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简单、直接、非传统性”和“自知自觉,忠诚求真,最终迈向自我解放”的哲学内涵,进而延伸阐发截拳道所具有的综合性、实证性、开放性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重华 《中华武术》2000,(11):47-47
为纪念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诞辰60周年,由美国“李小龙教育基金会”与“振藩截拳道核心”联合主办的“千年龙聚会”于2000年4月27~30日在拉斯维加斯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3.
在西雅图李小龙墓前,有一本精美的石雕书,在翻开的书页上,左边用中文镌刻着“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名言和振藩截拳道标志——太极图,高度概括了李小龙一生的学术成就;右边,则用英文镌刻着李夫人琳达女士和振藩截拳道门下众弟子对一代宗师李小龙的献词:“你的在天之灵依然指引我们朝向个性解放之路。”是的。正如李小龙曾说过的那样:“像其他艺术一样。从根本上说。武术是一种理智的自我认识。一拳一脚不仅打倒的是面前的对手,同时也打掉你的自私心理。打掉你的恐惧感。打掉你所有的一切心理障碍。因为你一旦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就使自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愿读者在习练振藩截拳道的同时,获得身心解放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本文原作者约翰·立托为美国“振藩截拳道核心”成员之一,会刊《李小龙》杂志主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由李小龙夫人琳达女士授权全权整理、出版李小龙笔记手稿、训练日记、书信录音、录像、纪录影片的专栏作家,已整理出版有“李小龙图书馆”丛书第1-6卷,受到世界各国截拳道理论研究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5.
1967年的一天,洛杉矶唐人街振藩国术馆,一众截拳道弟子穿戴着那个年代极其罕见的护具,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全接触对抗训练。这时,李小龙带着奥克兰助教级弟子严镜海进来,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训练结束,李小龙微笑着走向弟子李恺,拍拍他的肩膀,说:“嘿!你知道镜海怎么评价你吗?他说:‘小龙,那家伙已经真正掌握截拳道了。’”四十多年后,湖南娄底,在一次截拳道私教课后,当李恺师父对两位笔者绘声绘色地回忆起那件当年往事时,师父那满脸洋溢着自豪的开心笑容,让人仿佛能穿越到当年现场,即时分享到师父那时那刻那份由衷的喜悦。事实上,在洛杉矶振藩国术馆,李恺师父是他的师兄弟们公认的实战高手,无规则节奏的掌控者,也是对于截拳道阴阳哲理最有领悟和研究的龙的传人。李小龙当年曾明确指出截拳道是“从传统武术中解放出来的”“中国拳道”(TAO OF CHINESE GONG FU),虽然创立至今已有56年历史,但因各种原因,大众对于截拳道,仍然雾里看花,众说纷纭,甚至有些人以讹传讹,将截拳道视为纯粹西化的现代搏击术。对此,作为李小龙宗师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截拳道亲传弟子、一代拳王、武术家兼科学家、中医药学博士,李恺师父生前曾...  相似文献   

16.
据不完全统计,六十年代至今世界各国出版、发行的各类有关李小龙与截拳道的图书、画报、杂志已有近两千种之多。在这汗牛充栋的"书系"之中,仅有十部书为李小龙本人厚著,堪称研究截拳道武术与哲学原理的经典作品,多年来受到各国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广大读者的热烈推崇。在我国港台地区与内地各省,长期以来,也一直流传着"李小龙七大武学原著"、"李小龙六大武学笔记"的说法,然而,一说到具体是哪几本书,便极少有人说得清楚了。有的研究者,甚至把香港七十年代中后期所编译的一些较为优秀的综合性戴拳道研究杂志《截拳道精粹》、《截拳道…  相似文献   

17.
李小龙夫人琳达·李·卡德威尔女士为中国资深振藩截拳道专家、李小龙门下振藩截拳道首位中国传人、本刊“李小龙网站”栏目主持陈琦平先生题辞,以表彰和鼓励他多年来在研究、传播与弘扬振藩截拳道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陈琦平成为我国获此殊荣 的第一人。题辞: 琦平惠存: 最美好的祝愿! 琳达·李·卡德威尔 (签名) 图照: 1964年琳达(右一)与丈夫李小龙(中)、李小龙助教大弟子木村武之(左一)在西雅图练习三节棍进枪。李小龙夫人琳达为中国振藩截拳道专家题辞  相似文献   

18.
在最初发表于2008年5月期《黑带》采访文章的前言介绍中,原采访者鲍勃·兰德斯写道:“过去十年间,截拳道世界发生了很多事……黄锦铭师傅是主流认可的李小龙截拳道的正统传人,我们应该把他的口述历史记录下来。”遗憾的是,在持续采访过程中,黄锦铭师傅于2010年11月离世。鲍勃·兰德斯原计划是通过提问,解答那些长期困扰着武术家们,且未经黄师傅及其弟子回答过的,有关李小龙和截拳道的问题。黄锦铭师傅当时70岁,却仍致力于通过系统训练增强他的身体机能,加深对截拳道的体悟。他毕生对武术,特别是李小龙截拳道的传承贡献,使他在2006年荣膺黑带名人堂年度人物。采访过程中,黄师傅依然不知疲倦地遍访全球,教授学自李小龙的原传截拳道的科学格斗体系的精髓,籍此缅怀与他亦师亦友的李小龙。有鉴于此,《黑带》杂志2014年9月号重温整个经典采访,以纪念李小龙的学生和朋友——黄锦铭。  相似文献   

19.
丹·伊鲁山度(Dan Inosanto,直译“丹·伊诺桑图”)现年61岁,是“功夫之王”李小龙的截拳道大弟子,美籍菲律宾人。他年长李小龙4岁,同时又是李小龙的双节棍和短棍老师,以及“龙子”李国豪的武功导师。做为当代美国最著名的武术家、《黑带》杂志多届“武坛导师奖”得主,长期以来,伊鲁山度一直是北美的武术偶像,他三十年如一日,把“振藩/截拳道”——这门由李小龙传授给他的格斗体系和哲学艺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培养了一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自李小龙经典名著《截拳道之道》,该书出版二十五年以来,一直被海外武术界誉为“武道圣经”而备受尊崇。本文是《截拳道之道》全书第一章的摘录,亦是全书最精华的部分。李小龙以自己毕生的武术心得详细阐述了武术与禅、与艺术、与道、与生命的关系和意义,指明了截拳道之精义所在,把武术哲学与人生哲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本文被研究界看做是李小龙一生最重要的武术哲学论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