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师融  李永杰 《武当》2006,(1):28-29
据顾留馨著《太极拳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358页记述:“从《陈氏家谱》可知,陈王廷三子一孙拳艺一般,玄孙甲第则拳艺精到,但从此后继无人。然而,陈王廷的族系第四代秉壬、秉旺、秉奇三兄弟是陈家沟著名的太极拳手,人称三雄,与同族陈公兆、陈大兴齐名。”由此可推知,陈王廷从蒋发学得的太极拳艺,只是初级功夫,未得太极内功真谛,无能传其子孙后代。为什么呢?原因是陈王廷一生习外家拳的炮捶,晚年才学太极拳,由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6,(1):T0001-T0001
1949年5月出生,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九世,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河南省武协副主席,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主要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养生功》《中国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术》等,其中许多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发行到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法国等国家。  相似文献   

3.
竞技太极推手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传统太极推手太极推手是武术对抗项目之一。早在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代陈王廷(1600~1680),在家乡传拳的基础上,依据《易经》阴阳学说、中医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术的原理创编了太极拳。陈王廷在创编太极拳的同时,以太极拳引劲落空,借力打人和恃巧不恃力的原则,将拿、跌、掷、打融为一体,创编了太极推手这一独特风格的锻炼手段和切磋技艺的运动形式。传统的太极推手是在太极拳套路习练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两人搭手、互相缠绕,遵循太极拳“沾、粘、连、随”的要求,运用“扌朋、扌履、挤、按、扌采、扌列、…  相似文献   

4.
英语宝典     
《中华武术》2007,(8):64-64
公司是由中国温县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中国武术八段、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杰出传承人陈正雷大师及夫人路丽丽女士发起成立。现任总经理陈斌系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率领公司以"弘扬太极,造福人类"为己任,倾力挖掘、整理、开发太极文化遗产,传播、光大太极文化。公司现经营陈正雷大师全部著作、VCD、DVD教学光盘及陈正雷大师监制的各种器械、服装、练功鞋、纪念品等。  相似文献   

5.
陈氏太极拳源流若干问题徵信录李季芳陈陈氏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术承先启后的一支重要派系,它发祥于河南温县陈家沟。后经杨露禅(1799-1872)、武禹襄(1812-1880)、吴泉(1870-1942)等人的继承创新,发展出架势上各具特点的”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6.
国际太极拳大师、陈式太极拳第11代传人、陈家沟第19世传人陈立清女士,"1975年不顾严寒酷暑,两次赴太原、洪洞许方庆老师处觅回了陈氏失传近三百年的陈氏108势长拳"。许方庆老师是洪洞通背拳第七代传人。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代太极拳大师在年届六旬要去山西洪洞再学拳呢?  相似文献   

7.
看到峰峰《也谈“陈式太极拳源于洪洞通背拳”吗?》一文,很高兴。峰文经过对比发现陈家沟留传的《拳经总歌》和《一○八式长拳谱》与山西洪洞通背拳,动作名称和定势基本相同。这点,我们的“发现”恐怕是一致的。然而,峰文的结论:“洪洞通背拳很可能是源于陈式太极拳的一个支流”,我们的意见就不同了。 分岐在出发点上,即“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创编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太极长拳一○八式”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8.
陈式太极拳发祥地——河南温县陈家沟,流传着两句朴素而又贴切的拳谚:“如想练好拳,首先圈练圆”;“要想拳练好,必须圈练小”。虽然是两句极为普通的谚语,却道出了练习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与前提,又道出了阶段过渡升华的原则。由此可见,陈氏太极拳运动既要有全身划圈锻练的表现,又要有以圈大小程度  相似文献   

9.
李正 《武当》2000,(12):39-40
众所周知,杨露禅曾到河南陈家沟向陈长兴学拳。后进京城人王府教拳。父子两代打遍京城无敌手,人称“杨无敌”,使杨家拳名扬天下。而后经过班侯、健侯、少侯、澄甫的宏扬传播,使杨家拳的弟子遍及海内外,奠定了杨式太极拳发展的坚实基础。在众名家、传人的发展创新下,又演变出吴、武、孙各式太极拳。目前流传较  相似文献   

10.
陈瑞华,(又名润华)1963年11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村。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温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副会长、副秘书长,著名拳师。安徽省临泉县陈氏小架太极拳研究会名誉副会长,被安徽省蚌埠市陈式太极拳小架协会、江苏泗洪县太极拳协会聘为教练。  相似文献   

11.
罗名花 《武当》2003,(1):29-31
前言陈式新架太极拳说,始于唐豪先生。1930年,他在陈氏族人陈子明的陪同下去陈家沟访问,撰写了“太极拳的发展及其源流”一文。其中讲:陈沟新架十三势的编者是陈氏十四世陈有本,他和陈长兴同辈。  相似文献   

12.
八月十六日上午,在庄重嘹亮的军乐声中,陈家沟太极拳馆开馆、第五届陈氏太极拳培训班开课暨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开业典礼隆重举行。 会议首先进行了陈家沟太极拳馆的揭牌仪式,然后由原亚洲武联主席徐才先生讲话,他首先讲了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并盛赞陈氏太极拳文化对中国武术发  相似文献   

13.
康小亮 《精武》2003,(8):24-26
洪洞通背拳,又名无极通背缠拳,是中华武林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以兼内外两家之长而名播武林;因与陈氏太极拳异名同骨的血缘关系而引起太极拳理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有人说,洪洞通背拳就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故乡——河南温县陈家沟第十二世传人郭永福所传的“一百零八势”太极长拳。就其本意来讲,“通”为通达、开阔、力从背发之意,体现通背拳腰脊发力、贯于肢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永其 《精武》2008,(12):5-5
陈氏太极拳创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据《陈氏家谱》所记:自陈王庭之后,陈家沟历代相传陈氏太极拳,练拳之风盛行,经久不衰且名家辈出,但不外传,直到陈氏十四代陈长兴才传给杨露禅,十五代陈青萍传给武禹襄。经过他们多年的学习、吸收、发展,逐渐演变成现在社会上流传的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太极拳。但陈氏太极拳则仅在陈家沟,没有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正雷,1949年5月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温县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总教练,河南太极体育健身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1995年当选“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术名师”。  相似文献   

16.
魏坤梁 《武当》2005,(11):29-32
上世纪三十年代,唐豪先生断然否定传统太极拳源流观,破天荒提出太极拳是二、三百年前十七世纪明末清初时温县陈家沟一隐退老人陈王廷所创造的观点,其几乎唯一的证据是《陈氏家乘》所载陈王廷一首词中“闷来时造拳”这句词语。唐豪自言“予十余龄失学,考据一道,初未敢望”(见唐豪、顾留馨著《太极拳研究》140页),由于他古文基础低,看不懂全首词的整体意思,误将“造拳”理解为“创造拳术”,从而一口认定“太极拳为陈王廷所创造”。  相似文献   

17.
6月23日下午,由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文化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省武术协会、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陈家沟太极拳馆承办的太极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在河南省郑州市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8.
第一讲概述与基本手法[一、太极推手简介]   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1600~1680)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创造了太极拳。 同时,他以太极拳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和恃巧不恃力的原则,将拿、跌、掷、打融为一体,创编了太极推手这一独特风格的锻炼手段和切磋技艺的运动形式。 传统太极拳推手是在太极拳套路练习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两人搭手,互相缠绕,遵循太极拳“沾、粘、连、随”的要求,运用“ 、捋、挤、按、采、 、肘、靠”八种方法,按照“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运转自如”的原则,双方配…  相似文献   

19.
李滨 《武当》2008,(8):32-33
一、画像夸饰 1984年7月,全日本太极拳协会《太极》杂志在介绍陈家沟拳师陈小旺谈论太极拳各派历史大致情况时,随文刊登了其携带的底面呈棕黄色的陈王廷与“蒋发”画像照片。陈小旺在照片右上方用毛笔写有“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明末清初太极拳师陈王廷(坐)暨其长工蒋发遗像”,繁简体杂出,共28个汉字。  相似文献   

20.
刘文 《武当》2013,(4):32-32,33
2012年中国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在河南温县落幕,山东省德州市唯一参赛选手、临邑县太极协会副会长刘清江在国内外53支代表队、530名参赛运动员中脱颖而出,收获了太极拳银牌、太极剑铜牌。年轻习武,他用道德感化小偷刘清江今年52岁,山东临邑县人,自幼酷爱武术。1980年至1983年,他在北京卫戍区服役期间,投师李连杰的师兄、三皇炮锤拳大师张凯学拳习武,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