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丹·伊鲁山度(Dan Inosanto,直译“丹·伊诺桑图”)现年61岁,是“功夫之王”李小龙的截拳道大弟子,美籍菲律宾人。他年长李小龙4岁,同时又是李小龙的双节棍和短棍老师,以及“龙子”李国豪的武功导师。做为当代美国最著名的武术家、《黑带》杂志多届“武坛导师奖”得主,长期以来,伊鲁山度一直是北美的武术偶像,他三十年如一日,把“振藩/截拳道”——这门由李小龙传授给他的格斗体系和哲学艺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培养了一大  相似文献   

2.
据不完全统计,六十年代至今世界各国出版、发行的各类有关李小龙与截拳道的图书、画报、杂志已有近两千种之多。在这汗牛充栋的"书系"之中,仅有十部书为李小龙本人厚著,堪称研究截拳道武术与哲学原理的经典作品,多年来受到各国武术界的广泛重视与广大读者的热烈推崇。在我国港台地区与内地各省,长期以来,也一直流传着"李小龙七大武学原著"、"李小龙六大武学笔记"的说法,然而,一说到具体是哪几本书,便极少有人说得清楚了。有的研究者,甚至把香港七十年代中后期所编译的一些较为优秀的综合性戴拳道研究杂志《截拳道精粹》、《截拳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谨献给像我当年一样热爱李小龙武道哲学的今天的青年读者,并纪念李小龙宗师60华诞。 伟大的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武术技击家、功夫电影超级巨星,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画家、舞蹈家、发明家,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文采飞扬的诗人。 一提到《我是谁?》这个命题,今天的青年读者马上联想到的可能是成龙在1998年推出的那部贺岁动作片电影,但我在这里向大家译介的,却是李小龙的一篇启迪人生的哲诗。 李小龙一生曾写有很多诗篇,本文选译的这首《我是谁?》出自李小龙致李俊九的一封信。李俊九,韩裔美籍武术家,“美…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李小龙文化现象的兴起,关于李小龙截拳道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在国际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门学问——振藩学。文章从哲学的角度,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论述李小龙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简单、直接、非传统性”和“自知自觉,忠诚求真,最终迈向自我解放”的哲学内涵,进而延伸阐发截拳道所具有的综合性、实证性、开放性哲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小刚     
《武魂》2013,(2):12-13
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打下了扎实的武术功底。1993年因迷恋李小龙功夫-振藩截拳道,潜心在国际李小龙特训总部练习截拳道;1996年拜截拳道第二代弟子郝刚、陈琦平、朱建华为师,  相似文献   

6.
廖志武 《精武》2006,(10):45-45
翻开2004年11期《精武》的俱乐部,我被许德林先生的一篇短文《读〈我眼中的李小龙〉有感》所吸引。许德林先生在文中对《我眼中的李小龙》一文的作者张先生关于李小龙截拳道武学体系的观点甚为不满,甚至一笔抹杀了张先生该文的价值,称张先生此文只有“抛砖引玉”四个字是正确的,维护李小龙截拳道正统地位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与张先生素不相识,但是对于李小龙截拳道的看法与张先生较为一致,有必要站出来说上几句。  相似文献   

7.
李小龙,武术家、功夫影星,短短几年时间通过创立截拳道与拍摄功夫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功夫热,并为中国武术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分析认为李小龙在武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截拳道所提倡的武术技能对当今武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按:风间健,当代日本武道家,著名截拳道研究家。十七岁获日本空手道冠军,并拥有少林寺拳法三段、剑道四段、柔道五段等资格。1972年经友人介绍,与正在拍摄《猛龙过江》的李小龙相识并交流武艺,此后一生倾心追随李小龙的武艺之道,并在日本著书立说、出版录影带,广泛推介李小龙其人以及他所创立的截拳道,凡二十余载,成果甚丰。由风间氏所编纂的《截拳道入门》一书的中译本在我国港台及大陆地区广为流传、影响深远。本文为风问健在1973年所写的追忆李小龙的怀念文章,这里特别推介给我国读者,以便帮助大家多侧面、多角度地深入了解截…  相似文献   

9.
李小龙截拳道思想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龙堪称功夫哲学大师。如果我们单纯地把“李三脚”、“蔽目粘手”、“寸劲拳”等绝技视为截拳道,甚至望文生义,简单诠释截拳道为潜步接近或半路拦截的一种武道的话,我们就根本不了解李小龙,更不了解李小龙之所以博采众家之长,经过长年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而创立截拳道的初衷。 李小龙是这样的人:只要认为有用的东西就吸收过来,并不断发展更新的一种方法、思想和概念。如果我们沿着李小龙成长的足迹进行透视,会惊奇地发现,李小龙截拳道的伟大意义就在于:把“一定之规”的东西加以深化和提炼,从中抽出更精辟的而社会又更容易接受的东西,舍去一切冗长的论述,把广阔的思维空间留给了后人。这种截拳道不仅仅限于武术方面,同时也是我们人生的指导思想。那么,截拳道思想能冲出众多技击流派的荫庇,而闪闪发光,其奥秘何在呢? 1、战而胜之 就李小龙的体魄和动作,并不见有什么惊人之处。  相似文献   

10.
按:美国“振藩截拳道会”成立于1996年1月,它由李小龙遗孀琳达女士,女儿李香凝以及木村武之、黄锦铭、李恺、理查德·巴斯蒂罗等十三位李小龙门下的顶峰门徒共同发起,是一个旨在传播、发展与宏扬李小龙所创立的振藩截拳道的、非赢利性的世界性武术组织。该组织成立近四年来,整理出版李小龙笔记  相似文献   

11.
熟悉李小龙生平的人都知道,他成名以前曾就读于华盛顿大学哲学系,是地地道道的“科班”毕业,同时,他还刻意研读了中国古代哲学论著,这在他关于截拳道的论述中多有表述。无疑,他的哲学修养是构成截拳道的思想基础。他死后的挽联中有如下文字:“哲人其陨·艺海星沉”。对于这一评价,李小龙是当之无愧的。今天,我们读下他的悟道体会,无疑会使我们对武术、截拳道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最初发表于2008年5月期《黑带》采访文章的前言介绍中,原采访者鲍勃·兰德斯写道:“过去十年间,截拳道世界发生了很多事……黄锦铭师傅是主流认可的李小龙截拳道的正统传人,我们应该把他的口述历史记录下来。”遗憾的是,在持续采访过程中,黄锦铭师傅于2010年11月离世。鲍勃·兰德斯原计划是通过提问,解答那些长期困扰着武术家们,且未经黄师傅及其弟子回答过的,有关李小龙和截拳道的问题。黄锦铭师傅当时70岁,却仍致力于通过系统训练增强他的身体机能,加深对截拳道的体悟。他毕生对武术,特别是李小龙截拳道的传承贡献,使他在2006年荣膺黑带名人堂年度人物。采访过程中,黄师傅依然不知疲倦地遍访全球,教授学自李小龙的原传截拳道的科学格斗体系的精髓,籍此缅怀与他亦师亦友的李小龙。有鉴于此,《黑带》杂志2014年9月号重温整个经典采访,以纪念李小龙的学生和朋友——黄锦铭。  相似文献   

13.
杭东 《武当》2014,(11):36-37
李小龙是世界武道变革之先驱,是武术技击家、功夫电影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华人武打影视演员、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演员。李小龙通过电影,把中国功夫传遍了整个世界。因此,李小龙对中国武术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自李小龙所写的许多截拳道随笔中的一篇。这些随笔(李小龙计划完成一篇题为《从传统功夫中解放自己》的文章,而这些随笔中的大部分构成了该文的草稿)蕴涵着对于截拳道非凡深刻的洞察。所有这些草稿都已被收入一本新书:《李小龙:生活的艺术家》,该书作为深受专业赞誉的李小龙图书馆系列丛书的第六册,由波士顿的查尔斯·E·图特出版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15.
振藩截拳道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由李小龙把中西方哲学文化应用于武术的智慧结晶,文章从中西结合的文化环境、中西方哲学思想影响、社会背景、李小龙自身学识四方面论述了振藩截拳道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当这首优美隽永的《东方之珠》在耳畔再次轻轻响起的时候,我们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香港。阔别这里已经整整3年了,当我们怀着一颗挚爱李小龙与截拳道的拳拳之心再次踏上这方热土的时很,坐在高速电气火车里极目四望,B回归后的香港更加繁荣美丽,如一位盛装的婷婷少女,愈发风姿绰约、妩媚动人。 应“振藩截拳道香港分会”之邀,李小龙截拳道顶峰门徒、“原始截拳道”(OriginalJeet Kune Do)宗师、美籍华裔武术名家黄锦铭师傅…  相似文献   

17.
截拳道探奥     
李小龙从一个“彻头彻尾”的街头小霸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武术大师,他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今天,人们要问的已不是李小龙曾经取得多少成功,而是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探讨李小龙的成功之道,不仅是当今武术界正确评价李小龙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和创新李小龙截拳道文化遗产的一项庄严的任务。 首先,李小龙找到了一条把哲学同武术(即本质)相结合的道路,他把西方产生的思辩学,同中国古典哲学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适合自我的庞大搏击思想理论体系(即截拳道),并用这种自强不息的抗天斗地的奋争精神去鼓舞全人类,使千百万功夫爱好者都自觉不自觉在按他的思想方法去思维,按他的生活方式去生活,甚至按他的表达方式去表达。当今武坛再没有一个像他一样“不但精通各流派武技,而且还是位独具个性的功夫电影表演艺术家”(木村语)  相似文献   

18.
王银 《武当》2010,(8):34-34
仔细研究过截拳道的人不难发现,李小龙不仅是一代武学巨匠,而且还有很深的禅定修为。其实这很自然,因为他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读的是哲学,涉猎佛学禅修自在情理之中。李小龙从武道上路一路攀升,涉足武道之巅时自能触及到某些禅修之境。而反过来,他所接触到的佛学禅境又加速和提升了他的武学境界。  相似文献   

19.
刘岩  唐龙 《中华武术》2000,(7):50-51
本文为截拳道日本首席传人中村赖访谈录,记述了他在李小龙精神的感召下如何从一名普通的“李小龙迷”成长为李小龙门下截拳道日本首席传人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一位李小龙的忠实信徒为追寻截拳道堂奥而付出的非凡努力,披露了截拳道传承中的奥秘,对于我国截拳道爱好者颇具启发性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李小龙所创截拳道中蕴含的武术思想进行了阐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对中学生健康的影响,最后,得出了李小龙武术精神对促进中学生健康具有全面且积极的作用。本文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中国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