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因理论是人们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行为和结果进行了解的重要理论,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其学习结果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找出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其中,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分析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基于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学业不良学生对自我的归因,以及通过访谈的形式分析他人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归因,两种方式的结合将能帮助学业不良学生认识自我,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同时针对相关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帮助学业不良学生改变不良习惯,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362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学业自我妨碍、学业效能感、成就归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①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失败的外归因对学业自我妨碍有直接影响效应。失败的外归因以学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影响学业自我妨碍;②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失败外归因、行为式学业自我妨碍能直接预测学习成绩;③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失败的外归因通过行为式学业自我妨碍间接预测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学业成败归因是归因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的学生对学业成败有着不同的归因,不同的归因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期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文章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特点以及影响归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北省秦皇岛市296名高中生的学习行为、归因方式展开研究,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方式的特点、它们与语文成绩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对语文成绩的影响。发现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文理、城乡差异;学生对语文学科进行归因时都是以内部可控归因为主,其后依次为内部不可控归因、外部不可控归因、外部可控归因。进一步分析发现,文、理科学生在对语文学科进行归因时在内部可控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另外,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与语文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对语文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学生对学业成败有不同的归因,而不同的归因导致不同的情绪和期望,进而导致不同的成就行为,最终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业成败归因训练,鼓励积极的归因,消除消极的归因.  相似文献   

6.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归因方式,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业成败有重要影响,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国内外教育学者均对这一现象给予关注。民族地区教师除了面对一般性的归因偏差外,还可能受到学生民族属性的影响。为了解民族地区教师对学生学业失败的归因模式,研究采用归因反应测验,对144位民族地区教师进行了测试,检验了能力、努力和民族属性这三个归因因素。结果发现这三个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奖惩倾向,愤怒情绪,以及对学生未来成绩的预期。学生是否努力是影响教师对学业失败归因的主要因素,而民族属性仅在对低能力低努力的学生进行愤怒和预期反应时产生影响。研究讨论了产生这些结果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 学业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归因方式的差异。研究表明,相当部分学生的学业成绩不良不仅仅在于智力不足,而更在于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积极性差是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和不恰当的归因造成的。这些学生常表现为为避免失败而以消极的态度应付学业。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学归因中的偏差及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我国教育界对归因理论的研究日渐广泛和深入 ,很多学校在教育管理和教师评价中引用归因理论 ,对教师的工作业绩和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归因研究。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归因相比 ,教师的教学归因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试对教师教学归因的涵义、偏差及归因取向作以探讨。一、教师教学归因的涵义所谓教师教学归因 ,是指教师对自己或他人已完成的教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 ,形成因果性解释 ,进而影响、改进教学活动的过程[1]。在教学工作中 ,归因既表现为一种教育观念 ,又是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手段。那么 ,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来解释教学成败的…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学归因刍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对归因理论的研究已渐渐的热了起来,但遗憾的是都只限于对学生行为、学生学业等的研究,还未见涉及到教师教学归因的问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因为,第一,学生学业归因有赖于老师的指导,要学生会归因,首先老师必须会归因;第二,教学归因对教师教学行为有动力作用,要提高教学效能感,提高教学期望率,就必须会归因;第三,学生学业的提高,有赖于教师提高教学效能感后带来的功效,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也必须会归因。有鉴于此,本文拟就教师教学归因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归因方式的中介作用,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对208名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学业成绩与内归因、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内归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及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外归因与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2)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有正向预测作用;(3)内归因在青年少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青少年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归因方式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克拉克修订的教师归因反应测验及相关研究,比较了中美小学教师对不同特征学生学业失败的归因反应模式.结果表明:中美小学教师都对高能力学生或低努力学生的失败更生气,并给予更高的惩罚.但与中国教师相比,美国小学教师对高努力学生的生气程度较低,对低努力学生的惩罚较高.美国小学教师预期低能力或低努力学生未来学业失败的可能性更高,中国教师却认为当学生不努力时,学生的能力高低对于其未来的学业成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个体的成败主要归因于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而个体对成败原因的感知是主观的,个体对成败不同的归因对其随后的情感和行为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主要影响者,为了对学生的学业成败归因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基于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对教师提出四条建议:成为分析学生行为的"科学家";避免时学生的成败归因产生偏见;给予学生正确的归因反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归因训练.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学归因偏差的负效应及矫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归因是对自己或对别人经历过的事情的结果或外部行为的原因所进行的推论,其关键成分是认知。归因不仅能归纳原因,而且能对未来的行为进行预测。归因理论的探讨始于本世纪40年代,由于归因现象的普遍存在,并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受到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都囿于学生行为、学生学习成败的研究,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研究还很少涉及。本文拟对教师的教学归因偏差做些探讨。  一、教学归因偏差的类型及成因(一)自利性归因偏差。指的是教师为…  相似文献   

14.
论教师归因对学生归因的影响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业成就的的成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归因,影响学生的归因有许多因素,其中教师的归因是其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归因往往通过其行为影响学生的自我归因,进而影响学生的后继行为,而学生的后继行为又会影响其学业成就,本文旨在运用归因理论分析教师的归因及行为对学生归因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通过师生积极的正确的归因,端正学生成就动机和后继行为,提高学习绩效。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学业成绩、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8名高中生用SES、MMC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探讨高中生的学业成绩、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自尊的关系。高中生的自尊有年级差异和学业成绩差异;自尊水平不同的学生在MM(总归因)、MMF(失败总归因).MMS1(学业成就总归因)、MMS2(学业成功归因)、MMS3(学业失败归因)、PC(积极应对)和NC(消极应对)因子上差异显著;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自尊水平的因素依次为NC、MMS1和学生成绩。高中生学业成绩、归因方式、应对方式与自尊之间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做出合理解析需要结合三个层次的比较:社会比较、维度比较与时间比较。通过对学业成绩的综合比较,教师对成绩背后的影响因素做出专业判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预测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发生偏差的学业自我概念,有助于学生建构正确的学业自我概念,最终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归因是根据有关信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在由果溯因的认识性活动中,由于人的文化程度、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于各种问题的原因推论有时就会出现与实际情况相偏离的情况,这就出现了归因偏差。教师教学归因主要表现为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与结果的归因与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与结果的归因。在这两种归因过程中都容易产生归因偏差,归因偏差作为一种歪曲的、错误的、片面的归因,会对教师和学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会遭遇成功或者失败,教师对教学成败归因方式的不同可能直接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增加或降低。近年来我国教育学界对归因方式的重视基本停留在对学生行为、学业方面,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归因研究甚少。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分析了教师归因方式与其自我效能感的相互关系,并阐述了引导低自我效能感的教师进行客观正确的归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归因是人们在寻求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把它运用到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的不同归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本文旨在应用归因理论,结合职高学生学业现状,探讨调动职高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测查了学生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问题行为间的关系。发现学业成绩不良者和受同伴排斥者的问题行为比其他学生更多、更严重,他们都表现出与学习有关的过失行为和攻击性行为。这一结果为“学业失败和交往失败所引起的心理挫折是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这一理论推断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