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设计是建筑杭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它对建筑抗震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一个优良的建筑抗震设计,必须是在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协作共同考虑抗震的设计基础上完成。  相似文献   

2.
由于建筑抗震设计的复杂性,在实际工程中抗震概念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应熟悉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先进的抗震设计理念,运用正确设计方法,才能设计出抗震且实用的建筑。  相似文献   

3.
一个优良的建筑抗震设计,必须是在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协作共同考虑抗震的设计基础上完成。为此,要充分重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更好地发挥建筑设计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卢翀翔 《科技风》2011,(15):194-195
地震对于房屋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以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与损失。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现行抗震规范的基本要求,并从计算设计和概念设计两方面介绍如何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设计。  相似文献   

5.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一声巨响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一座座屹立的高楼轰然倒塌,地震停止了,带来的却是无数的哭喊声,因为他们的家园和亲人都没有了,历史的伤痛应铭记在心。可曾考虑如果建筑的抗震性能再有所提高是否就会减少一定的哭喊声,是否就可以多保存一些人的家园。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的抗震设计,建筑的抗震设计可以说是建筑总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如果建筑设计没有达到抗震设计的硬性标准,那么建筑的稳定性自然也就无法得到保障,反之如果抗震设计存在严重的失误,那么建筑设计的稳定性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大幅度降低。将建筑设计应用到建筑抗震设计中,对于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需要高度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能有效地完成,应该科学合理的设计和遵循相关建筑抗震规范要求的元则之上,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能,使建筑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完善的保持良好状态。随着社会相关的发展,我相信抗争设计水平会不断地提高,我们国家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也会发展更好,使我国的建筑物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含义,并分析了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更应重视概念设计的原因,且详细阐述了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内容,指出了概念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以完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8.
房屋建筑的抗震依据是国家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建筑设计规范》等,通过对建筑震害分析,提出了房屋建筑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法,尤其是对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作了详细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浅议结构抗震设计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对静力理论分析阶段、反应谱理论阶段、动力理论阶段三个阶段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介绍了现代抗震设计方法,即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并与传统的抗震设计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其先进性和优点,其必将成为建筑抗震设计思想的核心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房屋建筑的抗震依据是国家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建筑设计规范>等,通过对建筑震害分析,提出了房屋建筑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法,尤其是对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作了详细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抗震的角度探讨建筑的体型,建筑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规范中设计限值的控制、屋顶建筑等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抗震的角度探讨建筑的体型、建筑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规范中设计限值的控制、屋顶建筑等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是我国建筑抗震设防的三水准目标,三水准设防目标是通过"两阶段设计"这一方法来实现的。而抗震设防标准是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准确理解抗震设防目标、两阶段设计方法及抗震设防标准的意义是结构工程师解决建筑抗震难题的必备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4.
结合《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01,对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抗震设计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概念设计是对建筑抗震设计的宏观控制,现从抗震的角度探讨建筑的体型,建筑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抗震的延展性等方面的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小震不损坏、中震可以维修、大震不倒。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如果能够充分的保证截面承载力符合条件,即可实现小震不损坏,而如果对建筑结构的变形条件进行详细的验算,即可实现大震不倒,借助特殊类型的配筋使得结构界面延性达到要求,即可实现中震可维修。这一原则看似比较容易实现,而实际上,困难重重。为了能够满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设计人员是站在性能的角度来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7.
李雪琴 《金秋科苑》2008,(8):142-142
探讨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砖混房屋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但由于砌体房屋胞浊材料的抗震巨能较差,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行内经常采用设计建筑布局,改变结构构造。房屋的抗震设计就应用而生,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使房屋在小震中不坏,中震中可修,大震中不倒。因此在建设工程时,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具备合理的抗震能力,工程的抗震设防、抗震设计强施工质量等各方面都必须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9.
斜拉桥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斜拉桥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广泛应用。对下斜拉桥的抗震分析及设计方法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对斜拉桥的结构特点进行了阐述,进而分析斜拉桥地震响应及震害的存在;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斜拉桥抗震设计思想及设防准则,具体对当前斜拉桥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 50011-2001编制的原则,通过对底层框架一抗震墙砖房震害分析,提出相应的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