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育是什么呢?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他的学生柏拉图说:教育非它,乃心灵转换。归根结底,教育是影响儿童精神成长、温暖儿童心灵的事业。教育就是要用全部的心灵让儿童温暖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杨四耕 《教育》2014,(29):1
教育是什么呢?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他的学生柏拉图说:教育非它,乃心灵转换。归根结底,教育是影响儿童精神成长、温暖儿童心灵的事业。教育就是要用全部的心灵让儿童温暖地成长。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爱心浇灌爱心,用温暖传递温暖,这就是教育的追求。我们期待每一位教师拥有这样的情怀:做一个内心温暖的人。这不只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美好社会的信念。我们也不只是在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而且是在推行一种美好社会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文学家金波说:“阅读是儿童心灵成长的良方,也是儿童情感教育最伟大的老师。热爱阅读就是热爱光明和温暖,就是接近快乐、美好和高尚,就是对人生有所感悟。”是的,要想让孩子变得精神上富有、生活中快乐,就必须让读书成为她的习惯,让家中溢满书香。  相似文献   

4.
情暖心扉     
班级是学校的主体,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如何把班级管理好,是每个班主任认真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教育是门艺术,而且是一门爱的艺术。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用“爱”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倪潜梅 《江苏教育》2014,(13):69-70
<正>作为教师,我们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无数。可遗憾的是,很多学生还是会说:"我希望老师能对我多一点关心。"我认为,这是因为当下的教育过多地关注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儿童心灵对情感关怀的需求。习作是儿童生活与心灵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习作付出真正的"关心",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得  相似文献   

6.
小学班主任工作十分繁琐,头绪很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是唤醒学生的心灵。儿童的成长是其心灵真善美的种子不断生长、自主发展的过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班主任就是要用充满感情的灵巧之手,去触摸儿童稚嫩的心灵,以唤醒埋藏在他们心底的良知和潜能,促进其自主地成长和发展,从而使一个个出色的个体组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心灵的成长,关系一生的幸福。”让学生幸福地成长,并且幸福一生,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心灵工程。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灵成长方面倾注心血。而心血的核心就是爱心;教师的心灵应当是世界上最广阔的心灵。最美丽的心灵。那么一名教师应当怎样用爱心浇灌学生成长呢?  相似文献   

8.
话语     
《天津教育》2012,(1):3
妇女儿童事业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大事。要认真贯彻儿童优先原则,让每个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家长和教师应给儿童自由成长的空间,让儿童自由地说、自由地想、自由地行。要特别关爱孤儿、病残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让他们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要特别加强校园治安、消防安全和校车交通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9.
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可以打开儿童的心灵之窗,让他们徜徉在美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生命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阅读的过程,就是其精神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带领儿童进行触及心灵的阅读,帮助他们寻找、体验并获得生命的意义,构建精神成长的家园,让其拥有人之为人的品性、理想、追求、信念等。  相似文献   

10.
人文素质最基本、最本质的精神就是“爱”,这种爱是广博的、本真的、自然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艺术就是善待学生的艺术。作为班主任,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必须要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博大的人文之爱去温暖学生稚嫩的心灵。才能谱写自己绚丽的教育篇章。  相似文献   

11.
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可以打开儿童的心灵之窗,让他们徜徉在美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生命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阅读的过程,就是其精神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带领儿童进行触及心灵的阅读,帮助他们寻找、体验并获得生命的意义,构建精神成长的家园,让其拥有人之为人的品性、理想、追求、信念等.  相似文献   

12.
<正>1."养"出眼光,把握生命成长的可能"养"出眼光是教育者"养心"的第一要义。因为,教育眼光是教育者必备的质素,有无教育眼光是区分教育者是否专业的重要标志。什么是教育眼光?心理专家李政涛先生认为:"教育的眼光是一种转化的眼光,它试图把世间所有的现象,都转化为导致儿童生命从一个阶段迈向另一个阶段的成长资源。"由此可见,"养"出教育眼光,就是培育教育者的教育高度,让教育者能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就是培育教育者的法度,  相似文献   

13.
<正>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本身具有形象的思维方式,借着故事浅显易懂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鲜明生动的形象,丰富奇特的构思,将展开心灵与故事人物的对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是破译儿童心灵的密码,更是促进儿童成长的化学酶。所以,"没有故事的课堂也必定是缺少活力的课堂"。故事和教育,不是彼岸花开,应是那在地连理。故事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听、读、说的过程,更是一个有思考、写作、  相似文献   

14.
高谦民 《班主任》2004,(12):3-5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任教师,她的使命不是单纯的文化传承,而是一种心灵的“唤醒”。班主任要用她那温柔而灵巧的“教育之手”,去触摸儿童稚嫩的心灵,以唤醒他们的良知,开发深埋在他们心底的宝藏,促进其自主地成长和发展。每个儿童都天生具有极大的潜能,这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即人的未完成性。许多动物  相似文献   

15.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摸透学生的个性特点, 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要用爱的雨露 浇灌着学生,让学生在爱的阳光照耀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 要善于走进学生的生活,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用宽容 去呵护学生的心灵,用真情去感化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打开 学生的心扉,让他们自由地翱翔,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读郭道胜老师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深感追求“教育,应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跳跃,让美好永驻人间”的境界,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而追求这种境界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正如郭老师所说:“儿童的名字叫什么,儿童的名字叫未来,儿童的名字叫发展……”让学生获得发展成长,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要讨论"山水题材课文对儿童精神成长的特别意义"这个话题,就必须清楚地知道"儿童的精神成长到底需要什么"。用心观照儿童精神成长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要让他们在成长中逐步完善自身、创造自我,需要多种心灵营养。那么,孩子的精神成长到底需要哪些心灵营养呢?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赏识、宽容、自由、情感、梦想"等都是孩子童年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成  相似文献   

18.
贺拉斯曾说过"寓教于乐"。对语文教学而言",寓教于乐"就是要以不可抗拒的魅力来征服学生的心灵。一堂生动的有价值的语文课,要能让学生如沐春风般地受到美的陶冶,从而激发出学生追求崇高,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教师要用自己全部的感情,指导学生体验课文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美、自然美、精神美,要用发自灵魂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以期达到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着的幼儿,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给予他们安全、关爱、欢乐、满足,帮助他们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的思想空间。实践证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行囊,就是蕴藏心中的那份挚爱。这种挚爱所焕发出的内在职业魅力,就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智慧的对话,生命的呼唤,也是一段具有挑战性的行程。心灵交流中的挚爱:教育作为人对人的活动,是教师和儿童之间心灵沟通的过程。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人与人之间通过教育活动而平等交流就是驱逐愚昧和塑造人格的最有利的形式。”没有交流、沟通,教育便无…  相似文献   

20.
教育呼唤爱,学生需要爱。作为教师,应该用爱来温暖学生幼小的心灵,让学生在爱中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