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大利籍的奥琳埃娜·法拉奇,是20世纪采访重要政治人物的最杰出的女记者。她自1969年至1981年发表的约40篇访问记奠定了她在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地位,为国际新闻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现年61岁的法拉奇销声匿迹差不多已有10年之久,谁也不知道她为什么在声誉正隆的时候,突然告别新闻战线。据说她一直在闭门从事小说创作,因为她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文学家。然而迄今中国读者尚未见到她的新作。 11年前,法拉奇曾专程到中国来访问了邓小平同志,写了一篇1万多字的访问记,各国报刊争相转载,轰动一时,因为邓小平同志当时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风云人物之一。1983年出版的《邓小平文选》仅刊载了两次谈话中有关国内部分的简单摘要。  相似文献   

2.
法拉奇要当"事件见证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法拉奇,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她写的那本《风云人物采访记》。她本人也因采访世界风云人物而享誉佳名“世界政治采访之母”、“二十世纪后半期历史的见证人”。被称为当今世界第一女记者的法拉奇,全名奥丽亚娜·法拉奇,1930年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工匠家庭。法拉奇的父母非常贫困,但他们允许自己拥有一样奢侈品——书籍。这使法拉奇从小就有机会钻进书的海洋。 法拉奇在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之后,对历史产生了许多疑问和遗憾。比如,耶稣整天被人们膜拜,却没有人真正知道他长得是什么样子,他是黄头发还是黑头发,是胖是…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来,在我从事新闻工作的日子里,一个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萦绕:我离法拉奇究竟有多远?欧丽亚娜·法拉奇(OrianaFallaci)是20世纪最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之一,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尤其在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她被人们视为一种反暴政、反集权、反专制的象征,广为热爱自由、追求民主的人士所喜爱。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可以说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关系风云录。就凭这本书,法拉奇确立了她的“国际政治采访之母”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法拉奇的新闻采访技巧和专业训练素质,而且放射出一种罕见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世的外国记者中,中国人最熟悉的莫过于法拉奇了.那是1980年8月21日至23日,她两次采访了我国领导人邓小平,而采访笔录又收入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法拉奇由此在中国名声飞扬.  相似文献   

5.
刘春蕾 《报刊之友》2011,(8):146-148
法拉奇是享誉世界的伟大记者,以采访世界政坛风云人物而闻名。她的作品,一直是国际新闻界研究和学习采写技巧的范本。在这里,我们就针对法拉奇的提问艺术和技巧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研究,深入分析、总结了包括紧逼、挑逗等独特的提问方式在内的艺术技巧,最后还针对她对基辛格的采访,进行了全面集中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刘春蕾 《今传媒》2011,(8):146-148
法拉奇是享誉世界的伟大记者,以采访世界政坛风云人物而闻名。她的作品,一直是国际新闻界研究和学习采写技巧的范本。在这里,我们就针对法拉奇的提问艺术和技巧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研究,深入分析、总结了包括紧逼、挑逗等独特的提问方式在内的艺术技巧,最后还针对她对基辛格的采访,进行了全面集中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邵薇 《军事记者》2001,(2):35-37
奥丽亚娜·法拉奇,2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信仰极端个人主义,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又不排斥权力(成功)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于是,她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自我表现欲望、蔑视一切权力同时又利用自己的“明星权力”等,都无可避免地反映在她的新闻作品中。她的新闻,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有价值,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  相似文献   

8.
邵薇 《现代传播》2002,(2):79-81
奥丽亚娜·法拉奇 ,2 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 ,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 ,信仰极端个人主义 ,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 ,又不拒斥权力 (成功 )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她的新闻 ,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 ,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 ,有价值 ,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闻”的得失 ,从中可以得到良多启发。新闻界借去的作家法拉奇语 :“要想理解我的情况 ,就必须想一想像吉卜林、杰克·伦敦和海明威这样的人。他…  相似文献   

9.
法拉奇是世界新闻史上的风云人物。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之一,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被誉为“和政治家纵谈天下大事的能手”。在她的采访记中。我们与她共同经历重大的冒险事件.共同体验刻骨铭心的感情历程。每一个读者都会被其作品透露出来的激情、真诚与正义的力量所震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读法拉奇的文章,很难不被她感染,看法拉奇的生平,很难不为她倾倒。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身上的确有着神话般的光彩,令人叹服。 法拉奇一生著述颇多。1946年,16岁的法拉奇走进新闻界,最初报道犯罪、医药新闻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6年之后,她到《欧洲人》杂志报道好莱坞娱乐新闻,1958年她出版了作品合集《好莱坞的七宗罪》。此后,法拉奇开始逐渐焕发出光彩,出版了报道妇女生活状况的《无用的性别》、小说《战争中的珀涅罗珀》、专访合集《讨人嫌的人》、关于人类征服月球的报道合集《假如太阳陨落》。1967年,已经…  相似文献   

11.
法 拉奇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记者和女作家 ,她以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蜚声世界文坛 ,是国际新闻界一颗耀眼的明星。曾两次获得意大利最高新闻奖———“圣·文森特”新闻奖 ,有关海湾战争的报道获得麦西纳最佳新闻报道奖。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一书被美国的教授们作为讲解采访技巧的典范作品。解读法拉奇的新闻作品 ,可看出丰厚的文学底蕴为其拓展了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 ,文学的视点使其新闻作品更具穿透力 ,更善于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和剥离事物 ,展现出了许多记者“看不到”的东西。法拉奇的新闻作品深受新新闻主义的影响。新新闻主义是2…  相似文献   

12.
著名的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曾象一颗明星,从70年代初开始闻名国际新闻界达10年之久,但是大约在1982年以后,她突然销声匿迹了。报纸上已看不到她那脍炙人口的政治人物采访记,也没有看见她发表任何其他作品。难道她真象彗星那样大放光明之后,便永远消逝在天外了? 这是近年来人们尤其是新闻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因为她的二三十篇重要国际政治人物访问记所产生的影响太大了,留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使人不得不想念这位新闻界的奇才。我国虽然翻译并出版了她的18篇访问记,她对邓小平同志的访问记也摘要收入《邓小平文选》,使广大读者能够欣赏她的采访特色和写作技巧,但是自从1982年以后,中国读者以及其他国家的读者,不免产生失去了这种享受的遗憾之感。“失踪”后的追踪法拉奇为什么会“失踪”,谁也说不清。我从一本1985年的名人名录里查到法拉奇在美国的通信地址,我便恳托人民日报驻美记者景宪法替我进行一次“寻人”尝试,希望知道她的近况。他打了多次电话  相似文献   

13.
奥琳埃娜·法拉奇是意大利《晚邮报》的著名女记者,在世界新闻界享有盛名.她在对风云人物的戏剧性采访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超群才干和独特的采访方式,使公众瞩目.法拉奇善于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对叱咤风云的人物进行引人注目的访问,并以提问尖锐、切中要害而闻名,而她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又往往寓于提问中.在采访过程中,她从不失去自己对局势的控制,一次次从她所得到的回答中敏锐地去发现破绽,不断打开对方的缺口,使天平上自己这一方的砝码总是重于对方.用法拉奇自己的话来说,采访是"一场探讨事实真相的战斗".异于传统的采访风格法拉奇热爱新闻事业,她认为记者有一种非同寻常而又了不起的"特权",那就是,你能在事件发生之时就写出历史,并能与那些控制着世界和能改变历史方向的人物进行争辩、解释和热烈的讨论.然而她的来访"不是把自  相似文献   

14.
姜宁 《军事记者》2005,(8):37-38
意大利《晚邮报》简介:《晚邮报》创刊于1876年3月5日,其总部设在米兰,发行量约60万份至80万份,是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目前,该报每日56-64版,分国内、国际、地方、社会、经济、文体等版面。该报在华盛顿、纽约、莫斯科、巴黎、伦敦等地派有常驻记者。《晚邮报》著名女记者奥丽亚娜·法拉奇善于采访国际风云人物,如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等。1980年8月21日、23日,法拉奇曾两次采访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邓小平在这两次采访中的谈话内容,被收集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10人5…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报道世界风云人物这一领域中蜚声国际。从基辛格到马卡里奥斯,从霍梅尼到加尔铁里,十年中出自她笔下的采访回忆录中的国家首脑人物就有二十多位。“采访基辛格”是她的代表作《对历史的采访》一书的首篇,也是她踏上进身之阶的第一步,从中不难看到法拉奇独特的采访风格。法拉奇同其他许多西方人士一样,把基辛格看作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他能随意出入白宫、中南海、克里姆林宫;他能发动战争、制止战争,并能改变人们的命运。她说,常常有这种情况,对某些著名的要人来说,你越了解他,你就越不能理解他。基辛格就是这样一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外著名记者中,法拉奇是一位值得浓墨重彩来书写的一位。这不只是因为她的名字和她所采访的邓小平、亨利·基辛格、诺罗敦·西哈努克、亚西尔·阿拉法特、侯塞因等世界风云人物联系在一起,更是因为她风格独特的采访才能及独立无畏这一记者必备的性格。  相似文献   

17.
梁锋 《新闻前哨》2014,(12):88-88
奥莉娅娜·法拉奇(1929年~2006年),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战地记者和小说家之一,她以尖锐、犀利的采访风格和独具个性的文学创作,在新闻界取得骄人的成绩,赢得了极大的国际声誉。她1929年6月29日生于佛罗伦萨,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1967年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  相似文献   

18.
曾两次荣膺意大利最高新闻奖——圣·弗森特新闻奖的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以写世界风云人物访问记而声誉卓著。她的人物访问记风格独特,被称为“法拉奇式访问”。而“法式”访问记的“秘诀”之一,便是她的一套灵活多变、轻重穿插的提问方法。纵观法拉奇的提问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种: 开门见山法:例如法拉奇在采访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前,就早知道他是个独裁者,他开始总要自言自语十多分钟。为了获得主动,法拉奇一见面就说:“我要告诉你,先生,你  相似文献   

19.
2006年9月14日,法拉奇在她的家乡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个小诊所离我们而去。 这些天,我的内心总是被这个噩耗纠缠着,我不得不捧起我的心对世人说:向法拉奇致敬!  相似文献   

20.
1980年,法拉奇来北京采访当时的副总理邓小平。在采访中,他们在一个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法拉奇对邓小平说,她不喜欢天安门广场上的那几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画像。因为他们是东方灾难的思想之源和行动的始作俑者,尤其是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