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周波 《现代语文》2005,(3):97-98
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包括喜爱、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等基本情绪.它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也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需要.情感对于学生学习语文和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物理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一方面,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情感又是物理学习中理解和表达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桥梁,渴望信任是每个人的一种精神需要,被人信任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而信任别人则是一种良好的美德.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情感是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又是学生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超越性需要"是人之所以为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我们可以把人的生活世界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实的世界,一种是可能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言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总是教师对课文内容逐词、逐句、逐段讲解分析,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想象.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教学模式,在2l世纪的今天,早已不合时宜了.  相似文献   

8.
"和谐"作为一种社会状态,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社会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资源的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为了实现人与人的和谐这一更高目的,同时,也需要人与人的和谐来促进.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 不管你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是人生的必修课, 不管你是否愿意,与人交往,是与生俱来的要求。 交往是一种技能,需要家长的亲身示范,也需要孩子用心学习, 交往也是一种态度,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孩子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0.
旅游作为一种生活实践中的大众审美活动,是建立在生命缺乏性需要和超越性需要满足的完美结合之中的.而旅游活动的发生首先是基于现代人对生命缺乏性需要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缺乏性需要包括对生理需要的追求和对心理需要的补偿.旅游正是能够满足人类本能的这两种缺乏性需要,从而为旅游成为一种超越性需要的审美活动奠定了大众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美术是一种美化、创造和设计生活的科学,是人类在创造物质的同时赋与物质以美好理想的一种创造劳动,它既是一种物质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精神生产方式,它在满足人类物质需要的同时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学生时代正值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时期,是奠定科学的世界观、道德观、审美观和劳动观的重要时机.在美术教学中很自然地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社会、人与艺术之间的各种思想道德因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人同在,直接体现了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决定了语言的社会性,因而"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的交互性,又决定了语言表达--写作学习的交互性,写作需要一种轻松的人与环境的关系,需要能让人产生表达与交流渴望的情境,这种情境需要师生共同创造.  相似文献   

14.
人性能达的境界——马斯洛自我实现思想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标志,也是其伦理学的核心.自我实现的根据是人的扎根于遗传基因的"似本能"的需要系统,即五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自尊、自我实现) 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得到满足,并最终使"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内在要求,而自我实现的动力则是来自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满足需要的原始冲动.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的终极目标,在心理上表现为一种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儿童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课堂即时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起着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振兴中华,需要大批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是需要教育开发培养的.因为每个人的创造潜能只是一种潜在的可能,而非现实的创造力.遗传只为这种潜能创造了条件,但却不可能赋予人这种现实创  相似文献   

17.
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用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内心有一种安全感.安全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对小学生而言,生理安全保障着他们的身体健康,但心理安全需要若得不到满足,也将会导致其性格缺陷,危害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所产生的体验.情绪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它们的本质都是一种反映.但是情绪的特殊性在于它们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并且表现为喜、怒、哀、乐等形式的内心体验.情绪对幼儿行为动机、心理活动组织、个性形成及生长发育都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影响幼儿情绪的因素对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健康和谐发展是非常必要的."物"作为幼儿的一种独特的交往对象,对幼儿的情绪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面部肌肉的轻微运动叫做微笑,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仪表姿态,更是一种美好心境的自然外化,一种与人亲切而传神的心语交流.微笑,它既是温婉女性的一种含蓄,也是粗犷男子的一份细腻.人与人的交流离不开微笑,心与心沟通需要微笑.而作为一名老师,他(她)的微笑在育人活动中则更会显现出其特殊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浅析人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需要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一种特性.是有机体为了自我保存和自我更新而进行的各种积极活动的客观根据和内在动因.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具有不同于动物的新的用以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本质和特征.需要及其满足,推动着人们去劳动、创造,发展生产力,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技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