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最近几年中印关系一直保持平稳发展,两国高层间的各种接触与对话之频繁程度均超过以往。然而,印度媒体上的中印关系却总是给人以“紧张和摩擦不断”的印象,特别是在2009年秋季印度媒体“集体对反华歇斯底里”之后,更让人感觉中印关系出了大问题,难怪一些西方媒体据此得出“中印之间冷战已经开始”的荒谬结论。其实,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综述近年来印度主流媒体涉华报道量不断攀升,国内众多学者对印度媒体的研究也随之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在知网上以“印度媒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得到200余篇研究文章,主题集中在“中国形象”“一带一路”“媒体发展”和“中印关系”等方面,而聚焦印媒对中印双边外交事件报道的研究文献还较少。在推进中印关系稳定发展的过程中,领导人会晤和战略沟通起到把舵定向的重要作用,是中印关系发展的重要事件节点。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在各种场合下已有过十余次会面,2018年4月武汉举行的中印领导人首次非正式会晤,更是开创了两国领导人交往的新模式。而印媒相关报道直接影响印度民众的对华情感乃至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因此,当前围绕印度主流媒体对于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报道开展深入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中印两国自古以来,一直是相互学习,彼此交流。几十年来,季先生对此作了大量细致认真的研究,他上承前代之余绪,下开一世之新风,独辟蹊径,发前人之未发,有不少很有历史价值的著作问世,其影响巨大。他还身体力行,做了很多有关中印文化交流的实事,他不愧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使者。  相似文献   

4.
文化在建构和维系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崭新包容性文化,从而消解文化隐喻与误读,让世界人民把命运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文由"儒释道"会通出发,审视和追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印记,探究"儒释道"会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构建的启示与借鉴,进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人类文明的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一个印度问题的研究者和观察者,由于工作需要,笔者多年来一直在从各种角度跟踪印度媒体的中国报道以及中国媒体的印度报道。下面就想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谈谈对中印媒体涉及中国和印度及中印关系问题报道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国际性学术议题,但外国学者的关注程度相对不高,中国学者论文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中国主流新闻媒体是中外学者共同的、主要的信息来源,但二者论文的研究视角、议题偏好、理论基础、研究路数均有所不同,秉持的立场和态度也有较大差别,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不同解释。中国学者的论文清晰地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渊源、内涵与意义,有助于增进海外学界对这一重要思想的了解,但仍有缺憾。为改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学术界的传播状况,我们应该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考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在地实践,反驳歪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言论,还应与海外学者展开平等的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有着1700多公里的边境线,经济发展处在大致相同的阶段。近年来,中印关系进入了发展的怏车道,高层互访日益频繁;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双方的合作与协调明显增加,如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国与印度等相关国家联手,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对外大传播》2013,(11):F0002-F0002
当地时间9月1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和印度外交部主办,中国外文局和印度外交部有关机构承办的首届中印媒体高峰论坛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蔡名照、印度外交部长胡尔希德、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我驻印度大使魏苇等出席开幕式。外文局率领中方媒体代表团参加论坛。近60名中印两国主要媒体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参加。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泰戈尔150周年诞辰。1924年泰戈尔应孙中山先生之邀访华,拉开了中印两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交流的序幕。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此次访华,由徐志摩全程陪同并作翻译。他们之间的友情也不断加深,成为中印交流史上的一段风雅佳话。  相似文献   

10.
吴奇志 《对外大传播》2010,(5):23-24,32
在中印建交60周年之际,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网承办的“2010;中印发展论坛”于3月30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发展中的中印关系”为主题,着重从经贸发展和媒体交流两个角度探讨中印之间的合作变往.  相似文献   

11.
我在2008年1月18日《人民网》上看到《环球一周:辛格访华为Chindia加油》的文章,感触良多。Chindia这个英文字不是我发明的,它的发明者是印度友人、现任印度商务部长兰密施(Jairam Ramesh),我把它译为"中印大同"。我长期在印度宣扬"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被人嘲笑为"理想主义者",孤掌难鸣。这次印度总理辛格于1月13日至15日访华,我除了应邀为《中国日报》1月  相似文献   

12.
正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崛起、文化自信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十几年来孔子学院为推广中国语言文化、增进中外友谊、促进合作共赢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加强中外文明对话、连接各国人民梦想的"心灵高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担当与作为,中国引领推动构建人类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强调,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同。2017年初,这一理念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引发现场约800名国际组  相似文献   

14.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网络空间基本属性、面临挑战、发展态势、未来前景的深刻把握,昭示着人类在网络空间更加美好的未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应当构筑战略之基,坚持尊重网络主权原则;培植动能之源,促进网络空间开放合作;巩固压舱之石,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稳定;共商治理之道,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进程;构建传播之序,推动网络信息传播更加健康有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丝路”的国际视野,影像话语体系在助力国家新形象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纪录片作为影像叙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和不可或缺的题材形式,不仅具有权威性、严肃性的官方叙事特色,而且其独有的厚重感、社会感、历史感等媒介特性可以借助“新科技”与历史对话,通过多视角、多线索的视听手段将丝路沿线各国的文化特性编码成具有能指作用的“影像共同体”,并解码释义后同构出具有促进民族价值耦合交流意义的“文化共同体”,从而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与历史对话,重组民族未来格局,重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对外大传播》2008,(4):34-35,37
中国与印度,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共有25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0%,但过去两国人民交流较少,甚至为边界问题发生过摩擦。近10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发展。今年1月13日至15日,印度总理辛格来到中国访问,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标志着中印两国关系进入了新时代。中印是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局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让读者多角度了解中印关系的情况,本刊特别刊载辛格总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演讲:《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郑瑞祥的《中印关系进入"龙象共舞"新时代》,以及印度学者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前景光明》等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建设人文共同体、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维度,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议题。加强城市传播是人文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城市是人类文明和社会文化的容器。把握城市传播作为品牌化进程和作为社会互动和意义交流过程的两个属性,是发挥城市传播在人文交流中重要作用的关键。以城市传播促进人文共同体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城市交往、以旅游和文化活动为抓手提升城市体验,另一方面应深耕城市品牌化进程、保护和发展城市文化,二者并行共进,构建温和、开放、富含人类情感的人文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章太炎的印度志士论集中体现了他的亚洲秩序思想。章太炎的亚洲秩序构建旨在通过中印文化联合,消解日本在亚洲的领导地位,重建以文化为标准的亚洲地区秩序。章太炎主张在革命主体建设层面,中、印应互为镜鉴,联合革命以共同保卫亚洲。在政治哲学维度上,章太炎的印度志士论指向一种作为亚洲秩序变革动力的革命道德说。章太炎的中印联合思想超越了民族国家层面的革命互相支援,指向文明体系之间的文化上的互相促进。章太炎的印度志士论是一种包蕴以“道德”“文化”替代“种族”“地缘”的地区秩序构建话语。  相似文献   

19.
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要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人文共同体。人文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社会和民意基础。构建人文共同体可以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也可以增进友谊,增强政治互信,促进国家间的全方位合作。在具体实践中,构建人文共同体需要根植于人民,从理念、政策、行动层面多维推进,要有正确的理念来引领,要有相应政策和机制来提供保障,要有实际行动来推动落实。  相似文献   

20.
过去十年,中国与欧盟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加强合作,成果显著。多数欧盟成员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认可其为世界繁荣发展作出的贡献。但部分欧方人员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理解赤字”,有的甚至抱持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中国媒体应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驳斥部分欧方人员的抹黑攻击言论;加强议程设置,主动就“一带一路”倡议答疑解惑;积极发挥资源联通优势,与政府、企业、智库等多主体加强沟通,共同从多层次多角度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为中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