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数字科技变革和传播格局演化的新态势下,文化与技术之间的联系日趋复杂深入。全球传播格局的“多极”转向和全球性的数字消费文化生态为我国数字文化产品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推动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文化产品获得全球受众的认同和亲近。同时,全球用户对多种媒体信息形态的需求也为我国依托数字技术所形成的文化产品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赛道,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2.
弘扬中华文化既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地位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新媒体时代,具有去中心化、社交性、低门槛等特点的短视频新业态成为国际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借助短视频新业态进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潜力巨大,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与挑战。立足当下,需要不断优化传播路径,创新传播方式,既要提升对外传播内容质量,打造独特文化品牌,又要推进话语转型,丰富文化内涵,同时注重媒体间相互融合,拓展传播渠道,构建跨文化多维传播格局,以此共促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新型国际传播业态。  相似文献   

3.
国家大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影视艺术、数字动漫、视频直播等领域,赋能数字文化产业对外传播。面对新形势,传播者应挖掘中国优秀文化,并转化为可对外传播的数字资源;增强自身专业技能以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冲击。此外,人工智能丰富了数字文化传播内容,但应警惕内容创作趋于模式化。在未来的数字文化产业国际传播实践中,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原创优质文化IP数字化开发能力,把握国际传播受众新特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对此问题的回答,需要拓展、构建相互协同、相互补充的多元传播主体以实现控制力,提炼展现现代价值的中华文化精髓及建构对外传播的话语新叙述以实现沟通力,优化整合对外传播媒体以实现媒介连接力。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才能向海外受众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当代价值,诠释其世界意义,在实现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时,提升国家形象与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无限空间和强大动力。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由此,提升大学生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以服务国家需求的重要性凸显。该文从提升大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视角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及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生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现状,阐释了提升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播能力的路径。该文以沈阳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着重剖析和论述大学生中国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途径,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大变局下,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建设正受意识形态环境与媒介技术演进双重影响,环境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加。总结分析国际传播现状,拨开变局的迷雾,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需要适应以下三种新形势:更加动荡的国际局势、人机交互的智能化叙事以及对外传播议题显著的不平衡问题。针对这三个问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数字化路径应从三方面着手:第一,构建基于各项新技术的,集舆情监测、创作支持、用户互动、效果反馈为一体的国际传播技术集成支持系统与数字化规范体系;第二,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主体联动与场景融合;第三,适应用户的心理需求与观看习惯,促进国际传播文化内容生产全流程数字化。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指引下,数字藏品形式成为中华文化新的传播形态,数字藏品的国际传播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创新动力之一。本文以跨文化感知理论为基础,运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海外受众对于中国数字藏品的体验与感知。研究发现,海外用户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数字藏品交易平台及社区等,接触具有中华文化特性与重大活动衍生IP的藏品,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精神进行阐释与分享。据此,海外用户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藏品建立了具有高度组织化的跨文化虚拟共同体。在提升中国数字藏品跨文化感知的策略时,既要增强跨文化能力,也要正确对待数字藏品资产观以及数字藏品安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数字文化日益成为国际传播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首先,数字技术重塑传播主体观念,再造主体实践模式;其次,数字平台与民族国家的互动定义国际传播新边界;再次,数字文化在失序与重构之间衍生国际信息流动新秩序。面对控制和博弈的数字风险,国际社会产生对数字技术的人文性反思,并延伸出数字文化抵抗行为。基于此,本文提出“数字公域传播秩序”概念,以此指向数字文化与国际传播的多维互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全球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和文化杂糅使传统文化边界逐渐淡化,但与此同时传统文化边界限定下的文化认同造成的冲突也更加剧烈。在此背景下,如何超越自身文化认同,建构跨文化认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也要完成从文化认同到跨文化认同的交际伦理转变,即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理念从文化差异基础上的影响力博弈转变为文化多元一体基础上的文明互鉴。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实践中,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共性内容来建构对中华文化的跨文化认同,以此扩大共识和开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文化传播对象国的文化政策的基础之上。只有了解了对方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从而促进中外文化的友好交流,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欧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点对象之一,而其作为区域性国际组织有其自身的文化特点。本文通过分析欧盟文化政策,为中华文化在欧盟国家的传播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国际传播生态,也将公共外交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公共外交"(Digital Public Diplomacy)也相应呼之欲出。数字公共外交不但对传统公共外交形成延展,其传播主体也从政府主导走向共同参与的多元行为体。我国政府近年来特别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公共外交着眼,加大了对外传播的投入,形成了以国家传统媒体为主的对外传播格局。随着互联网成为信息及文化传播的新平台,数字技术正在改变国家软实力的构建方式。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及数字化媒体平台展开信息与文化的国际传播,正成为多国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际传播面临“西强我弱”的不对等地位,需在多个关键方面加强努力,以重塑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力。首先,在内容设置上,应系统整合中华文化的多元元素,深入挖掘其深厚底蕴,以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普遍价值;其次,在传播对象上,应形成差异化的传播策略,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群体设计相应的传播内容,以增强传播效果;此外,新时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应创新表达中国文化的时代价值,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中国文化的活力与创新;同时,不断丰富传播渠道和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社交平台等现代传播手段,拓宽中国文化的国际视野与影响范围,引领全球文化交流的和谐共荣。  相似文献   

13.
<正>国际盛会的举办,既是一座城市塑造国际形象难得的机遇,也是提升对外传播能力的有益实践。2014年,南京以实现"中国梦"核心价值内涵为统领,以举办青奥会等国际盛会为契机,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中华文化、彰显城市魅力的过程,通过事件营销、整合传播、文化浸濡等手段,转变成提升南京城市国际形象传播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成效,让南京更加鲜明地融入世界,让世界更加生动地了解南京。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图书走出去的现状与策略图书走出去肩负着实现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塑造国家形象、拓展国际出版市场的多重责任和任务。近年来,我国图书走出去的规模日渐扩大、模式不断丰富、影响持续增强。但是,在传播扶持政策、企业生产、发行营销和落地覆盖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和改进之处。需要加强地域战略布局建设,加大推动对外出版企业走出去力度,加快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步伐。同时,培育国际化的  相似文献   

15.
人文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其共同的人文精神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了思想基础,同时,也为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目标。然而,当下构建对外传播人文共同体话语却面临百年变局下的新语境,即全球保守封闭主义思潮到来的人文交流中断,国际政治动荡造成的时代问题,人工智能带来的人文伦理迷失以及全球人文格局的改变。对外传播人文共同体既需要重构公共外交,赢得国际精英认同,也需要重新梳理对外文化传播体系,提升对外文化服务价值,并在传播策略上注重情感传播,促进人文共同体成员之间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16.
对外出版在推动世界文化交流、连通各界优势资源、展示多国文明交融成果等方面发挥重要纽带作用。做好中华文化主题图书对外出版是新时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对外出版对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驱动作用及发展趋势,以海内外“Z世代”作为核心受众,围绕“美猴王系列”IP建设展开案例分析,进而探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问题和突破方向,面向目标群体做好精准传播,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走出去"是树立城市良好对外形象、增强城市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浙江通过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外宣活动,深入研究开发世界性与民族性兼备、外国受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在对外展示和传播浙江优秀文化的同时,积极吸取世界文化保护和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学习国际文化市场的运作规律,着力破解浙江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以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全面完整地建构浙江文化改革发展路线图,积极探索文化"走出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紧密联系,目前相关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各自发展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多不足,相互之间融合不够,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导致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综合国力并不相称。为更好地实现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的融合推进,首先要搞清楚三者之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应对之策。一、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与文化贸易的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  相似文献   

19.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宣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是新时期外宣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讲好中国故事为新形势下对外传播指明了方向,学习领会贯彻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论述,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要主动发声,增强国际话语权;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重视议题设置;要开展多种形式对外传播,增强影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外宣传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己任,着力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上下功夫,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加强顶层设计和大外宣格局建设,为讲好中国故事明确了目标、提供了支撑;重大主题对外宣传精彩纷呈,中国故事赢得世人瞩目;领导人高访外宣取得突破,大大提升了中国故事的国际影响力;新闻发布水平进一步提升,打造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权威平台;中外媒体和智库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合作讲好中国故事成效明显;有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国声音在全球传播更快更远;中华文化走出去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提升了中国故事的亲和力。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既面临着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同时也具有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对外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以创新精神谱写讲好中国故事新篇章。一是推动话语体系创新,增强中国故事的感染力影响力;二是打造多元传播主体,为讲好中国故事壮大力量;三是构建立体传播格局,为讲好中国故事拓宽渠道;四是要把握分众化传播趋势,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精准性;五是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为讲好中国故事夯实文化根基;六是加强外宣理论研究,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图书作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国际交流空间中承担着传递具有丰富底蕴的"中国故事"的文化功能。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有助于科学建构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切实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自我国陆续启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出版走出去"系统工程以来,中国图书海外传播的体量规模、地缘范围和主题类型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图书海外传播在秉承十年来的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在政策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