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思全 《钓鱼》2010,(8):30-31
在野外钓鱼有很多钓友在现代竞技钓法的影响下,使用的钓组越来越细小,钓获的大鱼也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2.
邹思全 《钓鱼》2009,(13):37-39
在炎热的夏天,多数钓友在大水面钓鱼时,大多是在3米左右,甚至在更深的水域守钓鲤鱼和大鲫鱼。然而,此时的大鱼却不太咬钩,较难钓获,出钓一天也钓不上几条鱼,只有枯燥无味地坐在水边,接受烈日暴晒。  相似文献   

3.
钓鱼人汪俊     
李洪生 《钓鱼》2006,(15):38-38
汪俊在全国的钓鱼界无疑是一位名不经传的小人物.然而,他在安徽太湖县的钓鱼圈里却声名显赫。他的名气并非完全来自于他的钓技.而是对钓鱼活动的热爱与执著,和对钓友的真诚与热情,学钓以来,总是把自己的钓鱼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在钓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能挺身而出.主动地为钓友分忧解难,真正属于那种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相似文献   

4.
近来,本刊收到一些钓友来稿,报告他们钓获大鱼的好消息。其中有的成绩在今年“十大钓手”通讯赛中暂列前茅,有的成绩甚至打破了本刊“纪录台”刊登的最高纪录。但是,这些成绩怎样才能被确认,有的钓友却忽略了。如不能被确认,实在是一件憾事。按照此项比赛的规程,钓友钓获大鱼后,在寄稿之前,不要忘记办好以下事项:一、及时拍摄钓者与鱼的照片,有条件的最好制作鱼拓;二、请当地钓鱼协会或所在单位工会开具加盖公章的证明;三、请见证人写出证明材料;四、文稿中要详尽介绍钓获的时间、地点、气候、所用钓具钓饵,以及钓获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王大友 《钓鱼》2011,(12):22-23
同样一个鱼池、同样一片水域、同样一种心情,有的钓友频频上鱼,有的钓友无所事事,有的钓友望水发呆,这样一幅场景,对我们每一位钓鱼人都不陌生,同行数十人,总有钓多的,也有钓少的,而装备却都是一样的精良,用饵也没太大差别,但高手却总是高手,空手也总是空手。  相似文献   

6.
邹思全 《钓鱼》2010,(23):42-42
在多年的钓鱼中,所经历的事情不少,也积累了大量的钓鱼经验,有时鱼非常好钓,有时却异常难钓。大多时候,不是钓鱼技术和饵料所能左右。只是因为忽视了某些小细节,才导致无鱼咬钩,只要解决了这些小问题,钓获量就会大增。这就要求钓友在垂钓中,学会注意某些小细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钓鱼虽然是一项娱乐活动,但也和所有的事情一样,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理,注意细节才能有实践的机会,才能带来丰收的鱼获。  相似文献   

7.
由于蚯蚓在很多地方钓鱼效果好,所以被许多钓友选做钓饵。通常,出钓时往往是将蚯蚓放在装有泥土的木盒或铁盒中,这样,势必增加钓鱼装备的体积和重量;而且在施钓过程中,需挂饵  相似文献   

8.
马松录 《钓鱼》2010,(16):44-45
阅读完此文,对文中的祝钓友有一股缘悭一面的遗憾!作为一名钓客,他钓技好,人品亦好。希望除了爱钓鱼、会钓鱼以外,祝钓友还能持之以恒的放生钓获!  相似文献   

9.
“黑鲷难钓,钓获6台斤以上的黑鲷,更是少之又少了、”这是流传在台湾钓友中的一句常言。然而马祖钓友吴洪官却以6.4台斤的钓绩创造了一项钓黑鲷的新纪录。马祖钓友有一套钓鱼的信条:“不钓潮起会很后悔,不钓潮落保证落泪。一也就是说潮起潮落时分都是钓鱼的最佳时光。吴洪官钓获大黑鲷也正是应验了这项信条。去年9月7日他与约友.小陈赶到马祖大后山.09据点,下竿时正值满潮后落潮时刻,心中特别兴奋,果然钓况不错,不到一刻钟两人先后钓起一尾斤级的黑鲷.之后鱼讯不断,十几尾黑鲷频频入护,高兴之余两人约定投出最后一竿后…  相似文献   

10.
于至凌 《钓鱼》2013,(15):38-39
在多年的钓鱼经历中,主钓鲢鳙的时候并不多,多是在钓其他底层鱼类时,碰到有鲢鳙进窝才钓鲢鳙。在去年几次钓鲢鳙时,我在相同钓位,不同天气和饵料的情况下,钓获量不同,并且有很大的差距,现写出来供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钓鱼》2004,(15)
光威钓星新疆钓友地木拉提不但是个钓鱼迷,而且是一个“多产”的钓鱼记者。他来信说自己用“光威”产的钓具已经多次钓到大鱼,而且随信寄来了发表过的稿件。他说自己很喜欢光威公司的好产品。早在2000年,他就已经购买了3.6米~7.2米的“寒月”手竿各一套。遗憾的是自己一直没有钓获超过2千克的鱼,看着周围的钓手总是钓获丰富,多少有点眼馋心  相似文献   

12.
于中海 《钓鱼》2010,(14):48-48
钓鱼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技术,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都关乎成败。关于这一点,每个具有相当高钓技的人都有深切的感受;而那些不懂钓技、钓技平平者却认为这是故弄玄虚、故作高深忽悠人。因此,当一个陌生的钓友或对钓技知之甚少者向我问及钓技时,我总是说:“钓鱼没什么玄妙,有鱼谁都会钓。”不是咱故意藏奸,而是说真话他们不但不信,反而要嘲讽我“绿得不上颜色”,何苦呢?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中国钓鱼运动蓬勃发展,钓界热点不断呈现,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一、精神文明建设倍受重视, 《决议》颁布更送春风。近年来,全国各地钓协组织和广大钓友对钓鱼活动中的精神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许多钓协组织还制定具体措施增强广大钓友的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在钓友中提倡良好的钓风钓德。  相似文献   

14.
邹思全 《钓鱼》2013,(3):30-32
一、时机选择冬天钓鲫鱼,很多钓友都认为应选择在晴朗的天气出钓,以为晴天的气温水温会上升不少,鱼就会咬钩。笔者根据多年的冬钓经验和日记记录来看,在晴朗的天气出钓,并不是钓友们认为的那样好钓,经常是钓得不尽人意,而钓获量高的时候,大多是在多云天、阴天、寒流到来前或是当天、下雪前温暖天气或雪后是连续多日的阴暖天。晴好天不好钓鱼的原因在于,空气导热快,水导  相似文献   

15.
在冬季大多数的钓友普遍认为鲤鱼是不能被钓获的,也就是说鲤鱼在冬季时是不吃食的,但实践证明在冬季钓鱼时不仅能钓到鲤鱼,而且钓获的大都是大鲤鱼!  相似文献   

16.
安在胜 《钓鱼》2008,(6):20-21
在钓鱼活动中,竿线漂钩饵是钓鱼必不可少的几个主要要素。然而当我们具有了一流的竿线,上乘的浮漂,状态不错的饵料,令人满意的钓位,就是说我们占尽了天时、地利,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吗?我的回答,不一定。你什么都有,但如果你不能真正明白怎样调漂,没有读懂浮漂的语言,那么这一切都是白搭。这就是我们常见到有的钓友不论从钓箱、钓竿、钓线、浮漂乃至抄网、鱼钩都是名牌,但却常常钓获廖廖或者干脆钓不上鱼。这种情况在新手甚至有一定钓龄的钓友中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就是:一没有掌握正确的调漂方法,二没有真正的读懂漂的语言。而正确的调漂、熟练的读漂却正是钓鱼的关键环节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吴集贤 《钓鱼》2011,(10):46-47
人们把那些特别爱钓鱼的人叫钓迷。我国有九千万人的钓鱼大军,这其中算得上钓迷的起码也有成千上万吧。我有个钓友孙师傅,是个钓鱼人,却又不知道他算不算得上是钓迷。  相似文献   

18.
杨陈 《钓鱼》2010,(8):57-57
每个钓鱼人都期望每天的钓获量能多于前一天,也总是期望比赛时的钓获量能超越他人,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这种不完美或许也就是钓鱼活动的一部分,当然也正是技艺提井的源动力。笔者恰是一名痴迷的钓鱼爱好者,对于竞技钓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而对于钓获量更是有着迫切的渴望,然而笔者同样坚信“君子爱钓,钓而有道”,盲目的渴望只会招致连连碰壁,理性的追求才是达到顶点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赵巍 《钓鱼》2006,(9):31-31
现在.有许多钓友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钓技钓饵的钻研上,探求诸多钓法。研究各式饵料,寻求各种钓鱼绝招,这本无可厚非。但他们在重视钓技提高的同时却忽视了钓鱼的另一个环节——外围环境。忽视了诸多因素对钓鱼的影响,钓技是提高了,但钓鱼的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20.
智钓大鲢鱼     
1996年10月4日,河南钓友李长海钓获一条重10.05千克的大鲢鱼,创造了钓链鱼单尾重的全国纪录。在今年的凯特杯淡水鱼“十大约手”通讯赛中,这项纪录被广西钓友何树荣打破。何树荣是怎样钓获重11.75千克大鲢鱼的,请看——4月18日是星期六,天气晴朗,气温21-31℃,北风1-2级。一大早,我就和约好的几位钓友开车到离容县县城50多公里的石头镇小垌水库垂钓。作为一个有着多年钓龄的钓鱼迷,我有着一些还算得上专业的装备。那天,我用的是两支“首领”牌和三支“青鸟”牌2.4米海竿、直径0.37毫米“海皇”线、伊势尼11号爆炸钩;鱼饵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