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学教育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来说,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上诗歌都比其他文学样式更优越、更适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的方法,认为首先是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的影响,其次可以从散文和诗歌教学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弗罗斯特创作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几十年来,国内对其诗歌的主题和艺术手法进行了充分的研究.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作为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生态文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从生态文学的四个思想内涵,即工业和科技批判、欲望批判、生态责任、生态整体观对弗罗斯特的诗歌进行解读,可以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文学中,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深广的影响;作为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高峰——唐诗,更典型地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以其无与伦比的精妙艺术,最广大的读者群,构筑了一道亮丽而令人神往的文学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诗歌逐渐从大众的视野中淡出,走向"边缘化"。从文学发展的顺延性关系来看,诗歌的落寞是无法阻挡的,是时代发展与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诗歌的"边缘化"恰恰标志着诗歌开始回到它应有的发展轨道上来。"边缘化"意味着诗歌与主流意识形态逐渐疏离,不再作为政治的附庸而走向独立,是诗歌具有"自觉意识"的肇始。  相似文献   

6.
诗歌 阅读     
了解诗歌诗歌鉴赏作为近两年中考出现的新题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一、诗歌的有关知识(一)诗歌的定义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它要求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  相似文献   

7.
贵游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出现于汉代,至汉末建安时期真正形成并得到发展。贵游文学不同于民间文学,它以“丽”为主要艺术特征,呈现出文人色彩。从这一角度看,建安邺下诗歌在中国诗歌文人化的进程中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胡适文学思想的核心是进化论,认为文学进化有两条规律:一是文学的自然进化,二是文学的接触进化。文学接触进化论成为胡适考察中国文学发展的思想方法与价值准则,他提出:不同国家间存在不同的文学,国家间的文学没有互相接触、相互影响就会停止不前;国家间文学只有不断冲撞融合,才能够不断推动文学的进化、发展。胡适认为,中国文学的各式体裁中,戏剧最受束缚,进化成程最差。中国戏剧只有与外国戏剧不断接触、冲撞、融合,才能促进中国戏剧的文体演变,催生中国现代戏剧;其次,中国小说与西方小说“相接触”,促进中国小说的文体演变,指明了新文学小说演进的路径;再次,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相接触”,推动中国诗歌的“诗体大解放”,完成诗歌体式的跳跃式演进,创造出白话新诗。  相似文献   

9.
四川  广元  梁晓慧 《成才之路》2012,(20):35-35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我觉得真正对老师和学生提出较高层次的文学鉴赏要求是诗歌。而诗歌在语文试题中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鉴赏诗歌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体裁之一。  相似文献   

10.
冯涛  胡家英 《海外英语》2011,(9):269-270
中美文学中的很多诗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从地域性这一特殊性质入手,笔者立足于中美文学的地域文化的传承,以中国第一部诗歌《诗经》和美国诗歌《海湾圣诗》等几部作品为典型,以期在诗歌的鉴赏基础上,掌握中美文学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地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文学之母,在早期的世界文学史中,诗歌占据了大部分内容.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所以自9 3年诗歌鉴赏出现在高中考题中以来就颇受广大语文教师的好评.关于诗歌的鉴赏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以融入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所带给我们的完美意境.  相似文献   

12.
戏剧文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远不及小说、散文、诗歌等其他文体,但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笔者认为戏剧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同样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金元时期黄庭坚诗歌的主要传播方式有:文学传习活动、.诗学著作、诗歌选本、黄集重刊、书法作品等,前四种是集本传播,为文学隔代传播的主要方式,后一种则是单篇传播,是黄庭坚作为诗人兼书法家的诗作在后世传播中独具的特色。其中,有着较强地域性传播特征的文学传习活动和《瀛奎律髓》这样颇具影响力的诗歌选本,对黄庭坚诗歌在金元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文学作为英语文学的一部分,因其殖民历史而显示出独特性,而澳大利亚诗歌,在相对较短的历史发展时期中,由最初的以英国文学为根基的简单模仿,发展为具有民族特色和国家意识的一种文学形式,并逐步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作为社会层面的诗歌阅读呈现出略化,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层面的诗歌教学呈现出弱化,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中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诗性阅读应当是体会而不是解释,诗歌的意蕴、意象、语言等都是读者无尽的再创造空间。中学诗歌阅读教学应遵循诗歌的特质,把握好教学的切入点,整体判读、经验对接、归纳共性指导生活是中学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清末“拜伦热”主要受到政治功利性意图影响,这一意图较多地掩盖了拜伦诗歌译介中的文学想象。在其译介中,梁启超注意了诗歌感染力、语言译换、精神传达等;马君武注重了诗歌形式、节奏和自我情感映射等;苏曼殊突出了个性抒写、诗歌韵律、意象、审美等本体性的文学特质。这些译介中的文学性想象与多种因素关联,在新文学发展脉络中有着隐含性的前奏意义。相对于“五四”时期的文学观念,这里的文学性想象还不够丰富,但已包含着对文学本体性和自主性的诉求等新质。  相似文献   

17.
官寒菡 《海外英语》2013,(22):265-266
作为美国最出色的诗人之一,艾米莉·狄金森善于使用不规则的破折号,文学研究者对此已有不同的解读。针对这一诗歌特征,在文学教学中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可明确其破折号的使用频率和位置,从而与破折号的传统用法进行比较,试探讨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破折号的五种常用目的,使学习者对这一诗歌特点有更全面的了解,这也是语料库应用于文学教学中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8.
诗意是文学的基本概念 ,亦可称“文学诗意”。它不仅仅局限于诗歌文体 ,而是整个文学的支撑性艺术因素 ,是文学表达中由作家独特感受作用而通过语言文字的表意系统实现的美的感染形态  相似文献   

19.
诗歌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搞好诗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文学趣味,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可见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一环,笔者认为诗歌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读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的从读诗入手。"  相似文献   

20.
诗歌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它诞生得最早,普及面广,成就也最高,对整个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中学阶段的诗歌教学,我认为应追求“四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