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语是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词语.有的流行语在流行之后,迅速在原来“模板”上产生一批类似的新的说法,形成一个“流行语群”,这个“模板”谓之“流行语模”.文章考察并探讨了当前正在流行的“中国式××”“舌尖上的××”“史上最××”等流行语模.  相似文献   

2.
正文题呈现"为这些善良的人点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为美好的青春点赞"……2013年以来,"点赞"一词风行网络,并且进入许多普通人的生活,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口头用语。在《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13年十大流行语"中,"点赞"名列其中。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值得点赞的人和事吗?  相似文献   

3.
提到网络流行语,我们不得不说,网络流行语一面是“流行”,而另一面是“语”。“流行”是为了满足我们跟上时代的潮流,“语”则是它作为语言也有其规律和特征。在网络流行语中有一类是称谓语,本文将从称谓文化视角简析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形式和特点,以及网络称谓语的泛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知名语言文字杂志《咬文嚼字》日前发布了“2008年十大流行语”。“十大流行语”符合“时尚性”“大众性”“具有新颖强烈的表达效果”这三个条件。十大流行语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展示一系列中美青少年“流行语”,初步分析青少年社会心理及文化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本文还描述了作者对一些在中国留学的美国青少年有关“流行语”的问卷调查情况,并分析了“流行语”所折射的青少年嘻哈文化、校同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当前“丧文化”成了网络上的热议话题,“我太南了”等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青少年群体表现其“丧”的代名词,用来宣泄自身的情绪。在丧文化视域下流行语“我太南了”迅速演变成一种新型交际方式。该流行语有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来源,其中的构成成分“南”字的语法功能由于语义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异,该流行语本身体现了当今丧文化的社会心态,由于该流行语本身的形式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也促进了该词语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江鸽宾 《学语文》2004,(3):45-45
流行语 ,是指某一时期最新潮的语言形式 ,诸如“酷毙了”、“哇噻”、“帅呆了”、“刷卡”、“美眉”等就是当下的社会流行语。究其特点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概括。其一 ,时尚性。流行语是文化的一种流行现象 ,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最早的流行语可能就是“258团”  相似文献   

8.
近日《人民论坛》刊文反映当下官场流行语所折射的官员心态这一问题。诸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重要讲话”、“严肃处理”、“有效措施”、“工作需要”等一些你用、我用、大家用的词语,也便成了秘书屡试不爽、领导津津乐道的流行语、热点词、重要句。这种官场流行语透出了“中庸”、“塞责”、“媚上”的心态和“八股”文风。  相似文献   

9.
微博短评     
正细品《咬文嚼字》编辑部日前发布的2013年十大流行语",颇有些五味杂陈。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土豪"、女汉子"、"点赞"、"奇葩"……出现了主流政治话语进入民间语境,网络流行语向主流媒体甚至官方文件渗透的迹象。这样的良性互动,这样的凝聚共识,正是改革正能量得以激发、中国力量得以汇聚的重要平台,且让我们在"点赞"中,共同奔向新一年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10.
“赞”字本义为“进见以贝为礼”,引申为“助也”、“明也”.其引申义在上古赞辞乃至后世赞文中得到充分体现.上古赞辞可分为仪式赞辞和非仪式赞辞,为后世赞文之源头.上古赞辞的形式和内容为后世赞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也谈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先介绍了非网络流行语的“杯具”的用法及意义,然后叙述了网络流行语“杯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再着重从谐音双关的角度论述了“杯具”一词形成的机理,最后描述了“杯具”用法进一步的发展情况。网络流行语“杯具”与“悲剧”一词谐音双关;以“杯具”为中心,形成了“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一系列新词;“杯具”一词形成以后在其名词用法基础上又相继发展出形容词和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12.
“你看,前面那个就是‘飘飘’!”“我可没那么‘老孔’,晚上要‘学习文件’。”“8147,这件事有关‘RPWT’。”如果不是“圈内人士”,看了上面的话语肯定一头雾水,仿佛进了威虎山,到处都是“天王盖地虎”。如今,此类校园流行语已经成了中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如果你不懂几句流行语,就好像有点不合潮流,甚至还会受到同学的嘲笑。校园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一种载体,它的丰富多彩迎合了中学生好奇、追求创新的心理。我们将对校园流行语进行一番大搜索,并给它把把脉,希望同学们能健康用语,文明交际。校园流行语大搜索(一)流行语之热门影片、流行…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极简化网络流行语,对人们的日常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以三个典型的极简化网络流行语“yyds“”醉了“”绝了”为例,依次从语义特征、流行原因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对极简化网络流行语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语言作为人交流的工具,是人类社会心理最集中的体现,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依托网络得以发展的网络流行语逐步成为网络语言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从网络流行语和社会心理的联系入手,分析了“给力”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认为“给力”的流行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离不开社会的繁荣和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变更,文章最后对网络流行语“给力”的流行进行了总结,认为现当代人们的社会心理状况和中国以后现代为精神标签的文化表征是流行语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基于“首要教学原理”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研究,流行语渗入大学语文教学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流行语包含着丰富的当下文化因素,可以弥补大学语文课程语言学教学的缺位,是学生积累词汇量、提高母语语言素养的途径之一,恰当使用有利于营造课堂创意氛围。指导学生积累流行语,分析掌握流行语词的构成理据和文化信息等,有助于使用和改造流行语创新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新媒体词语“点赞”在网络及口语中的使用日益广泛。本文从历时角度以及共时动态角度分析“点赞”的语义及语用演变,以此探析“点赞”的模糊修辞功能。“点赞”在维系人际关系以及提高语言表达效果方面都发挥了模糊修辞作用,提高了语言表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幽默性。  相似文献   

17.
点赞     
《初中生》2016,(34)
在微博或微信朋友圈点赞和被点赞已经司空见惯.出于欣赏,出于礼貌,为了应酬,为了…… 有一天,他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条微信:“朋友不幸住院了,好难过……” 刚发出,就有人给他“秒赞”了. 他问:“为什么点赞?”  相似文献   

18.
美术课中教师创造出一些“流行语”,学生为此经常谈及并兴致盎然,增添了美术课的愉悦性和活力,让美术学习更加轻松快乐,也更加高效。“拼多多”“洋芋坨坨”“僵尸”“标准配置”“顶天立地”等流行语,赋予它新的含义,让抽象的美术知识通俗易懂。通过流行语的流行,培养了学生的美术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艺术表现力,美术技能的培养不再枯燥乏味,提升了学生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在搜集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及其翻译语料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当代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探析网络流行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基于克里斯蒂安·诺德的“功能+忠诚”原则,从表达者和信息接收者两个角度,探讨了中文网络流行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芳 《现代语文》2009,(11):144-144
时下,经常听到有人说“气场”一词。许多新闻、广告中也经常使用“气场”这个词语,显然它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语。众所周知,流行语是一种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很多流行语一经产生,便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它们高频率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谈和报纸杂志中。广告商把流行语纳入广告词中,一方面为商品做了更好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使这些词语随着商品的流通而更加流行,甚至还会产生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