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唐王朝与突厥之间多次商议和亲,但有唐一代,二者之间始终未能实现和亲之举。究其原因,大致有三:首先,双方曾多次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使彼此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其次,突厥自身反复无常,使唐王朝对其常怀不满。再者,和亲进程中一些偶发事件,造成和亲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2.
对唐代和亲公主的婚姻礼仪及家庭生活进行研究,一则可明晰婚姻礼仪的传承与变化;二则可扩大唐代历史研究的视野;三则从妇女史角度看,可见唐代公主的不同风貌。和亲公主的婚礼与一般公主婚礼相比,有了悲壮及异域的色彩。一般都要经过册公主、求婚、亲迎、送亲、改汉为胡等过程。和亲公主婚后一直处在屈辱、动荡不安的家庭生活之中,主要表现为嫁祖孙三代、殉葬、媵婚、被抢、被杀等。  相似文献   

3.
过伟先生从民间采集了大量活的材料,搜集了一千多位女神,写出《中国女神》,这是中国第一部神论巨。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崇拜和神化,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化历史;《中国女神》成功之处是最真实地描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存在着多种和亲,西汉的主要和亲模式是兄弟式和亲模式与君臣式和亲模式,采取不同模式的和亲与不同时期汉匈之间力量关系变化存在很大关系。本文就这两种主要模式,从和亲的时间、本质、人选和影响四个角度进行比较,从而在深层次上认识这两种主要和亲模式,进一步阐述两种模式产生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不同结果。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民族虽属不同领域的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宗教对民族尤其民族认同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宗教是民族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二、宗教是一类次生民族生成的认同标识,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三、宗教是民族分合的特定因素,一个民族因信仰不同的宗教而发生分离,不同的民族也因信奉同一种宗教而聚合为新的民族;四、宗教是构建族源认同的重要因素,不同来源的民族因信仰某种宗教而重构相应的族源;五、宗教是族类认同的一种方式,其族际认同意识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6.
民族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民族观虽有助长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消极因素;但也有促进各民族团结、凝聚的积极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对中华民族认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趋势下,化的融汇与碰撞是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应的总体发展趋势。民族传统体育化作为人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做出自己的化选择。民族传统体育化分为科学精神与人理念两个主要层面。体育化中的科学精神在全球化背景下得到交流、融汇,以促进体育科学化的进一步发展,但不同的民族体育化又有其自身的人根基,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民族的独特性也就成为如何发扬传统体育化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2017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香港民众对于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经历了从低到高再到低的一个发展过程。特别是近些年来,"反国教、占中"等一系列运动的激化,使得香港民众的民族认同下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对"一国两制"的推行和特区稳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香港近现代史不同时期经济、教育、传媒三个方面对民族认同的影响,提出增强香港民众民族认同的路径,实现香港民众民族认同的真正全面回归。  相似文献   

9.
在实地考察调研和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广东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分布。阐述了发展体育旅游将有助于广东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加速这些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可以改善民族传统体育生存环境,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旅游业互动双赢的局面。提出了:树立品牌,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完善体育旅游中介组织,协调体育旅业的发展;提高体育旅游从业人员的复合型素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民族同化指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同化是研究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民族同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后,进行了一番梳理,区分了易与民族同化相混淆的概念,对民族同化进行分类,总结了影响同化的因素,以及看待民族同化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1.
古代桐梓境内居住着的濮、焚、賨、僚等少数民族是其羌族的后代。从殷周到宋代,名称在不断变化,但仍然保持着羌族的习俗习性。桐梓宋代石墓具有其以上民族墓葬特征,故而断言是羌支民族墓葬。这些民族在唐宋时代绝于史书,墓葬在宋以后几乎绝迹,只是因为民族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儒学自孔子开创以来 ,由于它的普适性而得到各民族的认同 ,在它的发展中 ,各民族在吸收儒学思想的同时 ,也把各自民族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儒学中 ,从而更加丰富了儒学。  相似文献   

13.
署名“西周生”的小说《醒世姻缘传》 ,向来被视作格调不高的作品。笔者以为 :首先 ,《醒世姻缘传》的主旨是宣传理想姻缘 ;其次 ,《醒世姻缘传》“恶姻缘”的前因后果种种皆为人所为 ,所以警世的用意显而易见 ;其三 ,《醒世姻缘传》语言优美 ,描写细腻 ,人物刻画生动 ,堪称佳作。同时 ,它描绘了 17世纪山东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颇有深度。因此 ,该书不应进入“格调低俗”作品之列。  相似文献   

14.
民族师范教育的发展是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就业导向下,民族大学要增大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服务的力度,推进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以现代竞技运动的科学选材为目标,调查测定了3个不同民族、两个年龄段的1386名儿童的身高发育状况,将他们的身高发育指标与其父母是否是异族、异地的婚配进行了统计处理与关联分析,结果是从身高指标上反映出异族、异地的婚配能够使子代产生一定程度的身高优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居民2003年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少数民族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和体育环境,提出了促进该地区少数民族居民体育消费的建议,逐步缩小我国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居民体育消费的差距,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在贫困地区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唐蕃在 8世纪对河西陇右特别是泾原地区的争夺十分激烈。德宗朝朱氵此之乱 ,唐引吐蕃入援 ,结果引狼入室。朱氵此之乱后 ,吐蕃趁唐疲弊欲夺取泾原地区 ,又恨李晟、马燧、浑王咸三人为唐拒吐蕃甚力 ,后马燧、张延常误国 ,所以有平凉劫盟。平凉劫盟以后 ,唐朝联合回纥、云南、大食 ,唐蕃关系进入低谷。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东北亚国家关系中 ,唐与新罗的友好关系堪称典范。唐中后期赴新罗使节的次数为 2 2次 ,公元 81 2年随崔廷赴新罗的副使为金沔而非金士信。这一时期出使新罗的费用问题 ,唐廷以私觌官方式筹备 ,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对赴新罗唐使节相关问题考辨 ,可使我们深刻认识宗藩框架下唐与新罗关系的真谛 ,推动中韩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唐代佛教的世俗化是唐代佛教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佛教世俗化对唐代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是择偶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相信婚姻缔结乃系缘分;二是违背封建家庭伦理,死后不与丈夫合葬;三是出家为尼,不忘家庭责任,且与本家保持密切联系;四是居家事父母,以持戒祈福为行孝方式等。这些影响既含有增强唐代女性自主独立意识的积极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以宿命论制约女性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能力的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