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媒体作为个人媒体, 包括 QQ、 微博、 微信等平台, 具有内容简短、 传播信息即时、 操作方式便捷多样等特点. 近年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 自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媒体应用心理问题也越发突出. 大学生是自媒体使用的集中人群, 大学生的自媒体使用的特点及内在的心理因素, 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及个体重塑方面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2.
周晓红 《新闻战线》2015,(5):121-122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水平对于自媒体的"文明"有着巨大影响。因此,要全面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创造良好的自媒体环境。"网络道德"一词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衍生出来的。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对于促进自媒体的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生活和学习便利的同时,也成了腐蚀现代大学生的一个主要因素,尤其是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迅速步入了互联网大国的行列。大学生群体是互联网的中坚构成,其网络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现代网络的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3.
李妍 《新闻世界》2013,(11):102-103
自媒体是伴随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出现后的热词。进入自媒体时代后,"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的说法更是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热潮,作为推动自媒体发展的一大动力——微博,有着非常广泛的受众群体,微博受众参与网络社交有着种种心理。  相似文献   

4.
网络阅读是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因此获取了新知识、新的意识和理念。提高了学习和创新能力。但部分大学生在网络阅读过程中存在着法制观念淡薄、检索能力差,加上其自控能力不强等因素使得在网络阅读过程中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我们通过对大学生网络阅读存在的问题及网络阅读行为心理进行分析,为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网络阅读,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做铺垫。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与大学生媒体素养培育之间的关系、作用、方式。重点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大学生所具备的心理特点,网络信息资源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教育作用,网络信息环境对大学生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网络信息资源与大学生媒体素养培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吉炳安 《新闻天地》2002,(10):50-51
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和对外交流的新途径,在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并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道德风貌乃至思想观念和政治倾向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使大学生获取的信息不可控制。以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报纸、杂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社交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成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自媒体账号,自媒体营销也应运而生。随着资本的注入,这些自媒体本身也成为了消费者的关键意见领袖(KOL),与明星、名人不同,自媒体博主由于更贴近消费者生活,他们的意见会显得更为真实可靠,于是他们开始更多地借助新媒体平台,利用"粉丝经济"宣传品牌方的产品,甚至是自己的产品,从而获取利益。以Bilibili弹幕网UP主"纳豆奶奶"为例,总结其自媒体营销策略,并分析其背后的受众心理,为品牌的社会营销以及社群经营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网络行为及其服务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高校大学生失范网络行为,提出必须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信息渴求,依据现代网络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网络信息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3,(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对其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媒体更易促使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状况产生消极评价,媒体报道量影响事件的知晓度;当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不充分,媒体关注度低于用户关注度时,人际渠道和自媒体的使用率会上升,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议题结构会出现不对称,导致对事件的认知与态度因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传播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了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对其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媒体更易促使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状况产生消极评价,媒体报道量影响事件的知晓度;当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不充分,媒体关注度低于用户关注度时,人际渠道和自媒体的使用率会上升,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议题结构会出现不对称,导致对事件的认知与态度因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传播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夏建华  邓红 《新闻战线》2015,(7):190-19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新媒体已经嵌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群体与媒介的接触大多通过网络,媒介互动尤其使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极为频繁,对媒介信息有更多的自主判断与思考。要提升大学生的媒介认同,就必须把握他们的社会心理需求,同时整合媒介资源并创新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众多自媒体平台纷纷发展起来。自媒体以其信息传播的便捷化、平民化等特征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自媒体时代悄然到来。自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增加了信息获取的快捷性与方便性,然而,自媒体新闻信息的传播也存在虚假新闻信息、低俗信息泛滥、媒介审判现象等新闻传播伦理问题。探究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问题,找出新闻传播伦理失范的原因,提出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伦理建设途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网络接触的现实困境 1.海量信息与有效信息使用的矛盾 大学生的信息使用能力,包括信息接触、信息获取和信息认知三个方面.从信息接触的情况看,大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主要为商业动机影响下的流行文化.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影视、卡通、动漫等形象媒体取得突破性进展,人的心理倾向、认知范式和行为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有这一切都在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而当代大学生更是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大学时期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阶段,现代社会里知识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成为中国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获取、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因自媒体门槛低、传播快等特征,网络热点事件的发生日益频繁,政府、媒体、公众的“三角博弈”也日趋激烈。面对这样的媒体生态,主流媒体提高自身舆论引导能力,除了从技术上实行转型,更主要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占领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6.
媒体的灾难报道不仅具有传播信息、提供知识、舆论监督的传统功能,还具有心理抚慰功能。随着救灾工作的进展,灾难报道可以在三个阶段发挥其心理抚慰功能:初期主要体现在信息的透明、及时和全面,借以消除受众因信息缺失所导致的恐慌情绪;中期主要体现在通过有效的舆论引导安抚人心,构建心理援助和支持的平台;后期主要体现在对灾难的反思与心理重建,弘扬坚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信息源的时代,针对目前大学生信息获取技能的现状,讨论了高校图书馆应把网络信息获取技能培训作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中的行为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现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所催生的新型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一个蕴涵着社会文化传播与交流、社会群体心理、社会群体生存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关系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新型传媒与社交生态网络,使人们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直观、便捷、及时和广泛,这也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而且从思维方式到价值取向、从审美情趣到生活礼仪等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这一切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孔晓梦 《报刊之友》2013,(9):102-103
新闻借助网络这一平台不断发展,并拥有了数量庞大的受众群。这些受众有着与其他媒体受众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其中认知心理、迷茫心理和匿名心理在网络新闻受众中尤为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受众在网络中的表现和行为。  相似文献   

20.
安翔  郑晓梅  王佳悦 《新闻知识》2023,(1):63-67+94
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时代,自媒体的蓬勃兴起带来了多元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网络思政与传统思政教育之间的多重博弈,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文章从自媒体视角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舆情产生的内在逻辑和特征表现,从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以及信息传播的内容、媒介、管控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提出了从增强价值导向、优化传播内容、加速媒介融合和提升管控效能等方面入手,构建符合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规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