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数学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熟悉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是生活便是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从独立的"点"与生活"串联"成一条条线、一个  相似文献   

4.
李景艳 《中国教师》2009,(Z2):278-279
<正>作为一名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我们都会深刻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5.
<正>陶行知说:"要创造‘活’的教育。""活"的教育就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数学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  相似文献   

6.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本人就此谈如下体会.一、在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应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正>清华大学教授谭浩强指出,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教导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如何思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欧美很多国家数学课程目标把"学会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从国内外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背景来看,被誉为"思维王国"的数学应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程要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联系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景,参与实践活动,解决生活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新课标》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由此可见,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只有在活动中,当数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有生命的,学生才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在"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开篇就明确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卢梭认为,教育应该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进一步指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2012版)中指出: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问题解决时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现象)有好奇心,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活动。可见,数学与生活有着多么紧密的联系。但是,实际教学中往往是"说的比做得好","为了生活而生活",甚至数学反为生活所"牵绊"。生活从来不简单,数学又何尝不是?  相似文献   

15.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钱静 《小学生》2013,(11):19-1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指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率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且《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因此,在  相似文献   

17.
孙陆 《教师》2012,(28):81-8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的本源和归宿归根结底便是生活,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  相似文献   

18.
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精辟地指明: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标准中还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9.
张雪 《考试周刊》2013,(41):75-76
<正>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走进生活"是新课程标准中一种全新理念,它有利于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思维活动与外界事物相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