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弹幕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和媒体文化,改变了传统视频网站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本文列举了弹幕视频的形式,分析了其即时互动性、语言多元化等特点,并深入剖析弹幕用户的心理诉求.弹幕视频由A站、B站扩散至土豆、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传统视频网站,又延伸至影院.在多屏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对弹幕内容把关,提升用户的媒介素养,发挥弹幕视频的传播魅力,成为互联网从业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弹幕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评论方式被逐渐运用于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中,是传统媒体连入互联网的重要切入点.文章从媒介补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弹幕对传统电视的补救;从电视自身的特点、电视体制以及电视受众三个方面分析了弹幕在电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弹幕具备的社交因素、弹幕在形式和规则上的创新以及弹幕给电视带来的互联网思维使得弹幕在传统电视中的运用仍具有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视频播放模式,弹幕视频在中国互联网已经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广泛关注。而弹幕文化少有人加以深究其背后的意义生产机制以及文化现象。弹幕是怎么激发网友的快感?弹幕是怎么生产意义的?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梳理当今的影视文化以及观众的接受反应。本文以传播学以及结构主义叙事学为理论支撑来探讨弹幕的意义生产,从而分析弹幕给受众带来的影响。随着诸如Ac Fun(A站)、哔哩哔哩(B站)等弹幕网站的势力不断壮大,热衷于弹幕的中国网民已从早先的"御宅族"逐渐扩展到了其他的青年网络群体。至此,弹幕视频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一种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在线视频点播网站,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上来看,弹幕视频开始呈现出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图景。本文将从"弹幕是什么?"、"弹幕的意义生产"、"弹幕的快感生产"三方面来着手分析弹幕。本文认为,弹幕视频的出现是一种后现代的狂欢,是受众对于传统霸权的反抗以及解构。弹幕的出现可能会改变未来的媒介格局。  相似文献   

4.
郑太昆 《传媒》2021,(4):67-68
由央视综艺频道与喜马拉雅APP联手打造的沉浸式文化分享节目《一堂好课》已在全国多个电视媒体及网络平台正式上线.节目开播至今,在抖音、微博、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等平台引发了强烈反响,吸引了大批"90后""00后"互联网用户观看与评论,成为文化分享类节目中的"行业标杆".本文结合《一堂好课》的节目内容、创作方式以及传播路径,分析电视媒体在制作沉浸式文化节目方面的职责使命与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传统视频,弹幕评论呈现出即时的反馈性、草根化、碎片化、娱乐化等特点;弹幕视频去中心化的"N次传播"模式解构了传统视频中心化的"一对多"传播模式,传统视频文本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神话和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颠覆和解构,借助弹幕技术还产生了新型社交格局和"弹幕文化";其所呈现的"多音齐鸣"的狂欢化特质亦是边缘反抗中心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张聪  常昕  陈颖 《东南传播》2014,(12):12-14
"弹幕"是源自日本的一种在青年群体,尤其是90后受众中流行的新型媒体传播样态和媒体文化。弹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并在其核心接受群体中形成了鲜明的共通价值观和传播语境。这种兴起于网络平台的传播形态业已被引入电视媒体,在多屏互动和媒介融合的时代,弹幕成为传统媒体吸引青年观众、扩大收视人群的一种尝试。长远看,如何对弹幕内容进行合理把关,如何强化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并在更广泛的受众层面上发挥传播效力,是弹幕传播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与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普及,存在于视频直播浏览中,具有即时评论、实时交互特点的"弹幕"功能,开始风靡于蓬勃发展的传播环境中。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弹幕发展的历程,同时结合线上观察与线下体验的方法,着力于从"弹幕"文化及功能广泛应用的现状入手,分析在网络传播空间,受众青睐应用弹幕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冯韶丹 《传媒》2018,(11):47-48
随着弹幕技术的出现、发展,弹幕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活跃于各类视频当中.如今国内几大知名视频网站,除却原本便以"弹幕"视频著称的"bilibili"外,其他诸如优酷、腾讯等均推出了视频弹幕功能,浏览者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将任何观感类的语言文字,即兴发到屏幕上,成为视频的一部分,体现出极大的参与度和观赏乐趣.从弹幕视频语言本身来说,其既具有与传统网络语言的相似性,又存在因为弹幕技术制约所拥有的独特性,加强对弹幕视频语言特征的认知,对于增进网络受众了解弹幕礼仪,强化对互联网娱乐空间的监管,形成积极健康的弹幕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变革,弹幕视频作为一种新型交互视频,为企业的营销推广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以弹幕视频广告为研究对象,借助费尔克拉夫的三维话语和韩礼德元功能理论相结合的话语分析框架对弹幕视频广告的广告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弹幕视频广告话语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社会结构及文化因素,厘清弹幕视频广告的话语组织规则,以期对弹幕视频广告在产品营销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广告形式,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网络营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钗 《青年记者》2015,(5):65-66
2014年10月11日,第十届金鹰节之互联盛典晚会面向全国直播,湖南卫视首开弹幕,将其与电视屏幕结合。至此,以弹幕视频为媒介的互动形式,正式从小众网民进入了大众视野,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弹幕视频互动的现状,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弹幕视频的互动现状"弹幕"在国内通常被认为本意是军事用语中密集的炮火射击,过于密集以至于像一张幕布一样。后来该词被引用到视频播放中,指从视频画面上直接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网络弹幕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介,已经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成为各大视频网站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弹幕的发展同时满足了平台获取利益的目的和用户的心理需求。本文介绍了网络弹幕的发展过程,将弹幕根据载体的不同分成了网络直播弹幕和网络视频弹幕,并阐释了它们的区别。之后,本文针对网络视频弹幕进行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分析了用户使用弹幕的心理、弹幕的内容特点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弹幕依然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并从平台和用户的角度分别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思考了弹幕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22)
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受众不但参与媒介文本的文化消费,而且参与了其生产与流通的过程。但弹幕视频的参与式文化体现出新型的特征:即文化增殖与市场增值的双重性;参与内容的娱乐化偏向以及较低且单一的参与层次。弹幕用户的交互式参与及其娱乐共享,使其成为媒介经济、文化经济的再生产者。  相似文献   

13.
弹幕一词最早出现在军事用语之中,形容"射速快、密度高"的火力覆盖网。而弹幕视频指的是这样一种视频:"当我们点开链接查阅视频时,大量的评论会直接从网络视频播放器所显示的画面中飘过,看上去就是飞行游戏中子弹网络。"因此,弹幕又被称为"会飞的字幕"。有人称弹幕的出现是实现传媒社交化的途径,本文对弹幕电视互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后电视语境是相对于传统电视语境而言的概念。新的技术催生新的媒介环境和文化,几年前大家还对"云计算"知之甚少,而近期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三网融合"云媒体电视";随着三星等智能电视的出现,安卓系统也不再是专属于手机媒体了。电视正在一个有别于传统电视的科技、文化、经济的媒介生态环境下转型,未来电视媒体不但在制作方式上,而且在传播渠道上以及播出平台上都有别于传统电视。"大小视频"时代下的"双屏"策略电视从最初的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科技的发展不仅将电视的屏幕变大,更将  相似文献   

15.
弹幕是网络技术与媒介进步的产物,它精准地把握受众的心理,成为当下最火爆的传播方式。弹幕实质上是一种突破时空限制的即时互动评论方式,具有高度互动性、高度即时性、高度风格化的特点。从文化阐释的角度,弹幕又是青年亚文化和群体狂欢的产物,成为文艺评论新形态的构成之一。弹幕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弊端和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与矫正。  相似文献   

16.
王智 《今传媒》2014,(4):41-42,53
电视问政自2011年由武汉电视台推出之后,由于其参与性强、距离感弱等特点,使其区别于网络等其他平台的问政方式,并迅速在全国刮起了一股电视问政的风潮。但是"走上电视"的政府工作带着深刻的电视媒介烙印,因此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而不是被电视媒介所控制,成为在这种节目形式中暴露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高校视频传媒已成为了发布校园信息,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校园电视台、户外电子屏等视频媒介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校园生活。以校园电视台,校园户外视频媒介和食堂电视为代表的高校视频媒介正在占领一块新的高地。本文通过调查,对湖南高校视频媒介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能给高校视频媒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朱亮 《青年记者》2016,(35):4-5
“弹幕”是指一种特殊的网络视频评论形式,观众的评论会以字幕的形式从右向左滑过视频画面.国内两家最早的弹幕网站分别是“AcFun”(简称“A站”)和“哔哩哗哩”(简称“B站”),本文主要选择这两家网站为研究对象. 随着弹幕的被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弹幕使用群体的不断扩大,弹幕文化逐渐发酵而成.它具有相对小众的文化群体、颠覆传统的观影方式、反叛主流的价值观念等几个特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弹幕文化属于网络亚文化的范畴.弹幕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存在一定的抵抗,但是这种抵抗并非全面的反抗.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8,(3):68-74
弹幕直播平台作为近年来网络弹幕视频的热门实现方式,吸引了大量粉丝以及各界的关注,已经在多个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然而,学界的关注度与其引发的社会热度依然没有匹配,我们有必要以网络直播平台的粉丝对弹幕的使用及其背后的粉都文化为研究对象,从直播弹幕的发送、接受、传播与区隔等具体行为讨论其中蕴含的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符号悖论,进而考察弹幕直播平台为互联网产业与大众文化带来的新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从网络"媒介"与影视剧相互交融的网络影视剧到移动直播与社交平台联姻的"直播间"、"弹幕"再到移动视频与社交平台持续发力的短视频,媒体技术不断迭代演进的过程中,影视传播产业呈现出了一副崭新的传播图景。传统电影人才入场新兴影视传播行业会带来什么?网络影视剧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如何做好产业升级和规范化运作?在经历了移动直播和持续发力的短视频业态后,影视传播的下一站会是什么等等问题成为影视传播产业在新媒体技术演化视域下的重难点。本文通过梳理新兴影视传播行业的纵向发展历程,并横向对比发现内在逻辑:每一种新兴影视传播方式的产生都体现出了人们渴望自我实现和平等互动传播的心理需求。技术和人文的交汇,或许能够让影视传播产业在新的媒介技术视野下成为更具生命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