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实践领域最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改革是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对原生态市场经济体制的借鉴基础之上的。原生态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在创造高效生产力的同时也导致了贫富分化。而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以追求共同富裕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那么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只能对原生态市场经济进行改造。其改造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效果由"贫富差距"转变为"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史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走的“复兴之路”,可用“3个30年”来划分;而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变化,则可以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界,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其实就是以思想大解放促进生产力大发展的历程,其成功来自党的“解放息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当前要破除一切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体制和做法,把社会发展转变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不同于西方国家体制与制度同步发展模式,也不同于前苏、东国家的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的“推测重来”模式,而是在明确的制度约束条件下完成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置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独特道路,决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磨合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阶段,目前正处在第二个阶段上。一、对磨合阶段矛盾的理性分析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自1978年启动,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过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随着我国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改革的动力和改革的方式都要发生相应的转换。顺利完成这一转换,是我国继续深化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前后的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30年财税改革乃至改革开放整体进程的分水岭:此次改革之前是探索,之后是补充和完善.正是在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国家与企业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工商税制改革的基础上,我国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符合公共财政运行规范的财政税收体制,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及完善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就这一历史性变革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其中分税制改革的历史功绩给出笔者的一点思考,最后从改革理性选择的角度试论未来财税体制改革应坚持以分税制为基础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继体制选择分析———从制度绩效角度理解的改革之后,经济学博士后李义平同志又推出了他的新著中国的经济过渡(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如果说体制选择分析探讨的是中国人民何以在制度绩效的作用下,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么,如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顺利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分析过渡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则是这本专著的任务。在该书的作者看来,中国的全部改革可以一言以蔽之地概括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我们将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为枢纽,同时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迎…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工资分配制度,在工资分配改革方面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体制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实行市场调节取得的成绩,迫使中国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市场体制的缺陷,中国建立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历程与成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改革走过的30年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第二阶段:1984-1992年:改革全面探索阶段;第三阶段:1992-200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相似文献   

10.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两年我们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中,既有成功的一面,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如物价上涨过快,房地产、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的改革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到了开拓性作用,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摸索了经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的改革模式经历了从生产经营体制的变革到农村综合体制的变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我国农村以后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的现代化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注入动力、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从现代化的视角审视,在以下方面产生了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从激励机制看,充分调动了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鼓励公平竞争,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了中国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个根本性的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得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70年的文学创作,对应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开放两个历史时期,在前30年和后40年,存在不同的发展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探索意向,但都显示了社会主义体制下文学生产的活力,文学创作取得了可观的艺术成就,其标志是产生了带有不同时代文化特色的经典作品。仅以小说为例,前30年为当代文学史留下了以"三红一创,青山保林"为代表的"红色经典";后40年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作品为标志,有一大批长中短篇小说跨入了经典的行列。盘点这70年的共和国文学经典,对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体制下文学生产机制的独特性、变革过程及其不同的文化效应,总结文学发展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对人类经济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意识影响和无意识影响两个层次上;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支持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如今,10年过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已初步完成。十六届三中全会主题之一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目前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还存在哪些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完善呢?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路──南昌、宜春两地区职业教育调查的启示霍生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未来15年要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经济...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30年,也是各项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的30年。收入分配领域经过不断探索、改革和调整,积极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分配制度的变革,并将此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改革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结合分配制度改革走过的道路,本文作了四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19.
加速实现两个根本的转变北京大学教授范家骧《建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第一个转变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2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企业体制是整个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制度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企业改革要根据这一要求,选择目标模式,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 在传统的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之所以活力不足,除了在企业制度上形成了“人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