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中国的进步为世界树立了新的形象,国际地位也越来越显著,世界要求了解中国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世界各国政府对中国的重视,也引起了各国民众(其中也包括华人、华侨)对中国的兴趣,也迫切希望了解中国。同时,为扩大对外开放,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也必须做好对外宣传介绍工作,让世界人民了解一个真实而全面的中国。这就要求各种传媒担负起这一神圣的职责,尤其是被称为“没有国界的”广播电台,更应发挥它的独特优势,在对外宣传报道中担当起主…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新的形势给做好外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带来大好的机遇。 一、增强外宣意识大胆探索实践 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政治风云的变幻,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益临近,都迫切需要做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外宣工作。 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也是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对外树立湖北形象、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因此,作为一家省级广播电台,应当进一步增强外宣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迅速发展,许多外国人士迫切要求了解中国的建设情况和经济政策。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应当搞好对外经济新闻报道。那末,怎样搞好它呢?我认为当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走向世界,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向型经济正在发展。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各省人民,急切盼望新闻媒介及时地提供世界这个经济大舞台的各种信息。我们应该让人民了解世界的真实情况,了解世界经济,世界行情。因此。我们的经济报道,应该冲破过去闭关锁国的缰绊,要关心中国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及时地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国际形势,把握时代脉搏已成为当今国人的迫切需求,通过新闻媒体获取各种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些信息中,国际报道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报道是受众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标志。改革开放一方面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另一方面是让中国了解世界。而新闻媒体的国际报道成为人们了解全球局势,了解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  相似文献   

6.
董立力 《新闻采编》2012,(2):5-6,15
在对外宣传中,全面准确地宣传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让世界更快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山西,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崛起的进程中来,共享中国繁荣进步的机遇和成果,让我国迅速融入世界各领域,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新闻改革,鞍山人民广播电台相继于2004年、2005年推出二档大型新闻直播版块节目《鞍广早新闻》和《鞍广午间新闻》。几年来,它们以权威、真实、快捷、贴近的风格,为钢城百姓打造新闻新时空。鞍山人民广播电台创办这二档新闻直播节目的宗旨不仅是要满足全市听众了解本市发生的新闻需求,还要让他们了解全国、了解世界。  相似文献   

8.
《钱江晚报》发表文章阐述:中国经济要真正能够屹立于世界舞台,必然要让更多的企业家、经理人熟悉世界经济体系,了解全球市场规则,同时也要让更多的普通大众多了解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关联之处。实际上,对于财经类媒体来说,这又形成了一种需求——如何使中国与世界经济交流方面有更多层次的互动,并以此来满足受众。  相似文献   

9.
中国向世界开放,世界向中国敞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舞台。党报要紧跟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宣传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知识,扩大国际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科技、体育、军事、风土人情等国际新闻报道,让读者甄别国际政治的优点和短处,掌握世界经济变化,学习各国优秀文化,了解世界发展潮流,成为具有国际眼光的中国人,正确运用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为我国改革开放服务,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两极对抗局面已被打破,多极化局面正在形成。“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错综复杂,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日益扩大。面对新形势,广大读者迫切希望在更广泛的领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这为国际新闻报道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改进和加强国际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为改进和加强国际新闻报道,中国新闻界近两年来先后在福州和广州举行了两次国际报道研讨会,总结交流搞好国际报道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广播网站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创了珠江模式,揭开了广播系列台的大幕。1996年12月,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又做了我国广播电台上网的先行者,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广播媒体网站(www.e974.com)。据中国广播在线网站(www.fm.china.com)统计,全国至少有117家广播电台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域名的网站,但目前的发展现状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对外宣传事业随着新中国的坚实脚步,走过了50年的胜利征程,在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方面,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外宣传工作始于本世纪30年代。在抗日救亡的烽火中,中国共产党克服重重困难,在国外和根据地创办刊物、报纸和广播电台,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必要的国际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把对外宣传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外宣事业建设列入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我国的对外宣传事业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新时期。新中国成立伊始,中…  相似文献   

13.
进入 2 1世纪 ,中国面临的新形势是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和中国现代化 ,中国广播电视的对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领导人历来重视广播电视的对外传播 ,中国的广播电视在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方面也作出了成功的实践。但就全球新闻信息市场而言 ,中国的广播电视在对外传播中的弱势显而易见 ,充分认识中国广播电视与世界链接的距离并寻找增强链接的有效途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国际卫星电视的高速发展,电视在我国的外宣事业中占有了十分突出的地位。要搞好电视对外宣传,除了要把我国的电视节目推向世界,使电视播出信号在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实现有效覆盖以外,还应使电视节目本身具有竞争力,能够吸引住观众。 让世界了解中国什么?世界想厂解中国什么?怎样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电视外宣节目制作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最早的广播电台KAKD1920年11月2日开办于美国匹茨堡,距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广播电台1923年1月23日开播于上海,仅比世界最早的广播电台晚两年多。广播自诞生以来,因其声情并茂,发送信息快、接收不受地域、时空、文化程度的限制;内容上能最快捷地传达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人们关心的大事、新鲜事;  相似文献   

16.
姜鹏 《新闻知识》2006,(1):8-10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紧密。中国的传媒机构在“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无论是在国际新闻传播理念、传播策略、还是在对外传播管理体制方面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至今仍未形成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相称的传播局面。如何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冲击是一个目前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不是简单的互通有无的过程,而是激烈的生存竞争,它关系到世界占大多数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的幸福和尊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趋紧密。中国的传媒机构在“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国际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 无论是在国际新闻传播理念、传播策略、还是在对外传播管理体制方面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至今仍未形成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无线电的发明和使用为广播事业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无线电传递语言和音乐的试验取得成功。不久,美国、英国和十月革命后的俄国等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建立广播电台的国家。在此期间,无线电技术传入我国,外国人开办的广播电台在我国出现。中国的广播事业历史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9.
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我国的科学研究也要改革开放,也要面向世界,让中国的学者了解世界各国科研的新信息,新进展;也要让国外的学者了解中国科研的新信息、新进展,了解中国学者的聪明才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适时地出版本校一批优秀的数学家的学术专著,对于促进我国数学学科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满怀豪情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时候,我们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经过艰苦奋斗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一、飞速发展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我国仅有几个中波、短波广播电台,经历5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已步入了世界广播电视大国之列,成为12亿人民喜爱的大众传媒,也成了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窗口。1.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走过了辉煌的发展之路。建国初期,声音广播是事业发展重点,全国兴建了一批大功率的中波、短波广播发射台,建立了大批收音站并大力发展农村广播;1958年我国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