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泉宝 《武当》2007,(11):30-31
李师融先生的《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台北逸文武学书馆2007年6月初版,简称《源流阐秘》)已在国内发行。师融先生在7月初即赠我一册,精读后,深感该书切合当前形势需要,尊重历史,为太极拳的正本清源,恢复明代太极拳史,重新奠定太极拳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地位,深入揭穿“清初陈王廷首创太极拳”(简称“陈王廷创拳说”)的骗局,做出了积极努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武当》2008,(3):32-33
《48式简化太极拳的内容特点之设计》是从创编小组当年创编后写的一个汇报材料中节选的,为了尊重历史.编者未做文词修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除假大空的政治口号之外,创编是认真的严谨的,尊重了太极拳特点和普及需要,符合太极拳理法精神,对我们今天探讨传统武术发展方向、方式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史美雄 《武当》2011,(4):32-34
引言太极拳是全中国最多国人练习之拳种,太极拳可称为中国之国粹,所以太极拳的源流历史至为重要,不是所有学太极的朋友都会关心源流历史,但也有不少学者对太极拳之源追本求源,作出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史美雄 《武当》2011,(7):33-34
张三丰是道教史中的重要人物,张三丰是太极拳重要人物,不了解张三丰事迹,实难清楚了解太极拳的源流历史,可惜至今还没有一篇有关张三丰的全面资料为后世人满意,不是今人不努力,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缠法也。提起太极拳,大家必然联系到缠丝劲,缠丝劲是螺旋劲的一种,是太极拳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武术大都讲究螺旋发力,然而缠丝劲作为术语首见于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因其符合太极学说原理,也成了太极拳的标志特征。陈鑫(1849-1929年),字品三,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也是中国近代武术史  相似文献   

6.
李芬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1):32-33,36
在和谐社会的今天,太极拳"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太极拳美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的美是独特的,传递着中国人的审美理想,也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温润的结果。文章从太极拳的弧形、意境、张弛、刚柔等四方面阐述了太极拳之美,为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太极拳美学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张爱琴 《武当》2013,(9):63-63
衣袂飘飘,拳风阵阵,方圆有致,刚柔相济……迎着初升的旭日,太极拳队和太极剑队的教练与队员准时出现在操场的南隅。一招一式,彰显出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的太极拳文化韵味。"弘扬太极文化,推进素质教育",是学校的特色建设旗号,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学校的特色建设之路已经走过七个春秋,一路摸索,一路前行;一路耕耘,一路收获。苏州市首个"少儿太极拳教学基地",市、区两级"特色体育项目学校","苏州市青少年业余训练先进集体",使学校在区内外声名鹊起,太极拳教学已成为学校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一、尊重历史,传承原有文化太极拳是一种哲拳,它集中国传统哲学之精华,以阴阳对立统一、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虚实相生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8.
查阅近六十年的太极拳源流研究文献,大量不可考证、以讹传讹、荒诞不经的传说假说充斥其中,距离太极拳源流的科学化体系建设还相去甚远。文章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证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太极拳源流中的"可证史"和"存疑史"两个方面将1949年以来太极拳源流研究的成果进行去伪存真和总结梳理。太极拳创拳时间应在明末清初之间,其地点和创始人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太极拳源流研究应基于其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角度对其发展进程进行宏观的整理,将尚待考证有争议的问题给予规整存疑,对于假文献、以讹传讹、甚至"人造"文物等有碍太极拳学科科学发展的因素给予扬弃。  相似文献   

9.
胡明华 《武当》2013,(7):14-15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据专家考证,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先贤曾说过,"打拳打个理","学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一、太极拳具有哲理性太极拳的拳理源于《老子》和《易经》。因此,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便把太极拳与中国古典哲学联系在一起,认定太极拳是哲学拳。太极拳与哲学的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古典哲学,也不会有当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太极拳发展历史的探究表明,出太极拳的养生文化是一个由无到有逐渐发展的过程。其中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体育健身理念是太极拳养生文化构成的基石,现代科学技术是其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王锐 《体育世界》2013,(3):74-75
在当今世界,太极拳已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国家,而不再仅仅是中国人的修身养性的活动了。但无论太极拳发扬到哪里,它的根仍然会在,并且永远都在中国。因为太极拳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并得以发扬光大的。中国有着五千多的历史,其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不难想象,。本文就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思想,儒家、道家、佛教、兵家文化来探索太极拳与它们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王衍榛 《体育世界》2012,(12):39-40
通过各种途径对太极拳的传播推广,即加强国民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认识,领悟民族传统体育蕴含的文化.又可以把太极拳推向世界,让世界各国民众了解太极拳;接纳太极拳;喜欢太极拳,感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使太极拳扎根国内繁茂世界。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东方体育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武苑中的一枝奇葩异宝。文章通过理清陈家沟村落的地域文化背景和地域文化内涵;以资料分析和历史史证相结合的手段,全面阐述了陈家沟村落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陈家沟村落的形成原因,通过研究和分析,结论认为,陈家沟村落武术的形成与其厚重的地域文化环境和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为太极拳的诞生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4.
路迪民 《武当》2006,(7):30-33
在太极拳史的研究中,唐豪和顾留馨是两座神像,他们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可以说,任何真正的太极拳史研究,可以超过唐豪顾留馨,但不能越过唐豪顾留馨。然而,唐豪顾留馨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政治史和文化史上两个特殊时代———疑古思潮和极左思潮盛行的时代,他们之所以能在这两个潮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太极拳的发展历史及其变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提出关于对中国太极拳的研究应该将哲学、医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融为一体的新观点,对促进中国太极拳的发展和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 青少年习练太极拳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太极拳的传承,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饱经风霜,长盛不衰。将太极拳蕴含的文化内涵、功能价值、技击理论渗透到青少年体育锻炼中,让青少年找到太极拳锻炼的兴趣点,激发青少年锻炼的热情,  相似文献   

17.
李滨 《武当》2006,(5):26-28
影视剧《太极张三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张三丰的名字,现在多与中国拳的一个派别——太极拳联系在一起。”著名太极拳家吴志青说:“考各家太极拳之源流,均称系丹士张三丰所传授。”(《太极正宗·弁言》)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锻炼空间的口述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间之视角,运用口述史方法,深入太极拳锻炼的田野获取太极拳练习者的实践素材,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太极拳锻炼空间的形成、太极拳锻炼空间的运作及太极拳锻炼空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论太极拳的起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太极拳渊源之谜,虽早有官方定论,但近一个世纪各门各派依旧纷争不休,近些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太极拳的出现在历史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升,受到当今世人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明显,不是因为太极的历史影响;更主要的是人们在这项渊源流传的且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在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太极拳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不断快速发展,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太极拳、喜欢太极拳并开始习练太极拳,随之对太极拳的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太极拳的起源、历史演变、拳种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分析,并由此提出四点建设性意见:打造太极品牌;借助电视媒体,推动太极拳市场化发展;借助学校平台,营造太极拳气氛;建立系统的太极拳文化学科,从而为太极拳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