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通过对青少年运动员内隐自尊、攻击性分别进行测量,探讨内隐自尊和攻击性的关系。结论如下:1)研究证实了内隐自尊效应的普遍性,无论男女,其内隐积极评价效应都十分明显,内隐自尊效应不存在性别差异;2)男女被试在攻击性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身体攻击性和愤怒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内隐自尊与攻击性总分、愤怒、敌对呈显著负相关,和生理攻击性、语言攻击性相关较低。个体内隐自尊水平越低,越容易产生愤怒和敌对情绪。最后提出了减少运动中攻击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体育锻炼与自尊和身体自尊的关系研究进展做了概括性综述。针对当前锻炼心理学领域内的研究,对该课题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涉及概念界定、科学性测量、实验的信效度等问题。指出在未来研究中,需要注意测量工具的使用、研究设计的把握、实验的严格控制,同时还需加强对体育锻炼提高自尊或身体自尊水平的心理机制研究。元分析研究发现,体育锻炼提高自尊、身体自尊水平的效果量为小到中等。  相似文献   

3.
从自尊的概念发展、身体锻炼对儿童自尊的影响及身体锻炼与儿童自尊变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讨论了近20年来身体锻炼与儿童自尊的研究,从方法学上的突破和身体锻炼各要素及其交互作用看来,认为如何对儿童自尊各维度及亚成分的影响将是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身体锻炼量表、身体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身体锻炼、身体自尊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锻炼量在性别、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自尊在性别、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不同生源地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身体锻炼量、身体自尊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系数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性相关。身体自尊和身体锻炼量对自我效能感起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不同运动项目中大学生健康人格与身体自尊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不同运动项目中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身体自尊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参与不同项目的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身体自尊在整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聪慧性和社会参与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场对抗性>难美性>隔网对抗性;男、女大学生在健康人格和身体自尊整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仅在聪慧性方面处于边缘显著水平;身体自尊各变量与健康人格各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身体自尊整体及各变量分别对健康人格整体及各变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隐自尊效应的定义、内容和研究成果的诠释,探讨在体育教学中内隐自尊效应以及科学运用内隐自尊效应理念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在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内隐自尊效应为教学服务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自编的IAT(内隐联想测验)测得大学生内隐自尊是普遍存在的,蒙汉大学生在内隐自尊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外显自尊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不成熟性防御机制和心理健康状况中的各维度存在显著性相关;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防御机制、掩饰因子与心理健康中的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自尊类型个体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投射、幻想、抱怨和躯体化上存在差异;高自尊个体(两种高外显自尊)在心理症状各维度上显著的低于低自尊(两种低外显自尊)个体。  相似文献   

8.
身体自尊是个体自尊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并伴随聋哑儿童最先发展起来。聋哑青少年学生身体自尊的调查研究可为其整体自尊、社会生活的改善提供相应知识基础。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聋哑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PSDQ问卷对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聋哑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不同性别、年级的聋哑青少年学生的身体自尊分纬度上存在差异;其身体自尊对整体自尊的贡献大于身体自尊各维度对整体自尊的贡献,各维度与身体自尊的联系强于与整体自尊的联系;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其身体自尊分纬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均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研究大学生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参与的关系。对男生和女生的身体自我知觉剖面、知觉重要性剖面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证实了身体自尊分量表的变化都会引起身体自我价值感的同方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自尊及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3名运动员进行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自尊和心理控制源的测查。结果表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各个维度与训练比赛满意感、自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另外成就感降低与内控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各个维度与机遇、有势力的他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疲劳各变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心理控制源和自尊的基础上对预测训练比赛满意感做出了新的增值贡献,可靠地解释了训练比赛满意感总方差的另21.4%;自尊对心理疲劳的3个维度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源中,内控性对成就感降低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机遇对运动员的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尊会影响其未来发展及幸福水平。本文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自尊量表》对研究人际信任与自尊现状的同时,探讨两者的相关。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尊呈现正相关,自尊水平越高的学生,人际信任水平越高。应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加强人际信任的培养,提高自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自我同情对女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影响,并且比较自我同情和自尊这两个心理结构对锻炼动机的预测作用。采用自我同情问卷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锻炼行为调节问卷对208名有规律性锻炼习惯的女大学生自我同情、自尊和锻炼动机进行问卷测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评估数据。自我同情与自尊、内部动机成正相关,与外部动机、内摄动机成负相关。层次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同情对内摄动机独立方差的贡献率超过自尊对内摄动机的贡献率。在运动情境中自我同情与自我决定的锻炼动机之间存在相关性,自我同情得分较高的女大学生更有可能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以及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自尊在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方法:对来自天津市市内六区的315名老年人样本的锻炼行为、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和自尊进行了测量,主要采用分层回归分析及路径分析的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分层回归显示体育锻炼对样本生活满意度的标准回归系数在回归模型中加入自我效能、朋友支持和自尊后,由0.36大幅下降为0.09;自我效能、朋友支持和自尊对样本生活满意度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32、0.11、-0.26;锻炼频次、锻炼时长和集体锻炼对自我效能的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31、0.24、0.45,且均P0.01;集体锻炼对朋友支持的标准回归系数为0.25;体育锻炼对自尊的标准回归系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不存在直接相关;朋友支持和自我效能是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测量的身体意象与整体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客观身体质量指数BMI、主观身体价值感、改变身体形象的行为意向以及整体自尊、一般生活满意感为效标,对从问卷调查法、形象选择法、形象调节法以及内隐实验法中抽取的4项身体意象测量技术进行了比较,考察了身体意象与整体自尊、一般生活满意感的关系以及大学生的身体意象.共160名体育大学学生参加了本项研究,其中男生97名,女生63名,均龄21.21岁.因素分析发现,问卷调查、形象选择、形象调节3种方法测量的是外显身体意象;内隐实验法测量的是内隐身体意象,外显与内隐身体意象出现分离.外显身体意象与整体自尊为低度相关.分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整体自尊对生活满意感的预测贡献后,身体意象仍有可能对预测生活满意感做出新的增值贡献.讨论了研究结果的方法意义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身体自我与主观幸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身体自我是自我观念最早发展的部分.我们在身体自我与主观幸福关系问题上的一系列研究积累了5项结果.1)对于人的生活满意感而言,主观身体感受比客观身体形象更重要;2)在整体自尊的基础上,主观身体感受仍可对生活满意感的预测做出增值贡献;3)身体自尊通过整体自尊对生活满意感产生影响;4)在大学生群体中,身体自我对于生活满意感而言至少与学术自我同样重要;5)依体育成绩高低分组时,身体自我价值感是预测生活满意感的最重要的变量;依学业成绩高低分组时,学业自我评价是预测生活满意感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我们今后的研究任务是从调节变量的角度继续探讨身体自我与主观幸福之间关系的年龄效应、性别效应、文化效应以及身体自我的可控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自我妨碍量表和自尊量表对西安三所高职院校的5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运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职大学生自我妨碍和自尊之间存在高度相关,而且二者都和人口学变量显著相关。基于此建议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同时减少他们自我妨碍行为的使用,使高职大学生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