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档案文献鉴辨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档案文献鉴辨的萌芽,后经两汉、唐宋的发展,至明清时期逐步成熟,并形成了科学、系统的鉴辨方法。在此过程中,历代档案学者及历史学家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身体力行地开展档案文献鉴辨工作,在档案文献鉴辨方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我国档案文献鉴辨工作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后经两汉、唐宋至明清以降逐步发展成熟,为后世留下了丰硕成果,形成了系统、科学的鉴辨方法。本文分析了我国档案文献鉴辨方法的演进脉络及演变特征,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档案文献鉴辨方法新体系的构建,该研究对今后档案文献鉴辨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档案文献鉴辨和档案鉴辨形似则义别。文章从鉴辨对象、目的、标准和方法四个方面对档案文献鉴辨和档案鉴辨进行了辨析,以对鉴辨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星 《档案时空》2003,(6):11-12
一、档案文献鉴辨学释义 档案文献鉴辨学,又称档案考据学,是从考据学发展而来的,为了区别于原有的考据学,而将之命名为档案文献鉴辨学。 档案文献鉴辨学,是以历史的观点考察伪误档案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总结运用传统的经验方法并结合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5.
档案文献鉴辨学,是以历史的观点考察伪误档案产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危害,总结运用传统的经验方法并结合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档案本身的真伪、档案内容的正误及档案的形成时间、文字等进行鉴定与辨别的学科。 凡是与档案有关的鉴辨问题均属档案文献鉴辨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如:鉴辨档案本身的真伪;鉴辨档案内容的真伪;鉴辨无时间或时间不全、不确的档案;鉴辨档案文  相似文献   

6.
荣孟源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著作颇丰,他在整理和研究档案文献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献辨伪思想及方法,即从来源角度、制作角度、形式角度、印章角度、文字角度、文体角度、著录角度、记载角度等八个方面对档案文献进行鉴辨,标志着我国系统的、科学的档案文献鉴辨理论的诞生,对今天档案鉴辨实践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尔纲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 ,对于太平天国的档案文献进行了鉴辨。他的主要成就就是对《江南春梦庵笔记》、《盾鼻随闻录》、《太平天国战纪》、《太平天国起义檄文》等档案文献进行了鉴辨。他的鉴辨方法是外部鉴辨法和内部鉴辨法。外部鉴辨法体现为 :考其来源、考其书写惯例、考其笔迹与字体。内部鉴辨法体现为 :事理分析法、是否违背典章制度法。  相似文献   

8.
王星 《兰台世界》2006,(22):4-6
档案文献文字鉴辨在编研工作中经常碰到,特别是在整理公布史料与编辑汇编的时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应对其进行专门研究,总结归纳鉴辨经验,积累鉴辨知识,从而提高档案文献文字鉴辨的能力和水平,指导编研工作实践,这样有利于编研工作水平与编研成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李珍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8):144-148
近代以来,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方法及图形图像等现代信息技术被逐步应用于档案鉴辨,参考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论述“文革”前和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在我国档案鉴辨中的应用和发展历程,分析发现不同类型档案的鉴辨技术既具有一般共性,又具有自身特性。科学技术在档案鉴辨中的应用有助于大幅度提高鉴辨的准确性和普适性,对于更好地推动我国档案研究的发展,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适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体现于对档案文献价值的认识、档案史料收集、整理、鉴辨及编纂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正确看待胡适档案文献编纂思想,对今天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其内容真实可靠,具有权威性.但档案产生的因素非常复杂,一些伪造、篡改的档案亦混杂其间,以假乱真,给档案利用带来不便.因此,档案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档案鉴辨知识.档案鉴辨是指将传统鉴定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从档案的载体形态、字迹特点、措辞用语、署衔铃印等档案的外部特征,鉴别和判定档案的真伪.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纸质档案的外形鉴辨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晨 《档案学通讯》2015,(2):96-100
王庆成先生在太平天国档案文献的搜集、编纂、校勘和考释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先生在60余年的治学实践中形成了系统、全面的档案文献研究方法。在档案搜集方面,他重视海外实地发掘和利用人脉搜集;在档案编纂方面,倡行以事类和丛书体例为主的编纂方法;在档案考释方面,补充和发扬了史家不足的档案外部考订法,但不孤立地采用某种方法,而是注重宏观和微观结合,外部考订与内部鉴辨相结合。王庆成先生关注档案文献体系构建,重视理论思维,强调学术研究现实关怀的学术经验和严谨求实、笃诚质朴的崇高品格值得历史学界和档案学界的研究者共同分享、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顾颉刚(1893~1980年),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顾老毕生从事中国古史研究,尤其是中国上古史的研究与文献史料的辨伪工作。顾颉刚先生从中国固有的汉学里秉承了疑古的精神,又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学习了近代西方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一生治学研究小心谨慎,更是在档案文献史料的收集与鉴辨过程中呕心沥血,极大地助推了中国史学与档案学研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陈凯 《图书馆杂志》2022,(4):129-136
运用文献编纂学和史学史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解析海外珍贵孤本文献道光《佛山街略》的著作体例,以文献性质鉴辨、著者身份探析为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这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商业街道专门志书,属于乡镇志书范畴。运用横向比较方法,与同时期的道光《佛山忠义乡志》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编纂特色与价值。总结鉴辨道光《佛山街略》文献性质的经验方法,对于深入探索地方文献的性质与分类问题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叙述文字鉴辩是研究与利用档案的前提条件,是档案真伪鉴定的重要手段,是档案文献编纂的基础工作入手,阐述了档案材料文字鉴辩的方法、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弛  何思源 《兰台世界》2017,(13):27-30
《金石录》作为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钟鼎碑刻铭文集录和考证著作,不仅在金石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档案学思想。通过对《金石录》进行分析,深入探析赵明诚与李清照"订史氏之失,合圣人之道"的档案价值观,旁收博采与多管齐下的档案收集原则与方法,四部分类、严格登记、遵循来源、时序排列与详尽著录的档案整理理念,以及丰富严谨的档案文献鉴辨理念与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眼见不为实——数字影像的真伪鉴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影像的真伪鉴辨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课题.随着伪造数字影像的不断出现,如何有效地、科学地鉴辨数字影像已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数字影像造假的可能性和实施的措施.介绍了数字影像鉴辨的依据和常用方法.探讨了数字影像鉴辨中可资利用的工具.以期应用于实际工作,解决数字影像真伪鉴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档案鉴辨"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耿生 《北京档案》2002,2(1):22-24
古往今来,人们所有的努力奋斗,无一不是在以史为诫,鉴往知来,用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作为现实行动的准绳.历史是已经逝去的现实,现实是正在展开的历史,历史在不停地发展,彪炳千古的伟人,扭转乾坤的事业,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消失在历史的星空之中.历史不能重演,只给后人留下了原始记录--档案,它真实地记载了历史上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世间刻骨铭心的慷慨悲歌,它的内容"誉者不过其实,抑者不损其真",当一个人物或一件事物有不同记载时,人们多以档案记载为准,从理论上讲,档案的凭证作用在各种文献中是居于首位的.但是,这也并非绝对,"伪误档案"的存在,使档案真伪杂厕,诸多歧异严重地妨碍了档案的权威性,鉴订档案本身之真伪,辨别档案内容之正误,简称"档案鉴辨",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晚清的"中兴名臣",曾国藩一直受到世人的积极关注。其中,有关他的档案意识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曾国藩档案意识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家族耕读文化思想、弘扬传统文化、政军需要等方面。其档案意识经历了萌芽、形成和成熟三个时期,萌芽时期受耕读文化思想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资料典籍的收藏上;形成时期侧重于对档案文献的收集与管理方面;而成熟时期则侧重于对档案文献的藏用并重及编纂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档案文献辨伪具有明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档案人员参与到档案鉴辩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鉴别的对象不仅仅只是档案文献本身,而且还要注重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关于辨伪的方法,在了解作伪方法基础上,既要沿用传统的文献辨伪方法,又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广泛借鉴相关领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