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6世纪中叶以后至18世纪末,新航路开辟后形成的西方新世界观念在中日两国传播。中国被动地接受了部分新世界观念,但更多表现为排斥西方文化及其世界观念;日本主动地吸取新世界知识,形成兰学思潮,世界观念得到了更全面、更深刻的发展。中日对新世界观念的回应是两国适应新的世界形势的重要表现,也为19世纪中叶以后两国历史不同的发展际遇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
19世纪,随着西方列强的东来,西学东渐,西方科学文化的输入,在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度中发生、发展。西方崭新的文明文化观冲刷着中日两国陈腐的传统观念,给封建传统文化增添了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新境界,带来了新的生机。但是两国在西学输入过程中的差异也是明显的。面对西方科学文化的汹涌波涛,中国逐渐形成了“中  相似文献   

3.
人类交际有语言交际和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两种形式,共同构成人类交际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语言交际,忽略了交际还需要依靠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符号。而且,到目前为止,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多使用英语的国家的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行为规范上,主要的研究也多集中在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的基本知识、西方早期理论的介绍以及亚洲与西方国家的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的研究对比上,对中日两国社交文化礼仪交际之间的差异进行的系统性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4.
(一)近代中日两国音乐教育先后走上西学之路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日、中两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先后翻开历史新的一页,共同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和深刻的西方文化的洗礼。两国先后改革了古代延续下来的传统教育体制,建立起了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同时开始了逐渐建立近代学校音乐教育体系的新纪元。日本传统音乐称为“邦乐”,“邦乐”的教育、传承,与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有相似之处,即主  相似文献   

5.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纷纷到东方活动,因而中日两国均与西方文化发生大量接触,出现吸收西方文化的高潮。中国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建筑艺术、自然科学等,日本吸收了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绘画艺术、自然及社会科学、武器制造技术和生活习惯等。由于日本和中国政府先后实行闭关政策,这一吸收西方文化的高潮在日本和中国先后中断。本文对这一时期中日两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作了全面考察,并分析了两国在吸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6.
音乐大众现象是当今音乐文化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体现和渗透在每一种音乐形式中,从民间音乐到流行音乐,再到由少数人保存着体裁和形式的传统音乐,都以不同的形式被人们接受并发展着。这些非专业的音乐文化在音乐生活和文化的社会历史中可能是更重要和更有趣的。考察团就"大众"的音乐特征对吉首峒河公园的音乐文化进行了调查,对峒河公园音乐大众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归类,从而得出峒河公园音乐符合"大众"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日两国在音乐的东西方关系处理上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并置比较;提出建立全球音乐文化大生态,以及在全球视野中看待各国音乐文化的必然和必要;归纳出音乐文化发展的四种具体类型或品种,即原型、变型、杂交型与新型。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在近代面临西方文化的巨大挑战时,各自分别采取了"中体西用"和"和魂洋才"的不同接受姿态,其结果也大不相同。该文以严复与伊藤博文学成归国后的境遇示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钢琴是律制不同于中国民族乐器律制的西洋乐器,中国钢琴音乐由于在钢琴上演奏,不同于中国原有传统音乐。在中国音乐文化自己独特风格和体系的艺术传统下,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显示着两种文明交融带来的文化内部的斗争、冲突、调矛口、融合。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中庸美学观,作曲家在冲突中摸索着使二者平衡的方法和形式。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应该在接受西方优秀音乐文化成果的同时,牢固地掌握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成果,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的语言,音乐跨越地域将不同国籍人民的心紧紧相连。本文通过笔者自述受文化部派遣出访中东欧九国进行艺术交流活动的经历,分析中西方音乐文化融合的具体艺术作品,从艺术感受力、音乐音响材料、音乐持续存在性、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几个角度讨论中西方音乐碰撞带来的启示。为更好的促进我国音乐发展,传播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人在接受西洋音乐文化时,首先关注的是其中器物层面的东西。他们能够接受陌生的西洋音乐,但往往又沿袭了中国式的欣赏习惯,以中国音乐作品和审美观念为参照,因此难免出现偏见和"误读"的现象。由于音乐教育的衰退或缺失等诸种原因,近代中国人尚无法在音乐方面与西方作平等的、对应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全球一体化的社会背景,要求我们用多元文化视角去接受差异、应对变革.多元文化语境下,我们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丢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藏量丰富,并有很高艺术价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传统音乐文化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致使传统音乐不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在普通音乐教育中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是改变这一面貌的重要途径."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民族文化保护措施的出台等,使我们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音乐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西部大开发的语境中,实施对西部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显得尤为迫切。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努力寻求西部民族音乐的创新与发展之路,是新形势下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我们去努力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西方民族音乐学的传入 ,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体系为中国音乐研究、尤其是中国传统民歌文化的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思想与方法 ,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民歌的群体性与社会群体、民族的文化衍生层次及其相关文化因素的特征 ;音乐工作者应遵循民族音乐学的原理 ,走出音乐分析式的单一学术研究模式 ,重视民间、民俗 ,深入田野调查 ,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民族音乐 ,将优秀的民歌文化继承传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第三交响曲》是香港作曲家陈永华在加拿大修读博士学位课程的作品,作曲家当年身在海外求学,在积极学习西方现代音乐技术的同时,依旧探索中国现代音乐创作,并在创作观念与美学倾向上都体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和寄托。对此类作品进行细节性"内部"分析,对我们认识现代世界多元文化对中国现代作曲家的影响,梳理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了解作曲家成长轨迹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首交响乐作品的体裁、结构、旋律、音响、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促进我们对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建构普遍存在重西方音乐文化,轻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以黄山学院音乐学专业为例,思考本土音乐课程融入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列举已取得的成果来佐证高校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谈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音乐的冲击下,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教学、传承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而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是现代音乐创作的源泉.要完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就要确定民族民间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应有地位,改革教学内容及课程放置.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后产生的一批学贯东西的画家给中国画如何继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但由于现行美术教育体系完全引用西方的教学模式,而中国画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加之各种西方美术思潮的冲击和画家传统文化素养的薄弱,致使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偏差.所以有必要重新认识传统,立足民族特色,认真对待西方美术思潮,建立系统的中国画教学体制.使中国画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潮流.在立足中国审美特色的前提下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9.
新民乐作为传统民乐的现代演绎,不断创新,如今已获得音乐本身的审美价值与音乐市场的生存空间。传统民乐的局限性、音乐改革思潮的绵延不绝、大众文化的推波助澜均为新民乐的诞生与发展创造了可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民乐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将传统与现代有效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