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是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事业。教育改革的目的,也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多出、快出,出好人才。人才,是创业和立业之本。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一项伟大的事业,都离不了大批杰出的人才,那么,未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未来需要的首先是创造型的人才。创造性是科学技术最根本的特征,尤其是面临当今世界的科技革命,没有创造型的人才就不能适应这场革命的要求。什么叫创造型的人才,创造型人才应具备哪些特点,培养创造性人才与语文教改的关系怎样呢?一、创造型人才应有发明创造能力。古今中外的发明史上,我们不难看到,一切发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专业“大语文、多证书”的办学特色,是在明确高职高专办学定位的前提下,围绕社会和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实训进行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培育凝练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下面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教育潜能是以教育为手段,来开发人的潜在的学习能力。语文教育是贯穿着青少年成长整个时期的母语教育,对造就未来人才肩负重要使命。语文教育潜能的开发,关系到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关系到人类语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6.
宋莹 《农村教育》2004,(10):64-64,52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如果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由此可见,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电教媒体,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必须注意电教媒体使用的适时性。  相似文献   

8.
教育要以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各环节、诸方面 ,需要各门学科的协同 ,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征 ,开展创新教育 ,下面略陈浅见。一、弘扬人文特性 ,为创新教育提供价值导向和动力源泉让我们先看一个课堂教学的实例。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捞铁牛》一文讲述了宋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巧妙地捞起了沉在黄河中的八只铁牛的故事。教学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怀丙和尚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相似文献   

9.
南祥虎 《语文天地》2014,(28):36-37
梁启超的学术研究涉及到哲学、教育、文学和语言等许多个领域。语文教学只是他的众多研究领域之一,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语文教育思想。他的语文教育观,至今仍有研究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一、培育人才梁启超重视培育人才,他把培育人才看作是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的根本。他认为变法之本在于人才。畅引婷、畅芳珍在《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中指出,梁启超认为学校要教会人的不单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人学做人。他认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下面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展现出无与伦比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黄紫艳 《现代语文》2007,(9):101-1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停留在落后的局面。所以,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从哪里来?当然是靠教育!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目的再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急需创新型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共同点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注意语文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变,课堂上给学生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在写作实践中多训练创造性思维,重视语文课外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逐渐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职语文教改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语教学是一片尚未开垦的处女地,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表明,高职教育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和挑战。如何体现高职语的教学特点,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高职语教材的改革、教法的改革、考试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以及中学语文教学适应创新教育的继续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特征 ,分析社会发展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简而言之 ,信息素养即有效地搜索信息、利用信息的修养及能力 ;创新能力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新时代的语文教育适应新时代人才规格的拓展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自1936至2006年,我国大、中、小学语文课本选用闻一多的诗文共有十六篇(首)之多,对我国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培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教育理念上,闻一多主张大学要培养学术研究人才,并针对大学语言文学教育中的"中西对立"、"文语不分"现象,提出了贯彻现代化和科学化原则,沟通融会中西文化、把传授新文学和语言学成为一个独立发展的学科等改革意见,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郑虹 《现代语文》2005,(7):103-104
语文教育与教学,心灵的塑造是第一位的.现在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过重来自社会、家长、自身的压力过大,情感冷漠已成普遍现象,诉说自己寂寞、没有朋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心理脆弱,悲观绝望,情感迷茫,觉得犹如生活在沙漠中的学生也不在少数.新世纪合格人才需要有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关系着未来人才的素质,是面向新世纪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要教师的教法创新,手段创新,观念创新,营造一个充满创新的氛围,学生就能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善创新。  相似文献   

20.
职业道德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引入职业道德教育是改善高职教育大环境,提升高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从高职语文教育的基本现状出发,从多个角度全面地阐述了将职业道德教育引入到高职语文课堂中的有效策略,为新时期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