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小丽 《教师》2020,(9):40-41
英国爱德华·德·博诺提出用六种颜色的帽子代表六个思考方向,也就是"六色思维"。它将人们惯用的错综思维路线平行化,不争论思维的对错,而借用六种色彩指引不同的思考方向,关注"还可能是什么",拉伸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六色思维",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思考的框架,深化学生"在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情"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朱勇 《物理教师》2012,(7):35+43
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的物体一样也具有"惯性",平时反复的训练、测试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惯性".思维"惯性"使学生习惯于凭已有的经验和固定的思路来解决类似的物理问题;同时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模糊不清和对物理规律的一知半解产生了知识的缺陷,从而导致学生在面对"新题"时跳不出原有的"框架模式",带来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稚化思维"的教学策略,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实现师生有效的互动交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稚化思维"的具体实施途径有:问题分析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情境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遇到易错之处要和学生"一起犯错"。"稚化思维"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针对性、适度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有序的"问题场"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流",推动了学生思维前进的步伐。在阅读教学中,每一语文同仁应有力争做一个好"产婆"的念想,潜心研究学生思维的发展,相信我们的阅读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思维活力的殿堂。  相似文献   

5.
"可视化"教学既能优化教师的"教",又能促进学生的"学"。"可视化"教学通过"图形""操作""语言"等方式可直观、动态地表征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数学思维看得见。  相似文献   

6.
数学"童画"是一种可视化的学习方式,它主张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把握、抽象事物的本质,用图式的方式表达思维过程。通过数学"童画"表示、说明、示意、猜测,让内涵"显出来",让发现"说得清",让思路"看得见",让推理"说得通",让特征"说得准",从而让学生思维的轨迹更清晰。  相似文献   

7.
"思维症结"指学生在物理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思维盲区和误区。打开学生的"思维症结",要改进探究过程,设置新的探究方法,提高探究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伪思维"现象,"伪思维"的出现,容易使学生的计算经验、操作经验、认知经验被忽视,因此,小学数学课堂要时刻警惕学生在课堂中的"伪思维"现象,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从学生的思维现实出发,有效避免学生课堂上"伪思维"的产生,继而让学生在充满"真思维"的数学课堂上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须注重学生思维的"产生"与"表达"。思维"表达"(即"写"和"说")体现了思维"产生"的清晰与否和正确与否。本文旨在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从思维的"产生"和"表达"两方面进行探讨。一、思维的"产生"思维的"产生"既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又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诱思"(启发、诱导学生主动思考)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最好  相似文献   

10.
教学"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时,从必修模块中关注随机现象的某一结果的概率,到选修模块中关注随机现象的所有结果的概率分布,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教师可以在"建立随机变量概念"环节中"稚化"思维起点,在"理解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环节中"稚化"思维基点,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环节中关注思维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实现教与学的"共振"。  相似文献   

11.
思维稚化,是指教学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有意识地返回与学生相仿的思维态势,把熟悉的当作陌生的,设身处地揣摩,切合学生的心态,和学生的思维保持同频共振的一种教学艺术. 稚化,有利于点燃学生的心智之火,充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笔者结合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维稚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具象思维是先于形象思维而存在的,同时也是学生抽象思维的基础、源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踏上“具象化”思维的滑轮,借助思维导图、动手操作、数学活动、合作互动让数学学习可视化、外显化、趣味化、团队化.当学生数学思维、探究踏上“具象化”滑轮时,学生的学习就会充满快乐.“具象化”的滑轮,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数学归纳法"教学难点在于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以及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的利用。为了有效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稚化思维",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以及经历过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和类比,寻找其与数学归纳法的联系,通过不断深入的对话和具体问题的解决、辨析,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本质,掌握数学归纳法的使用步骤。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的学科,数学语言是思维的产物,又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完整性、条理性与创造性,能帮助学生把思维内部的无声语言说出来,"化意会为言传",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提高,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即要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以及自身需求与兴趣,积极推进数学教育的人性化与人文性,为此教师要"思维稚化",要有心理换位意识,要站在学生思维活动的角度导航引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要达到高效课堂,课堂上老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新课标几年过去,学生或淹没在课堂知识的倾泻中,或在所谓的探究活动中迷失了思想。究其原因,除了教育理念的缺失更多的是教学策略不当和教学方法单一。"少教"是高中语文课堂思维训练的重要理念,"精导"是重要方法。由此来教会学生"用脑",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思维经验,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7.
"思维导图"是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的一种方法,对学生的品质及思考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论述思维导图与大学"国际贸易地理"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优劣及其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再创造",应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思维方式、思维过程三方面对学生思维进行合理稚化。合理稚化学生思维,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发展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换位思考,有效地"稚化"自己的思维,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阵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稚化思维"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是生本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主体参与理论等。通过"架构系统,确立试点—落实活动,合作交流—建构模式,整体推进"的研究过程,课题组和试点学校的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能力,提升了科研能力,并进一步认识了"稚化思维"的本质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无论持有数学概念学习的过程观还是结构观,要想让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有效,首先应该让学生的思维介入。为此,教师在数学概念学习伊始就要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起点,诱导他们的思维介入。具体地,可以在学生的"疑点""诱思",激起探索欲望;在学生的"惑点""诱思",引起认知冲突;在学生的"炫点""诱思",激发成就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