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针对研发外包中服务商道德风险防范与激励问题,在考虑服务商风险规避度和垫资能力的情况下,设计了收益共享研发外包合同,分析了服务商风险规避度和垫资能力对固定支付、收益共享系数以及服务商最优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风险规避度大于阀值时,客户在研发合同设计时不用考虑服务商垫资能力问题,因为服务商不会接受垫资;当风险规避度小于阀值时,研发合同设计中需要进一步考虑服务商垫资能力,特别是当服务商风险规避度特别小的时候,针对不同垫资能力的服务商,随着服务商垫资能力的增加,客户最优的研发外包固定支付先减少,后达到稳定不变,但客户最优的研发外包收益共享系数却是先不变,后增加,最后达到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2.
研发外包中,服务商参与技术成果转化能提高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和成功率。针对技术成果转化中的服务商道德风险与激励问题,在奖励激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监督激励。首先,构建奖励与监督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奖励与监督激励的可行空间;随后,研究监督成本对客户激励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监督成本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客户引入监督激励时的收益更高,反之则奖励激励更有效,且临界监督成本与服务商努力成本、服务商"偷懒"下技术成果转化成功的概率正相关。最后,通过算例对研究结论进行演示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服务商是风险规避的情况下,针对服务商不愿垫资可能引发激励支付无效的问题,利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风险规避下服务商不愿垫资的研发外包合同,分析服务商绝对风险规避度对研发外包合同的影响,得到了服务商不愿垫资下的研发外包合同性质与特点。研究表明,当服务商的绝对风险规避度较小时,客户企业支付给服务商的固定研发费用以及收入共享比例不变,服务商选择的最优努力水平不变,激励支付无效;当服务商的绝对风险规避度较大时,客户企业支付给服务商的固定支付先增加后减小,收入共享比例系数以及服务商选择的最优支付不断减小,服务商风险规避度越大,激励支付越无效。  相似文献   

4.
从设计奖励机制角度,关注服务商的外力帮扶与合作作用,将政府、服务商与中小企业纳入同一框架,分析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策略。设置政府对中小企业与服务商分别实施奖励机制、补贴机制和惩罚机制,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将政府、服务商和中小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系统的主要参与主体构建三者演化博弈模型,探究政府与服务商参与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并利用MATLAB 2018b软件进行仿真,探讨相关参数对各参与方策略选择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中小企业、服务商和政府受彼此参与意愿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政府参与意愿的提高对服务商和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影响最大;协同收益及政府惩罚的提高正向影响系统演化,政府补贴和奖励因素具有捆绑效应,两个因素同时降低时有利于系统稳定;政府对服务商补贴力度存在30%的阈值,且补贴力度越接近30%越有利于系统达到理想状态。基于研究结论,推动中小企业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应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政府实行科学的奖补和惩罚机制,包括适当提高对服务商上云服务的补贴力度和完善服务商社会责任评价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研发外包服务商参与客户技术成果转化中的道德风险防范与激励问题,首先分析合作奖励机制与非合作监督机制(包括确定性和随机性监督)的成立条件,随后比较合作奖励、确定性监督、随机监督3种机制对服务商道德风险的防范激励效果。研究表明:成果转化成功的概率和监督成本是影响3种机制选择的关键因素。最后根据成果转化成功概率和监督成本,给出3种服务商道德风险防范激励机制的选择条件,并通过算例对结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游达明  孙理 《软科学》2016,(8):79-84
在大量文献研究及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招聘外包风险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进行仿真模拟。实证结果表明:质量风险尤为突出,企业应重点关注和防范;综合实力强,业内口碑好的招聘外包服务商的机会主义行为在项目前期会增加质量风险,但随着项目的推进,反而会降低质量风险;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具有双重性,虽然可以降低某一具体风险,但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风险。  相似文献   

7.
吴绍波 《软科学》2015,(2):51-55
通过建立平台企业参与下的配套产品的合作开发模型,提出了平台企业与配套企业的收益共享契约,研究平台企业的资源投入性质(互补或替代)对配套企业的研发努力程度及收益共享系数的影响,分析新兴产业平台创新生态系统的配套产品的合作开发机制。研究表明:当平台企业与配套企业资源互补时,配套企业研发投入的努力程度及收益分享系数随着平台企业投入的增加而增加;当平台企业与配套企业资源替代时,配套企业研发投入的努力程度及收益分享系数随着平台企业投入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9,(9):99-107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基于双边道德风险条件,同时考虑食品供应链中原材料供应商和食品生产商质量水平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基于内部惩罚的契约、基于外部损失分担的契约和基于内外损失分担的契约,分析质量控制成本和外部市场条件的变化对契约的影响,并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外部损失分担和基于内外损失分担的契约只有在食品安全事故责任界定准确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供应链的协调,而基于内部惩罚的契约则无需前提条件即可实现供应链协调;降低质量控制成本、加大问题食品处罚力度、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辨识能力、加大食品市场检查力度等,都能够提高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水平;当质量控制成本较高时,内部惩罚契约较为有效,但内部惩罚契约不利于保护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收益,当外部损失不断增加时,基于外部损失分担和基于内外部损失分担的契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突发事件造成的供应中断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在信息不对称和供应中断风险下分别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条供应链之间产量竞争问题。对合作竞争博弈、混合竞争博弈、非合作竞争博弈这三种情况下的最优订货量和期望收益进行分析和求解,讨论在收益共享契约和奖励-惩罚契约下决策者的选择,得出供应链协调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刘南  吴桥  鲁其辉  庞海云 《软科学》2011,(10):125-129
研究了对一个供应商、一个物流服务商以及一个零售商三方组成的供应链结构,在产品的市场需求受到产品零售价格与物流服务水平影响,物流服务成本为二次函数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参与时供应链的协调策略。通过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和零售商三方的合作,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总利润。结果表明,当最优物流服务水平提高时,供应链各成员之间更有合作的激励,两部收费契约的批发价格出现上升的趋势。且该协调契约有一定的灵活性与稳健性,能实现系统的Pareto改进。  相似文献   

11.
孟庆峰  盛昭瀚  李真 《软科学》2011,25(7):33-37,41
把针对供应链契约的研究从传统的一对一结构扩展到供应链网络结构。充分考虑了网络中的纵向竞争与横向竞争,采用计算实验方法研究了竞争环境下回购契约对供应链网络的协调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当市场需求与零售价格相关且零售价格由零售商自主决策时,回购契约虽不能完美协调竞争环境下的供应链网络,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供应链绩效并增加系统收益稳定性,网络中各主体均有采用回购契约的动机。  相似文献   

12.
物流外包企业作为"委托人的委托人"将其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供应链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了物流外包中的相关委托-代理关系。文章考虑物流外包企业与其供应链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制造商)间处于信息不共享和信息共享两种情况,研究不同信息共享程度时的激励契约机制。结果表明,当供应商和制造商不共享彼此的物流结果信息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提高对供应商努力水平的积极性。而在信息共享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收入波动性增强,提高对供应商或制造商的努力水平都可使其获得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3.
在收益共享契约模型中加入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为,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决策分为制造商考虑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为和制造商不考虑零售商的公平偏好行为两种情形,分别研究了不同情形下收益共享契约的协调性以及零售商公平偏好对收益共享契约机制协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公平偏好对收益共享契约协调性的影响在于其影响收益共享契约被接受的条件;当零售商的公平偏好程度较低时,收益共享契约机制可以实现渠道的完美共赢协调;当零售商的公平偏好程度达到一定值时,收益共享契约机制的协调性将会失效。此外,当收益共享契约对制造商考虑和不考虑零售商公平偏好的两种情形均可以实现渠道的完美共赢协调时,制造商考虑零售商的公平偏好有利于其自身获得更多的新增利润。  相似文献   

14.
谭佳音  李波 《预测》2013,32(3):65-69
基于品牌竞争与渠道竞争共存的两级供应链结构,本文研究了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对批发价格契约供应链协调效果的影响问题。通过模型建立和数据仿真,本文将零售商采取公平关切行为下批发价格契约的供应链协调绩效,与零售商不采取公平关切行为时批发价格契约及收益共享契约的协调绩效进行对比,发现:(1)当零售商实力与制造商相当时,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可以使批发价格契约实现更高的协调绩效;(2)当零售商实力水平明显强于制造商时,零售商的公平关切行为使批发价格契约相比纯粹的收益共享契约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技术依赖和国际化经验两个情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理论分析,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决策矩阵.当技术依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都较高时,宜选择跨国并购进入模式;当技术依赖程度和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都较低时,宜选择离岸研发外包进入模式;当技术依赖程度较高、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低时,宜选择跨国技术联盟进入模式;当技术依赖程度较低、国际化经验丰富程度较高时,宜选择海外研发机构进入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研发费用不同承担模式对协同创新的影响,构建研发企业与生产企业博弈模型。基于此博弈模型,对比分析3种研发费用不同承担方式(研发企业承担、生产企业承担和集中决策)对单位产品委托研发费用、单位产品零售价格、研发努力程度和收益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协同创新的协调机制。研究发现:集中决策时研发努力程度和需求量最大、生产企业承担研发费用时次之、研发企业承担研发费用时最小;当研发成本系数较大时,研发企业承担研发费用时收益与生产企业承担研发费用时收益相同且都小于集中决策时收益;研发成本分摊契约不能使研发与生产达到协调,约束研发成本的成本分摊契约可以使协调创新达到协调。  相似文献   

17.
考虑一个上游企业和一个下游企业组成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分别为斯坦克尔伯格跟随者和领导者,研究合作研发情形下企业的研发水平、产品价格、产量和获利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与非合作研发情形相比,合作研发能够提高上下游企业的研发水平,降低产品价格,增加产量和供应链利润,而且通过收益分配契约和相应的惩罚机制能够实现供应链协调;合作研发情形下,上下游企业的研发水平和供应链利润均随着技术溢出系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企业R&D外包的模式、测度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发外包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整合外部技术资源,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速度的一种新型研发模式.研发外包模式的划分、测试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乃是各外包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技术、战略、创新性角度划分效率型和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引入R&D外包强度指标,并对研发外包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效率型研发外包模式下,研发外包的强度越大,企业创新绩效越高.而在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下,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二次性曲线相关关系,当外包强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强度越高,创新绩效越差.同时,环境动态性对两者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R&D外包的模式、测度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蓓  陈劲  吴增源 《科学学研究》2009,27(2):302-308
 研发外包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整合外部技术资源,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速度的一种新型研发模式。研发外包模式的划分、测试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乃是各外包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技术、战略、创新性角度划分效率型和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引入R&D外包强度指标,并对研发外包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效率型研发外包模式下,研发外包的强度越大,企业创新绩效越高。而在创新型研发外包模式下,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二次性曲线相关关系,当外包强度超过一定阈值后,强度越高,创新绩效越差。同时,环境动态性对两者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谢文莉 《科教文汇》2011,(2):29-29,61
本文就课堂教学中的"惩罚"方式、范围、程度做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本人认为适度合理的惩罚是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习的,但要充分考虑"惩罚"的预期、学生的接受度和"惩罚"的分寸,并与"鼓励"、"奖励"配合使用,能使班级的课堂管理变得跟更容易、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