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复杂性、市场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等特征,故而后发企业仅依靠自身资源难以实现赶超发展,亟需借助价值网络整合赶超资源,以提升赶超能力。基于价值网络理论,构建了后发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赶超路径选择的分析框架,即企业赶超能力决定企业的价值网络位置,企业价值网络位置决定企业赶超战略的选择,而企业赶超战略则决定赶超路径的选择。在此基础上,以智能手机行业的苹果公司和小米公司为例,探究了后发企业的赶超路径。结果表明:后发企业在赶超资源和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形下,应借助价值网络推进开放式创新,实施技术突破和市场颠覆,以实现赶超发展。其中,赶超能力较弱的后发企业应选择边缘赶超战略,实施市场突破主导路径,以满足中低端市场需求,从而积累赶超能力,并逐渐接近价值网络中心;而赶超能力较强的后发企业则应选择中心赶超战略,实施技术突破主导路径,以主导价值网络的发展,引领主流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价值网络理论和A-U模型,构建了以价值网络中心性和赶超时机为调节变量的赶超路径对追赶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以21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例,运用层次回归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技术突破主导路径和市场突破主导路径对追赶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价值网络中心性对技术突破主导路径和追赶绩效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而对市场突破主导路径和追赶绩效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显著。(3)赶超时机对技术突破主导路径和追赶绩效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对市场突破主导路径和追赶绩效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研究明确了赶超路径发挥效用的具体情境,为后发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赶超路径选择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新兴大国政府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间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为达到最优稳定状态政府应采取的策略路径。在此基础上,结合技术演化A-U模型与政策工具理论,构建了新兴大国扶持企业赶超的"三阶段、三维度"政策工具框架,进而解析了中国扶持TD-SCDMA技术赶超的政策工具。结果表明,在混沌阶段,新兴大国应强化供给政策和环境政策以推动技术突破;在主导设计阶段,应强化需求政策与环境政策以促进技术商业化,并借助供给政策引导互补技术的研发;在成熟阶段,应强化需求政策与环境政策以抢占市场,并辅以一定的供给政策引导技术变革。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新兴市场技术后发国追赶情境的视角,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高端装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中的代表性赶超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自主创新型技术赶超发展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赶超路径找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提出了企业的技术赶超战略、赶超路径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互相演化的观点,由此得出后发追赶情境下的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赶超的路径模型。研究发现:新兴市场国家高技术制造企业技术赶超路径的形成过程是基于企业技术能力升级的过程,技术赶超战略与赶超路径以技术能力为基础存在多种选择,没有统一的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脱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境,我国各地正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界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演化轨迹;进而结合后发地区的赶超能力实情,以平板显示器为例,研究后发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机选择,以及后发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赶超路径,旨在指引后发地区在新一轮技术变革时期谋取后发优势,实现从全球价值链的俘获型治理状态向均衡型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发展中国家实施"赶超战略"的机会窗口。新兴技术链是产业发展的"能力"或"内核",新兴产业链是把这种能力引入新市场并实现价值的媒介,二者的协同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关键。理论探索和物联网产业的实践表明:要以专利和标准战略构建自主技术链,避免产业发展陷入"技术空心化";以商业模式创新整合自主产业链,避免技术创新进入"尘封的殿堂"。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7—2010年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240家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风险投资的特殊作用。研究发现:(1)风险投资数量、风险投资的早期进入都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2)研发投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传统研发资本也显著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3)被投资企业所在地区、被投资企业是否进行国际化运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作用都不显著。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在企业层面分析风险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结论对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制定以及对风险投资发展引导均有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战略创业的定义出发,提出既有业务优势确立和新兴业务进入是其两个基本维度,然后通过一家中国民营企业(万达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建构起战略创业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新兴经济背景下,战略创业是企业家在特定环境约束下的一种战略选择行为。在"自上而下"的战略创业过程中,企业家的创业心智是战略创业的源动力。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资源先占等隔绝机制,确保新业务领域的先动优势,并推动业务组合演化。优势搜寻与机会搜寻呈现出"前后相继、此伏彼起"的形态,这使得企业有能力平衡两者对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是科技主导的新兴产业,就其战略性而言,是指能够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形成国家竞争力的产业;就其新兴性而言,是指以新兴技术为基础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孵化期或成长期的产业。作为一类特殊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技术的演化特征、运作模式、发展规律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产业,迄今人们对这些独特性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够,各个部门和区域的战略性新兴  相似文献   

10.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动态有效的创新获利策略将有助于创新价值占有和对发达国家的赶超.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获利的主要因素包括独占性机制、互补性资产、网络外部性及主导设计、动态能力和相关公共政策.上述因素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生产、规模化以及专业化4个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创新企业应该根据产业所处生命周期动态选择创新获利策略.制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不仅要考虑自主创新能力,也要考虑创新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俊周  杨祎 《科研管理》2019,40(4):34-43
基于沪深A股29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BCC模型、超效率模型和回归模型对2013-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投入产出改进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给侧创新总效率、纯技术效率呈缓慢增长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规模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但呈缓慢下降趋势;按产业分类来看,在供给侧创新总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产业呈上升趋势,生物、新能源汽车产业呈倒V型结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呈V型结构,各产业规模效率较高,但创新总效率差异较大;政府补贴、全时研发人员人数投入冗余率较高,当年专利授予数量、市场需求增长率产出不足率较高,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强度、全时研发人员人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以往多从资源的视角对此进行探讨,但极少有研究从信号传递的视角来做分析。本研究试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对象,就政府补贴在企业创新中的资源属性和信号属性作用进行探究,对以往研究做出补充。研究发现:第一,政府补贴能够发挥资源属性的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内企业的创新投入,带动创新产出;第二,政府补贴能够发挥信号属性作用,帮助企业获取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和支持,直接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政府补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进兵 《科学学研究》2016,34(9):1426-1431
当前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已呈现出明显的差异。通过对中国高铁和新能源汽车的案例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已处于不同的演化阶段,其演化并不存在着统一的进程,其原因在于同一产业的不同演化阶段以及不同产业之间,产业创新系统的序参量并不相同。为此,应根据具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定的系统演化阶段的序参量来制定指向性明确的产业政策以推动产业创新系统向更高层次演化。  相似文献   

14.
张璐  梁丽娜  张强 《科研管理》2019,40(10):207-219
本文选取蒙草进行典型案例研究,探究企业资源能力的生成机理及其演化路径,并阐释企业当前动态能力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在企业迅速发展进程中,管理认知层战略判断与组织行动层战略执行是推动企业资源能力生成的重要因素;(2)企业资源能力的进阶主要受管理认知层发展观与组织行动层分工认知结果的导向行为的驱动,并析出企业资源能力的升级过程为“整合能力-延伸能力-再构能力”;(3)提出“认知-行动-能力”作用关系模型,理清管理认知层战略判断、组织行动层战略执行与企业资源能力演化的内在作用关系,并剖析了动态能力形成过程的内在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辽宁省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2-2016年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17家样本企业的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样本企业中只有少数达到了投入产出效率最优,大部分企业仍存在规模效率无效或纯技术效率无效,或者二者同时无效的情况。最后针对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投入产出效率冗余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结合问卷调查结果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因子分析法验证假设,结果表明政府干预、企业协同创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参与、产业内组织单元的互搏意愿、关键资源、运营管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其中政府干预、企业协同创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参与、产业内组织单元的互搏意愿为主要影响因素,中介机构介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关键要素管理与控制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续琨  刘洋  侯剑华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601-1606
 战略性新兴技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牵引和支撑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高技术集合体。每个领域的战略性新兴技术都是一个由众多单项技术或单元技术所构成的技术体系。对战略性新兴技术进行结构分析,目的在于通过专有技术开发中的主要难点辨识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确定一定时期的主攻目标。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技术的发展,需要实施的基本对策包括组建“管-学-研-产”开发共同体、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核心作用、加强发展战略和技术标准研究、造就开发共同体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8.
论文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开发中合作企业选择的难题,从"个体因素"维度和"关系因素"维度构建了合作企业双维两阶段筛选模型,"首轮选择"阶段运用综合属性值排序和多目标优选决策等方法确定"入围"合作企业,"动态调整"阶段根据合作企业筛选的过程性和动态性等特点,运用能力——绩效评价矩阵对合作企业进行动态筛选,将合作企业区分为"激励型"、"平衡型"和"中止型"三种类型。实例应用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可操作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开发合作企业选择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析再生资源产业对知识产权战略的需求,并系统论述中国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所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个维度搭建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框架体系并提出具体应对策略,为政府解决再生资源产业知识产权战略问题寻找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吕静韦 《科研管理》2020,41(6):47-55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主体动力要素和调节动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波特竞争力理论和钻石模型,文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模型及相应指标体系,并运用SPSS190,采用相关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能力要素的发挥失常,而市场化环境下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的调节效应可以有效改善该非理想状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