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城油田2009年开辟重32、重37井区两个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试验区,截止目前,在生产中遇到了蒸汽腔发育受到限制,存在蒸汽腔横向发育不对称、垂向发育缓慢、沿水平段仅局部发育等问题。本文以促进蒸汽腔均匀发育为目的,通过优化注采点、合理增汽提液等调控技术手段促使蒸汽腔均匀稳定发育,初步形成了蒸汽腔均匀发育调控技术,为后续SAGD工业化推广储备了技术力量。  相似文献   

2.
曙一区杜84-馆H62是部署于馆陶油藏边部的直平组合SAGD井组,自转入SAGD开发后产量一直未达预期。为改善井组开发效果,从SAGD产量公式着手,明确制约井组高产的主要因素是泄油井点数少和蒸汽腔高度低,通过完善注汽井网、优化射孔井段,有效促进了蒸汽腔扩展,综合应用强化注汽、间歇轮换注汽、合理控制subcool值等动态调控手段,使该井生产效果持续提升,效果得到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3.
风城油田2012年起规模化应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建成重32SAGD开发区,13新钻双水平井SAGD井组22对,建产能19.8×10~4 t,采用循环预热方式预热油藏。本文以提高SAGD循环预热效果为目的,对井间温度开展敏感性分析,确定了操作压力为循环预热阶段调控的核心,提出了以提高操作压力,提升井间温度为主的调控思路,优化操作压力高于地层压力低于地层破裂压力0.5 MPa,提压时机为水平段均匀见汽后1~3天,形成了针对风城超稠油SAGD的循环预热动态调控控制技术,循环预热技术的突破为SAGD规模化推广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风城油田2012年起规模化应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2012~2013年新钻双水平井SAGD井组106对,建产能90.3×104 t,普遍采用循环预热方式启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针对循环预热技术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循环预热动态调控技术尚不成熟等问题,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从井间温度、连通长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了操作压力为循环预热阶段调控的核心,制定了提压力、稳压差的调控思路,将循环预热动态调控阶段划分为均衡提压、稳压循环两个阶段,提出了操作压力高于地层压力低于地层破裂压力、控制井间压差0.2 MPa以内的调控原则,形成了针对风城超稠油SAGD的循环预热动态调控控制技术,为SAGD规模化推广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风城油田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自2008年开辟试验区以来,截至目前累计转抽169井组,随着开发层系区快的不断扩大,转抽后井组生产差异性越来越大,主要存在产量提升速度慢、生产波动大等问题,通过对开发区井组生产实践总结,结合地质特征认识,运用数值模拟研究技术,确定各阶段关键控制节点及判断依据,据此进行实时跟踪优化调控,优化后大幅提高了转抽初期井组生产效果,形成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转SAGD生产初期优化控制技术,对以后SAGD井组转生产初期提升生产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鄢旭 《内江科技》2011,32(1):124-124
SAGD开发是指注入高干度蒸汽与冷油接触,释放汽化潜热加热原油,原油粘度降低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从水平生产井中采出,蒸汽腔持续扩展,占据原油体积,而隔夹层的存在影响了蒸汽腔的扩展,从而影响了SAGD的开发效果。本文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隔夹层在SAGD开发中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在注汽井隔夹层上下同射,直井辅助生产,实现SAGD与蒸汽驱联合驱动的开发方式。降低隔夹层在SAGD开发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关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蒸汽腔体积计算的研究较少,针对这个问题,通过Butler模型画出了蒸汽腔形状图形,利用Butler模型画出的蒸汽腔形状图形与实际蒸汽腔的形状不符,需要对图形进行修正。过原点做蒸汽腔形状曲线的切线,通过做切线对蒸汽腔形状进行了修正,根据修正后的蒸汽腔形状得出了蒸汽腔体积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目前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以下简称SAGD)技术已经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根据工业化应用路线的技术要求,开展SAGD高温产出液在线脱水技术研究工作,以寻求超稠油脱水的替代技术,而其中三相分离器作为高温脱水系统中重要的储存、分离设备,其研究的成败将直接影响高温脱水最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风城油田2009年开辟重32、重37井区两个超稠油双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试验区,通过重32井区2012年SAGD开发区循环预热实践总结,将循环预热细分为4个阶段:井筒预热阶段、均衡提压阶段、稳压循环阶段和微压差泄油阶段,并确定各阶段关键控制节点及判断依据,据此进行实时跟踪优化调控,平均连通程度由34.3%提高至86%,大幅提高了循环预热效果,形成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循环预热阶段优化控制技术,对以后循环预热现场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原油物性变化范围大、原油黏度高,采用SAGD开发方式其采出液温度高、含砂量大、且采出液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蒸汽,依靠现有常规稠油地面集输工艺难以实现SAGD高温采出液正常地面集输。通过对SAGD高温采出液物性分析并根据在风城油田重32井区和重37井区开展的超稠油SAGD高温采出液地面密闭集输工艺试验研究,提出适应风城油田SAGD大规模开发地面集输工艺技术,即密闭集输,集中换热,控制集输压力避免闪蒸的集输工艺。  相似文献   

11.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Ⅵ组油藏是重力流湖底扇沉积,也是辽河油区投产较早的超稠油油藏,经历了常规试采、蒸汽吞吐试采、试验部署和全面开发阶段四个阶段。2008年开始,在兴VI组部署了49个SAGD井组,分两期实施。截止2013年底,一期的19个井组已全部转入SAGD生产,但生产效果不理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重力流湖底扇沉积体内隔夹层较发育,影响了蒸汽腔的扩展,造成SAGD阶段产量较低,含水高、油汽比低。纵向上油层动用程度低。因此,需要开展兴VI组重力流湖底扇沉积储层内部隔夹层分布规律研究。本次通过开展等时地层对比、沉积特征和隔夹层分布特征研究,为SAGD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浅、非均质性强、隔夹层发育等特点,目前已进入高产稳产阶段,为指导生产,分析了注采情况,结合温度压力联动变化关系,对现有调控技术进行了优化。通过分析压力变化可以了解单井注采情况;对于多井蒸汽腔连通区域可使用系统采注比分析;井底操作压力,高压增能扩腔、中压节汽控温、低压补汽保腔。  相似文献   

13.
在超稠油注蒸汽驱油中,拥有驱动力、重力、毛管力这三种力,毛管力可以忽略,重力和蒸汽驱动力控制着蒸汽驱动原油的能力和蒸汽超覆的程度。驱泄复合开发即是利用这两种力共同作用下,将原油从地层中驱泄至生产井中采出。本文从驱泄复合受力和原油运动速度研究入手,通过分析推导出蒸汽腔前缘形态方程,可得到蒸汽腔前缘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地层垂直渗透率和水平渗透率之比、原油粘度、注汽速度、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得到不同时间蒸汽前缘运移到不同位置的蒸汽腔发育形态,温场分布和剩余油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前SAGD在国际超稠油开发领域相比传统蒸汽吞吐具有高产高效的技术优势,同时受油藏分布地理环境,油藏埋深、储层物性不同等条件影响,SAGD生产过程中蒸汽腔发育形态、水平段动用程度、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根据蒸汽腔发育形态、开发效果差异性,结合油藏埋深和储层物性,将SAGD蒸汽腔形态划分为均衡发育、散点分布、汽锥频发、局部不发育四大类,并对每一类蒸汽腔形态的特点分别制定针对性的调控技术政策,通过改善蒸汽腔发育状态,达到提高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孤东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目前稠油热采区已进入多轮次吞吐阶段,开发效果变差,高、低渗透层动用差异大,汽、水窜状况日趋严重,部分井注汽压力低,注汽效果差,汽驱井注汽压力低,汽驱井与对应油井存在汽窜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需对稠油热采井进行调剖封窜,封堵高渗透层和大孔道,改善吸汽剖面,提高注汽效果,增加稠油井产量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就是氮气+泡沫热采调剖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注入蒸汽的波及系数,有效地降低油层水的相对渗透率,控制水的指进或锥进,提高蒸汽吞吐开采的阶段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在分离器的变压力液面控制中,利用浮子液面控制器带动油和气的调节阀,使其联合动作,控制原油和天然气的液量,完成对分离器中液位的调节,变压力的液面控制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油气出口阀的节流,减小分离器的压力,提高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实现水平段均匀动用、提高开发效果为目的,开展注采管柱优化,提高蒸汽热利用率和水平段动用程度,并确定蒸汽腔横向扩展阶段"提压扩腔"和"低压控温"的新政策以及对常规手段难以调整的井组开展增产辅助措施。应用实施后,重1井区全区核实日产油水平由6 17 t/d提高至8 95 t/d,为实现SAGD高效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春光油田春10区块主要生产层系S1Ⅱ高孔高渗,含油性好,但原油性质差,属于超稠油油藏。根据2012年蒸汽吞吐试采的情况来看,整体效果差,油汽比只有0.24,鉴于此情况,希望通过此次探讨研究,提出合理的注采参数及注汽组合方式建议,进一步提高区块整体的开发效益,为油田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曙一区D84块馆陶油层属于超稠油油藏,具有油层厚度大、储层物性好、原油粘度高、边底水活跃等特点,油藏地质特征适合SAGD开采。2002年以来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直井与水平井组合SAGD方式作为蒸汽吞吐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方式,预计最终采收率为56.13%。2005年2月开始SAGD先导试验,经多年实践,生产指标全面达到方案设计指标,试验取得成功。本文重点总结了在SAGD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调控方法,以及如何正确掌握SAGD的生产操作方法和理念,为工业化推广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草4块Es2-3单元是具有较强边底水的稠油油藏,该单元采用蒸汽吞吐热采与冷采两种方式开采,具有良好的水驱油条件。但是在开采过程中容易受水侵影响,含水上升率和产量递减加大,降低了采油速度和采收率,影响了开发效果。为此,在深化该单元油藏特征和开发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提液依据,对吞吐降压开采的边底水油藏的水侵,采取提控液、堵调、增加注汽井点三种措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制定合理生产压差,降低边底水推进速度,提高无水产油量,延缓见水期含水上升速度,延长生产周期,从而获得较高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