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点材料】1.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10年来,我国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弘扬法治精神,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要推进科学民主立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黄进 《高校理论战线》2013,(4):119-134,158,159
本文在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的论述以及它所展示的法治社会主义图景的基础上,专门讨论了法治与政治体制改革、法治与市场经济建设以及法治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富强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更是法治社会主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走法治社会主义道路,特别要坚持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4.
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设法治政府,尊重保障人权,重视推进法制建设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法治理念、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必须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坚强信念。10年前,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标志着党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1999年3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具有了最高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法制与法治是依法治国中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法律概念。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法律范畴。人治的核心是崇尚统治者的权威,法治的核心是崇尚法律的权威。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推行法治是建设社会文化民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文化市场经济的客观条件,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坚持法治将有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关键要解决好民主问题,依法治国,强调法律至上,以法律来规范权力分配,规范和制约权力行为,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以防止现代条件下“人治”的复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制日趋完善,这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关键,要强化选举制度、规范议事表决制度、完善民事监督制度.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还要与依法治国相结合,要强化依法治国的主体意识,清除干部的特权意识,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提高整个社会的民主化程度,真正做到“还权于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法治不仅是一种“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还包含着人们对某种由社会主义法律所统治的理想社会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具有特定的价值目标和深刻的社会主义本质,贯穿并体现着一系列理性的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其中,第一项目标和任务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原则中,《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以前有关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的研究中,基本上都是研究二者的并列关系问题,其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浩大工程,应当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才能最终实现依法治国。本文阐述了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的问题,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以及如何坚持党的领导的问题。只有弄清楚这两个问题,才能真正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早日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4.
法治理念是对依法治国规律性的把握及如何认识依法治国.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从而上升为法治理念,最终建立法治信仰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政治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基本的治国方略、治国体制,具有丰富的、确定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过程。完善立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法律监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基层民主建设是依法治乡、依法治村的生动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韩金玲 《培训与研究》2006,23(11):34-35,45
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理念包涵着邓小平的真知灼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法办事。因而,只有深刻理解了这种精髓和内涵,才能更好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为公民的内在信仰。为此,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伦理建设;在法律伦理价值观中要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法治理念,更要彰显中华民族固有的法律文化;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法律伦理价值观,真正做到立法为民、司法为民和执法为民;最后,要加强社会成员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邓小平民主法律思想的核心 ,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 ,也是保障我国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的根本对策。要实现依法治国 ,应该具备经济、政治、法治、精神等四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和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高校法治教育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基础和价值方向,坚持兼顾价值引导与知识传授、沟通政治性与学理性、注重实效性与实践性的基本原则,探索完善相关课程的配套设置、选择有针对性的课程讲授内容以及深受学生喜爱的多元授课方式,将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深植于学生内心,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助推依法治国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依法治国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辩证关系 ,探讨将党的领导纳入依法治国轨道之中的根本方法 ,以便更好地理解党在新时期的治国方略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