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雪 《考试周刊》2015,(6):17-18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方法收集数据,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称谓语"亲"的使用情况的性别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性别差异是否会影响称谓语"亲"的未来发展趋势,并预测它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意义在于站在性别的角度,而不是称谓语"亲"本体的角度研究称谓语"亲"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传统女性社会称谓语和新兴女性社会称谓语这两大类女性社会称谓语进行描述,归纳其特点,比较得出现代汉语女性社会称谓语发生的变化和产生变化的原因,认为社会地位、伦理价值观的变化,网络的普及以及"人云亦云"的思想造成了现代汉语女性社会称谓语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当互联网还未出现时,我们遇到难题时只能求教身边的人或自己查阅资料,费时费力不说,最后还可能无功而返;如今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快速高效的互动平台,遇到难题只需在网上发个求助帖子,就能收到来自天南海北众多网友的解答,不要小看了这些网友,他们中很多人对某一领域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最近在网络世界兴起了一个新型称谓语--"X帝",就是指称这些有着一技之长的网友.如下所示: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交的迅速崛起与日益发展,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网络热词新语,其中不乏有些新词已打破网络壁垒,开始从线上的虚拟世界流传至线下真实的社会生活中。网络称谓语"小姐姐"便是其中的一员,它产生于线上并迅速蔓延至现实社会中,相对于传统称谓语"小姐姐"来说,其概念义和色彩义均发生了变化,表达形式和功能也趋于多样化。通过考察其来源与发展历程、分析其语义演变的情况,本文从语言学研究中的称谓语视角对"小姐姐"如何能在线上、线下迅速走红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美女"称谓语的流行过程分析它泛化的趋势.通过对它泛化的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学成因、言语交际功能以及它在具体语境中使用特点的探究,说明"美女"称谓语的泛化决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并由此引发对社会称谓语有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汉语称谓语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得体地使用称谓语是成功交际和语言文明的重要标志,零称谓作为汉语称谓语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主要探讨了称谓语中存在的"零称谓"的现象,并对这种现象存在的场合以及存在这种"零称谓"现象的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王静 《海外英语》2011,(15):202-203
称谓语是人类社会语言文化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文化由于历史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导致了称谓语的不同。在与英美人士的交际中,往往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而不能理解彼此所用的称谓语,结果造成了交流的障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称谓语,称谓语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通过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夫妻"称谓词进行比较,深入探讨其反映的文化内涵,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沟通的质量,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称谓语是人际关系中特定身份、职业等的称呼语。陌生人称谓语是人际交往的序幕,是社会称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关系和言语交际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江苏徐州市区的陌生人称谓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重点考察"大姐"一词的被称呼对象和使用情况,发现陌生人称谓语与言语交际的互动关系,以期对陌生人称谓语困境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语言价值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花儿"是用方言歌唱的民歌,其中包含着诸多称谓语,这些称谓语蕴含丰富的民俗事象。称谓语系统反映出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地的社会文化。以"女婿娃"、"姑舅哥"、"阴阳"、"新姐"等称谓语为例,透视了其所蕴含的特殊婚姻关系及民间精神信仰。称谓语蕴含的民俗事象,有助于解读"花儿"。  相似文献   

10.
简要分析"老板"称谓语的历史演变过程,探讨当前"老板"称谓语泛化的表现,认为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词语自身的特征、称谓的困境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四个方面的原因使"老板"称谓得以"泛化","老板"称谓语由最初的广泛通行于经济领域,逐步渗透到政治领域、文化领域乃至家庭、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指称范围扩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浅谈社会称谓语及其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璐 《现代语文》2008,(6):63-64
称谓语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用语,是交际的先行官。现代汉语称谓语系统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社会称谓语又可分为通称称谓语、职业称谓语和泛称称谓语等。本文将对社会称谓语的发展和所面临的空位困境做一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12.
<歧路灯>一书称谓语丰富庞杂,而"老"在其称谓语中的用法更是丰富全面,成为全书称谓语系统的一大特色."老"在姓名称谓、亲属称谓、拟亲属称谓、排行称谓、身份称谓中均见使用,本文将着重对这些用法进行归纳,并简要分析其在语言交际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称谓语的选择与使用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说话者的素养与观念,进一步反映丰富的社会文化。以《后西游记》中的社会称谓语为例,其中,职衔称谓语、部分帝王称谓语折射出森严的等级文化,敬称、谦称、詈称、倨称和拟亲属称谓等反映了古人的尚礼文化,佛教称谓语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神仙名称类称谓语和部分帝王称谓语蕴涵了自然神崇拜文化。通过分析社会称谓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化的发展,描绘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态语言学视阈分析数字化媒体时代的一种新的副职称谓语—"姓+副"。文章首先介绍生态语言学下副职称谓语的演变,然后分析当前社会生态下,数字化媒体时代"姓+副"新副职称谓语出现的原因,最后从生态语言学角度预测"姓+副"新副职称谓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与"师母"对应的社会称谓语存在缺位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受汉民族传统文化心理和伦理观念的影响,从构词和语义特征角度也可分析出该缺位现象产生的内部原因。在此基础上,从语义结构角度讨论了目前学界提出的与"师母"对应的社会称谓语的"补位"选择项,并试图探讨其可能的选择路径。语言始终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既有"缺位"现象的产生,也会出现合适的词来进行"补位"。  相似文献   

16.
女性社会称谓语始终受到众多语言学研究者、学者的关注。因此,有必要从典型作品中的女性社会称谓语与个别常见女性社会称谓语等两个方面,对近十年女性社会称谓语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扼要对女性社会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朋友"从古至今的意义演变展现出如下趋势:它连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开始的血源性基础逐渐朝着非血源性基础发展,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进一步淡化血缘基础。由于人们的心理原因、社会称谓语和泛称称谓语复合形式省略、社会称呼语的缺失,人们出于某种交际需求,"朋友"逐渐具有了称呼语的性质,并出现了称呼语泛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尔雅·释亲》亲属称谓的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雅·释亲》中的亲属称谓语保存了古代社会丰富的文化信息。对出现在古典文献和古代字书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考证和研究发现,这些称谓语反映了古代人民"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早期社会经历了对等交互从表婚制、亚血族群婚制、媵婚制的婚姻制度,家庭形态由男从女居最终发展到男人成为家庭主宰。《尔雅·释亲》中的亲属称谓语是一定语言环境中的社会人伦关系和特殊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社会称谓语是在社交场合应用的称谓语,反映人们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泛化现象。"领导"一词属于称谓语范畴,由于社会文化、语言系统演变及其自身特点等因素的影响,"领导"发生泛化,成为一个流行于大众之间的普通称谓语。本文主要分析了"领导"称谓泛化的具体表现和泛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作为中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其中人物众多,称谓语亦非常丰富,且尤以社会性称谓语居多,这些称谓语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是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出现的称谓语进行拉网式的搜集,对其进行分类与功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