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简·爱》是一部优美动人并带有神秘色彩的小说.近年来,读者由原来对作品的浓厚兴趣又滑向了对作者个人经历的好奇关注,继而又重新咀嚼品味作品,《简·爱》的魅力不仅有增无减,而且大有无法抵挡之势.此书之所以一出版就震惊了英国文坛,且在读者心目中长久不衰,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夏洛蒂·勃朗特始终以一股遏制不住的创作激情奋笔疾书,且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深刻的生活感受和奔腾起伏的思想感情倾注在女主人公的灵魂和鲜明的个性里,主人公披肝沥胆般的倾诉、呻吟、呐喊似乎一直混响着女作家本人的心声,再加上第一人称的自叙手法,仿佛作品里的简·爱就是生活中的勃朗特,致使《简·爱》一书自始至终散发着小说与传记特有的双重魅力,  相似文献   

2.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独特意义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功取决于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就是说,简·爱的形象决定了这部书的艺术成就,她的性格发展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成为故事展开的契机。本文试图通过对简·爱性格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形成原因进行探讨,以期较全面系统地领会作者的艺术匠心,并进而准确地把握简·爱形象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     
艾米尼·勃朗蒂乃《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妹。她的小说《呼啸山庄》超越了时代的限囿,以精湛的文学艺术戏剧性地再现了后来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本能冲动。小说奇特的性格塑造手段、怪异的情节发展过程,总能给人提供全新的启示,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论《简·爱》的宗教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欧,基督教精神作为西方主体文化之一,弥漫于社会各个角落,渗透于人们的深层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人生态度和言谈举止。《简·爱》作为这种意识的载体,不可避免地秉承了宗教的基因。小说1847年问世时,首先引起非难的,也是作者最先为之辩护的就是宗教倾向问题。当时,某些宗教保守派的报刊载文对《简·爱》的宗教倾向严词苛责。伊丽莎·里格比在《每季评论》上撰文,谴责《简·爱》“是一部突出的反基督教作品”。夏绿蒂在小说的二版序言中,进行了切中时  相似文献   

5.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两位女作家夏绿蒂·勃朗特(1816—1855)和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亲姐妹。她们的小说《简·爱》和《呼啸山庄》在我国读者当中流传甚广。  相似文献   

6.
《简·爱》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的形象成为女性自强、勇敢和理性的象征,而另一个奇特的女人———伯莎·梅森却往往被忽略。透过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性格和生平,我们可以看出,疯女人伯莎·梅森这一形象反映出夏洛蒂·勃朗特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所感受到的社会对妇女的压力,以及她的双重性格在《简·爱》中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7.
呼唤自己心中的上帝姜刚《简·爱》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一出版就引起社会上强烈的反响,令人一读再读而余味不尽.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简·爱的形象.小说的女主人公简·爱自幼失去父母,被舅父收养。舅父去世后,狠心的自...  相似文献   

8.
《简·爱》与女性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一部表现女性意识、强调女性社会地位的作品 ,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的妇女形象。全书激荡着妇女对男性压迫者的愤怒抗议和要求男女平等的呼声。夏洛蒂·勃朗特把她个人的性格、体验、感受和意志溶于这部自传体的小说之中 ,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果 ,并开创了女性文艺作品强调女性意识和地位的新世纪。  相似文献   

9.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夏洛蒂·勃朗特采用了哥特传统,把现实内容与超现实的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父权制社会里为自立和平等而抗争的新女性简·爱.这部小说如此成功,更在于它超越了早期哥特传统,尤其是运用哥特手法描写心理活动.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讨论<简·爱>的"哥特式"特征,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作品即主题和情节,恶棍英雄,意象.  相似文献   

10.
《简·爱》是英国文学宝库中也是世界文坛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以高超的艺术手段,通过孤女简·爱坎坷的一生,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简·爱不屈不挠的反抗性格以及对平等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大胆追求.简·爱这个富有独特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一个半世纪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夏洛蒂·勃朗特在书中描写了一个忍辱负重、生活艰辛而最终找到了幸福的女主人翁形象 ,所以《简·爱》历来颇受读者的青睐 ,但是冷酷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简·爱作为一个人应该享受的一些权利 ,但却使简·爱变得更加坚强和善良。由于作者对于人性中的邪恶因素存在着特殊的看法 ,书中所表达的观点才这么清晰明确 ,从而感染了一代一代的读者  相似文献   

12.
“火”在小说《简·爱》中被反复提到,作者对“火”寄寓了不同的寓意。它是这部小说的一条暗线,在刻画男女主人公罗切斯特和简·爱的情感发展过程以及简·爱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即光明温暖之火、生命之火、可怕之火、比喻之火来谈谈“火”在这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从理论上讲强调两性平等,肯定女性的价值观念。充满挑战性的强有力的现实主义小说《简·爱》通过主人翁简·爱的个人言说、双重性格的体现、反家庭的叙述,让简·爱顽强地一路"反抗"、"否定"了父权社会给女性施加的压力,并且在"反抗"、"否定"父权社会的过程中完成了由"孤女"到"家庭女教师"到"自立的妻子"的角色转变,从而使两性平等、女性自我的确立成为可能。简·爱的女性主义个性化特点也在大胆言说和反叛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有一个被读者忽略了的角落,即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作的三幅水彩画。笔者通过对三幅水彩画的解读,挖掘了简·爱的思想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夏洛蒂·勃朗持以其代表作《简·爱》,以她足够的天才为自己赢得了“伟大”的声誉。她不仅当之无愧地立于19世纪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之列,而且她在妇女问题上高扬的人格独立与平等解放的思想,即使一个半世纪以后的今天,仍洋溢着势不可挡的激情和活力,闪耀着璀璨的时代之光。《简·爱》出版仅一周,《每周记事》(1847年10月23日)就撰文说《简·爱提“多年来出版物中最不同凡响的作品”。那么简·爱也自然是夏洛蒂这位“英国小说家史上最少受别人影响、最具独创天才的作家”笔下所塑造的最具新颖素质的女性形象了。幸运的苏童是20世纪…  相似文献   

16.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独特意义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功取决于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就是说,简·爱的形象决定了这部书的艺术成就,她的性格发展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成为故事展开的契机.本文试图通过对简·爱性格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形成原因进行探讨,以期较全面系统地领会作者的艺术匠心,并进而准确地把握简·爱形象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17.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 ,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傲慢与偏见》在布局结构、人物对话及反讽艺术几个方面体现了它的戏剧性特色  相似文献   

18.
夏绿蒂·勃朗特、狄更斯、盖斯凯尔夫人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但夏绿蒂·勃朗特不同于狄更斯和盖斯凯尔夫人两位作家,她喜欢在作品中把已经优秀的人物塑造得更优秀.小说《简·爱》就是通过几个不同的贫困情节展示了简·爱的人格发展和人格魅力。贫困和磨难对简·爱来说是一笔财富.正是在贫困中简·爱才学会了生活,懂得了怜悯,赢得了尊重,认识了自我,获得了独立,体验了爱情,完善了道德,使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崇高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意象的恰当使用可以突显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本文以火为例,探讨了《简·爱》作品中意象背后的心理空间。“火”在小说中随不同的场景具有不同的的象征意义:愤怒与复仇之火、涅槃之火、生命之火、温情与爱情之火。《简·爱》作品中“火”的意象的使用,增添了作品的美感,展示了作者复杂细腻的内心世界,深化了这部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钟情于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之一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 ,崇尚她在小说中描述的与传统不同的女主人公简·爱的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精神。本文意在通过比较和对小说中的情节分析来探求女主人公的反传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