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又可分为Ⅰ型(胰岛素依赖型)和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又简称为NIDDM。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中大约90%-95%属于NIDDM,但NIDDM与ABO血型的关系国内外报道甚少。本文就NIDDM与ABO血型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试图阐明NIDDM的发病与血型是否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 有研究显示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三者密切相关,不仅有类似的心血管并发症,而且也重叠发生。本文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的观察,分析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在上述疾病的内在联系及其同时存在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是老年病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部分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少动、多食、肥胖等胰岛素抵抗因素增加,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糖耐量低减。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与青中年不完全相同,针对老年糖尿病发病的各种因素进行防治是本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关键。此外各种措施之间要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1 饮食体育疗法 1.1 饮食疗法:老年糖尿病人活动量少,基础代谢率较低,大多较肥胖,故饮食治疗尤为重要。首先要使病人了解饮食治疗的意义、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用自己纯化的BCG65KD热休克蛋白(HSP65)作抗原建立ELISA法检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血清中抗胰岛细胞64KD蛋白抗体(简称64KD抗体)并对其最适检测条件进行了选定,结果表明,最适条件:BCGHSP65抗原包被浓度为10μg/mL,1:100血清37℃温育2h,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IgG(SAH-IgG-HRP)稀释度为1:800,2%BSA-PBS-T作稀释液。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T2DM)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糖尿病可导致大血管、微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水平增加了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以及脑卒中的风险.有研究证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较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有明显升高,提示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本文就血尿酸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分析我院门诊及病房住院病人18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使用磺脲类药物(Su),共出现63例失效,原发性失效占1O5%,继发性失效占44%,继发性失效明显高于原发性失效,继发性失效中以饮食控制不佳,体重超标,情绪影响占继发性失效66%,需要使用胰岛素占11%。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的症状。方法:对356名糖尿病患者及60名健康人进行Beck抑郁问卷(BDI)调查,分析症状发生率及BDI得分。结果:糖尿病患者BDI平均总分为14.99±4.73,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糖尿病有并发症组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糖尿病组悲观、受惩罚感、疲乏感、睡眠障碍、性兴趣等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有并发症组自我失望感、消极倾向、易哭泣、食欲丧失等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状普遍存在,某些症状发生率高,程度严重,应引起重视,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T2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ELISA方法 检测72例T2DM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FDR)和68例健康对照者(NC)血清hsC-RP、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等.结果 FDR组血清hsC-RP水平较NC组升高(P<0.01);血清hsC-RP水平与FIns(=0.286,P<0.05)、BMI(=0.250,P<0.05)、LDL-C(=0.302,P<0.05)、TC(=0.267,P<0.05)相关.结论 hsC-RP升高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 42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CAA组 ) ,40例不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糖尿病患者 (非CAA组 ) ,检测其血浆胰岛素及血糖、血脂等指标并相比较。结果 两组间InS、LDL、CHO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InS水平与患者LDL、CHOL间存在正相关。结论 HI(高胰岛素血症 )可能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发挥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前后血清IGF-1因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功能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28例经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片治疗前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和28名健康人(对照组) 血清IGF-1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前亚急性甲状腺炎血清IGF-1水平(714.02±309.74)m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211.13±39.85)mIU/mL,差异有显著性(P<0.01);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后,患者血清IGF-1水平(91.18±30.83)mIU/m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GF-1和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IGF-1的正常调节受到后者变化的影响;且在治疗后期IGF-1水平下降有助于甲状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检测,研究这些免疫指标与NIDDM(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法测SIL-2R,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单克隆法测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结果]①糖尿病及其合并感染组SIL-2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4/CD8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合并感染组较正常对照组IgG、IgA、C3、C4显著升高(P<0.05、P<0.01、P<0.05、P<0.05),IgM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NIDDM合并肺部感染可加重糖尿病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NIDDM合并肺部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检测,可作为糖尿病及其合并感染者的病情变化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对甲亢患者与正常人进行了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同时用改良TBA微量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甲亢组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MDA、SOD水平与T_3、T_4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甲亢患者机体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障碍,血清MDA、SOD水平可作为甲亢患者临床防治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潘南金(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泵功能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本文对我院1998.3~1999.10月收入CCU病房的40例患者进行单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第1~5天给予潘南金静脉输注,第6~15天改为口服,检测两组治疗前、第5、10天的血清钾、镁离子浓度,记录治疗前后血压及第一天24hHolter,统计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合并用药等方面无差异,所有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第5、10天的血镁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的心衰、室早、室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5、<0.01及<0.05),治疗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死亡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潘南金可以减少AMI后心衰的发生,改善心功能,减少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在溶栓的患者,潘南金能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减小再灌注损伤.但潘南金对血压有较大的影响,尤其血压在正常低限时,静脉输注潘南金可使低血压发生率增加,因此临床应用时需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胰腺癌的诊断方法,方法: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血清CA-19-9含量,106例血清CA-19-9含量3700u/L,进行追踪随访,结果:106例中,胰腺癌66例,结肠癌15例,胆管癌13例,肺癌9例,结论:检测血清CA-19-9含量,有利于胰腺癌的诊断和与结肠癌,胆管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悦容丹内服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重点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正常组(38例)。治疗组采用悦容丹口服加外用广谱防晒霜,对照组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E胶丸口服加外用广谱防晒霜,治疗12周,正常组不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00%,对照组有效率72.5%,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正常组,治疗组与对照组SOD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清SOD水平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MDA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MDA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悦容丹对黄褐斑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其机制与调控机体SOD、MDA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诺和锐30特充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诺和锐治疗组及诺和灵30R治疗组,诺和锐为餐前即刻皮下注射,诺和灵30R为餐前30min皮下注射,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餐前、餐后血糖及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情况。结果:诺和锐治疗组餐后血糖水平低于诺和灵30R组(P〈0.01),诺和锐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1)。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诺和锐疗效优于诺和灵30R,而且可以显著降低血浆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AbbottAeroset(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结果:2组病人在急性脑损伤后LD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脑损伤的程度,对预后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门诊乙型肝炎患者共124例和健康者30例,均经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后加以确诊.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三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组和对照组均经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含量,应用改良TBA微量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u/Zn-SOD及Mn-SOD水平的变化.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三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P<0.01);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P<0.01).但血清MDA水平与ALT、AST水平(r=0.151),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与ALT、AST水平(r=-0.218)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出现明显抗氧化能力的异常.通过血清MDA、SOD、Cu/Zn-SOD及Mn-SOD水平的检测,可为乙型肝炎的临床防治及疗效观察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肝癌患者血清SOD、MDA的变化。对肝癌患者26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方法:对肝癌患者均应用改良TBA微量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肝癌患者存在明显的抗氧化能力障碍,通过血清MDA、SOD水平的检测,可为肝癌的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Iron deficiency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lycythemia vera (PV). Hepcidin is a principal regulator of iron homeostasis. 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assess prohepcidin, a hepcidin precursor, and other iron status pa-rameters in the serum of PV patients. Methods: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60 patients (F/M 26/34) aged 38~84 (66±10) years.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20 healthy volunteers, age and sex matched.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in blood serum samples: prohepcidin concentration, iron content, unsaturated iron binding capacity (UIBC), 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TIBC), transferrin saturation (TfS), and concentrations of ferritin and 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 (sTIR). Results: All PV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prohepcidin, higher levels of sTIR and TIBC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40% of the patients from the study group showed concentrations of ferritin below the normal range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serum iron and TfS,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sTfR, UIBC and TIBC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est of the study group.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prohepcidin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other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V patients suffer from iron metabolism disorders. The decreased serum level ofprohepcidin in PV patients may be a result of iron de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