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1989年6月19~23日在辽宁兴城市召开。会议通过、组成了第四届理事会,评选了论文,并着重讨论了今后的学会工作,准备在省基点校进行“小学自然学科教学质量综合管理”课题的实验。 福建省《小学自然教学》研讨会于1989年6月12—13日在福州市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的会议精神,汇报、交流了本省各地的教学教  相似文献   

2.
赵正飞 《考试周刊》2010,(44):183-183
素质教育明确提出中学生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课教师也应该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陆春举 《教师》2012,(16):55-55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新课程背景下,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到了首位。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如何突出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加强化学课堂创新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下面谈谈笔者在化学课堂中实施创新教学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自然学科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了阵地。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动,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学科教育中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本就在历史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如何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进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探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有的数质。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教学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小学数学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谈几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7.
自然学科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在小学自然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科学教育更注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而自然学科教学则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那么在自然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浅谈我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王立霞 《甘肃教育》2003,(10):19-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学生智力开发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新、学会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中学化学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学科特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更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评价者,在教学双边互动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教育观念,才能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观,并以此支配自己的一切教育行为。其次,还要树立“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化。法国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能进一步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学会用物理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高中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高中生应具备的物理学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学习实际,做好高中物理指导工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战场.文章首先提出创新教育是新世纪的教育需要,接着界定了创新教育、中学生创新教育的概念,然后就开展中学物理创新教育作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学科特点,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体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物理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创新以及学生创新人格和协作精神的培养等六个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状况,文章对上海市的2所小学800多名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师生对创新精神内涵认识的侧重点存在明显差异;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科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创新精神的方式有待改变;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理论研究;加强学科教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拓展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建立科学的学生创新精神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学会1992年工作会议于1月15日至1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中国教育学会所属专业(学科)研究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教育学会的80多位会长或秘书长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1991年工作,研究1992年工作计划;探讨如何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陈德珍传达了国家教委1992年工作会议精神,副会长吴畏传达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工作会议精神,秘书长郭永福作了中国教育学会1991年工作回顾和1992年工作计划要点说明。福建省教委、教育学会,厦门市教委、教育学会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应该要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育中.本文讨论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出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上要具有创新能力,还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在音乐考试的方法上也要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涛 《成才之路》2009,(18):32-32
在语文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现根据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0月10日至12日,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第十届年会并举办了数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各地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人员、小学数学教师和教育报刊部门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同志近400人出席了会议。这届年会的主题是贯彻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总结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年来的工作,表彰学会先进工作者。这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小学数学教育界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8.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什么,教学中如何切实有效的培养创新能力等问题作了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19.
邹建 《文教资料》2005,(30):26-27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因此,笔者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品格等方面入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精心设景激趣,培养创新意识学生对体育课认识的倾向和情绪状态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后,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上的更新,更促进了教学结构模式的发展。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达到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同时对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