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假日经济”,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去年国庆节前,国务院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公布实施,标志着“假日经济”正式启动。被称为“黄金周”的假期刚一结束,新华社就播发了记者索研、贺劲松采写的消息《国庆放长假 消费掀热浪》,及时反映了这一新举措的良好开端。  相似文献   

2.
由于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和法定节日假期的延长,现在全国职工的全年假日达114天,已占全年时间的31%略多。春节、“五一”、“十一”3个节日成为长假,适应这一假期的变化,出现了“黄金周”经济消费热点。新闻媒体也与之相适应,推出了“假日经济报道”。在“假日经济报道”的基础上,有识见的新闻媒体与新闻学者更提出了“假日报道”的新概念,并予以深入研究。我很赞成“假日报道”这一提法。“假日经济报道”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许多积极的成果,亦存在一些问题,很需要总结,以求改进。假日经济及其新闻报道的出现绝非偶然,…  相似文献   

3.
我国开始实行“五一”、“十一”长假制度以后,“假日经济”应运而生。“假日经济”一经诞生,就和“黄金周”这个概念连在一起。前两个“黄金周”,旅游等各类消费出现意想不到的“井喷”现象,不仅忙坏了商家,新闻媒体也美文、佳作不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假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一个固定的消费现象,人们对“黄金周”已经习惯了,相应的一些新闻报道也随着趋于平淡。已经过了几个“黄金周”了,“商场挤满购物人流、景点游人如织、部分列车爆满”等已经嚼得没有太多滋味的内容,仍然在一些媒体上占据“主唱”位置,读者不愿…  相似文献   

4.
假日经济旺了假日新闻去年“五一”、国庆和今年春节、“五一”四个长假期间 ,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空前火爆。据报载 ,仅去年国庆节7天期间 ,云南旅游日进亿元 ;12万人涌进韶山冲 ;300万人在京城涌动。今年“五一”更是有7376万人出游。这种场面 ,着实让人感到假日经济的魅力 ,有学者更是断言 :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从此汇入休闲消费这一世界性的潮流。假日经济一路利好 ,这使得与人们休闲消费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新闻媒体当然不可能置若罔闻。假日新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所谓假日新闻 ,顾名思义 ,是由假日经济这个概念延伸…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报道中,近期媒体上出现了一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那便是“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的出现起因于全国公共假期的延长。去年9月底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在国庆假日市场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商场门前人潮涌动,酒楼餐位频频告急,旅行社人满为患,景点景区游人如织。经济学界有人提示:“假日经济”来了。 经济学家认为:“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假日里休闲消费活动相关的各种经济活动。它有其运行的条件,从宏观层面看,它依赖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需要各种调控手段引导才能形成。从微观层面看,假日消…  相似文献   

6.
何宗敏 《新闻界》2000,(6):35-36
假日经济的出现是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标志之一。正确认识假日经济的出现,把握假日经济的发展趋势,给予正确的舆论引导,使之健康发展,是新闻媒体在整个经济报道中应该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今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在期盼和失望中落下了帷幕。在黄金周前,全国各界都估计这个长假一定红火过今年“五一”长假,但从四川乃至全国的许多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接待、民航铁路客流及旅行社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出现预想的“井喷”场面。国庆旅游的“冷”与媒体宣传的“热”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了迎接国庆旅游黄金周的到来,众多媒体…  相似文献   

7.
徐芳 《新闻实践》2001,(3):17-19
随着节假日的增多,“假日经济”已经逐渐成为能够拉动内需杠杆的一种经济现象,差不多占一年1/3时间的144天节假日,更是众商家挖空心思占领目标市场的“必争之地”,也是市场营销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对报业经济来说,“假日经济”对报业市场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发挥这种影响,新闻媒体应该作出怎样的应对措施?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假日经济商场疯狂热卖、餐馆排队预约、旅游景点人如潮涌——这种景象您昨天是不是亲身体验了一次呢?那您对这种被经济学家称为“假日经济”的现象有多少认识呢?“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模式。目前,我国每年的公休假日已达到114天,““假日经济”空前繁荣。但作为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的手段之一,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附加值、深化假日吸引力是发展国内”假日经济”的首要问额什么是BBSBBS是英文BulletinB…  相似文献   

9.
搞经济报道的人们也许都注意到,近期媒体上出现了一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那便是“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的出现起因于全国公共假期的延长。去年9月底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首当其冲的国庆假日市场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商场  相似文献   

10.
“十一”过后,不少媒体开始反思自己的“假日经济”报道。在此,我们刊登几位记者就自已参与报道的感受,总结经验、整理思路、研究方法、探讨规律的文章,希望能对今后的“假日经济”报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池艳丽 《新闻世界》2008,(10):43-44
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大长假”和“小长假”期间,旅游、交通、商业、餐饮以及各类文化娱乐市场都会出现火爆场面,让人感受到“假日经济”的魅力。有经济人士宣称: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开始融人休闲消费这一世界性潮流。1999年,国务院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公布实施,标志着“假日经济”正式启动。掐指算来,我国每年的“双休日”及年节纪念日共有114天,几乎占全年365天的1/3。节假日里,电视的收视率会大幅上升.网络媒体也办得热热闹闹的,唯独报纸显得比较清淡。很多家报纸减版甚至休刊。  相似文献   

12.
还记得今年“五 一”的长假,正逢一年 中的最好季节,人们 纷纷走出家门,旅游、 休闲、娱乐、购物,调 整身心,享受生活,给 市场吹进了一股暖 风。国家内贸局测算, “五一”期间,京、沪、 津、穗等10大城市餐 饮服务业营业收入比 去年同期上升了 60.3%。假期对其它商 品的销售促进也很明 显。根据中国经济景 气监测中心对北京、 上海、广州三市居民 的调查,83%的居民 肯定假日经济。 在假日经济中,旅 游经济占有很大比 重。国家旅游局统计, 今年5月1日至6 日,全国居民外出旅 游人数达4600万人, 旅游花费181…  相似文献   

13.
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日,随后又推行了“春节”、“五一”、“国庆”等休长假制度,细算一下,中国的假日已达到了114天,也就是说,我国公民有1/3的时间都在休假。这些林林总总的节假日正日益成为经济市场上一个举足轻重的砝码,成为越来越多的商家宣传的噱头,诱发了旅游、休闲、购物、娱乐的消费高潮,让无数的商家赚得盆盈钵满。电视人在懵懂之后开始清楚地意识到电视的“假日经济”的黄金价值,反应敏锐的电视媒体匆匆搭上“假日经济”的这趟航班,开始探索如何打造电视的“假日经济”问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国很多电视台进行了假日节目的运作,有的大张旗鼓,有的悄然无声,大多数电视台采取了制作特别栏目和集中安排影视剧的形式,如浙江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云南电视台、河南都市频道属于前者,而安徽、广西、湖北、河南经济生活频道等属于后者。在这段时间里,尽管“假日节目”概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在宣传上花样翻新,造足声势,但大多数节目难以跳出千篇一律的模式。其中也不乏成功者,如安徽卫星频道的《周末大放送》,两天20集高密度连续安排一部电视剧,看似非常简单化的内容定位和时间安排,因其对时间和节目资源的巧妙利用,迎合了观众的...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国务院决定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从此我国有了“双休日”。1999年国务院又决定增加我国公民假日时问,全年达到114天,占一年365天的31.2%。从去年10月国庆长假到今年“五一”期间,假日消费市场出现了人们意想不到的空前“火爆”,于是引出了“假日经济”的话题。常州市广播电视局局长、总编辑张建平曾针对“假日经济”的出现,进而向各台的编辑记者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如何做好“假日新闻”这篇文章,更好地为“假日经济”宣传服务?  相似文献   

15.
红红火火的“五一”假期热热闹闹地过去了,长假快乐着我们的生活,并使“假日经济”真正浮出水面。对于媒体来说,假日的宣传如何搞好,又经受了一场实实在在的考验。“假日经济”的出现从总体上来看,可以说是形势使然,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财力的增长。同时,不少媒体节日前的大力造势,可以说也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与节日前的“起劲”相比,节日期间的不少报纸仍走上了减版的老路。除了5月1日、5月2日国要闻较多有的报纸未减版外,5月3日至7日,一些大报和党报几乎都减少了版面;某些晚报则要好一些,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16.
这种让全民旅游的方式究竟能不能让老百姓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中国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博士后赵晓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假日经济”是中国独有的名词,是“鬼怪式”经济。他甚至用了一个更为严厉的词形容——“大跃进”。他认为黄金周并不能拉动内需。  相似文献   

17.
从1999年国庆节实行七天长假制度以来,每逢假日,旅游、餐馆和零售业都会出现异常的消费热潮,学界和商界都惊呼“假日经济”来临了。然而,作为现代社会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的报纸在为“假日经济”这一大好形势欢呼的同时,大多数却没有抓好自己的“假日经济”。我国从1995年起实行双休日制度,双休日加上国庆节、春节、五一节三节各有7天的长假,占了全年近1/3的时间。对于逐步走向市场的报业来说,忽视假日,无疑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周历历 《青年记者》2006,(22):42-43
近几年的“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假,为老百姓的消费、休闲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从而也奠定了假日经济坚实的基础,节假日新闻也逐渐成为新闻报道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发挥记的主动性,全方位、多层次地做好节假日的新闻报道,不仅能为假日经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将整体提升全年的新闻报道质量。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我国第一个国庆长假以 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传媒报道比较集中的就是“假日经济”浮出水面。据报道,在去年国庆节7天长假期间,我国旅游、商业零售、饮食等行业全线飘红,仅出游人数就达4000多万,旅游花费141亿元,同比增长3倍。有关经济专家研究认为,我国“假日经济”已渐成气候。而为这利好形势欢呼的不少报纸(尤其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则有点哭笑不得——自1995年全国实行“双休日”以来,每逢节假日、尤其是在“双休日”,版面减少,销量(主要是零售量)下滑,随之是广告量大跌,实际上已造成了恶性循环。 据笔者…  相似文献   

20.
陈玲 《新闻前哨》2003,(12):39-40
又一个“十一”“黄金周”过去了,在旅游交通服务等行业忙着盘算自己的赢利时,媒体也应该讨论和总结假日经济报道的得失。“黄金周”期间的新闻报道算得上是媒体的一个重头戏,任何媒体都无法忽视这块新闻宝藏。而一向以关注民生、贴近生活为特色的都市报纸也在“黄金周”期间进行了符合自身特点、具备优势的报道。这些报道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让读者对将来假日经济报道的进一步发展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